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疗机构应急管理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8
/ 2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疗机构应急管理初探

王润奇,王凡,顾诗宇,胡晓洁,刘春平通讯作者

海南医学院海口 571199

作者简介:王润奇,女,研究生;研究方向:卫生管理;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医疗机构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疫情使得医院面临诊疗业务数下降、资金周转困难、医疗资源紧缺、医护人员压力大等紧迫问题。并对此提出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医疗机构应急管理的对策。完善医疗机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防控机制;多渠道加大政策资金扶持,提高医保基金抗风险能力;引入社会资源,共同抵御风险;重视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注重心理疏导。

关键词:新冠肺炎;医疗机构;应急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在短时间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事件[1]。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年底至今,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变化多端顽固不化的特点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和不便。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肩负着神圣的医护使命,在抗疫当中首当其冲,攻坚克难。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容忽视疫情期间医疗机构所面临的人财物的压力和影响。

1新冠肺炎疫情对医疗机构的影响

1.1对医疗资源的筹集、分配、管理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由于其传染性强、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暂无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手段等原因,导致患者人数总量较多。传播速度较快的特点使得确诊病例迅速波及全国,进而导致医疗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各地疫情严重程度不同,短时间内对医疗资源刚需又同时增强;二是各地医疗资源保有量不同,当疫情出现时各地能使用的医疗力量存在差别;三是为了避免感染人数的继续增长,应对疫情的主要措施是切断传播链,对已确诊人员进行隔离治疗,这需要投入大量的医疗物资,与此同时还需要大量的医疗场地与医护人员。原有的医疗资源供需平衡被打破,医疗资源在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这一方面敦促医疗资源的快速生产配置,另一方面也考验着医院如何将现有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管理。

1.2对医疗机构收支的影响

随着疫情的扩散,呼吸科与发热门诊人数不断增多,相关医疗资源(如口罩、防护服、消毒物资)需求量剧增,供不应求。而为了开展“防疫抗疫”工作购置相关的医疗物件使得医院等医疗机构的防疫成本急剧增加,伴随着不断攀升的确诊人数,开支入不敷出。疫情防控成本过高,员工薪酬发放困难等给医院等医疗机构和整个医疗体系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周转压力。

1.3对医疗机构业务量的影响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统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医院门诊人次与出院人数均有较大幅度下降。2020年一季度,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总量相比2019年同期下降幅度达27.2%,为14.8亿人次,其中医院诊疗人次为6.2亿人次,相比2019年同期下降幅度达28.9%。2020年一季度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相比2019同期下降幅度达23.4%,为4736.3万人,其中医院出院人数为3716.3万人,相比2019年同期下降幅度达23.3%。医疗业务量下降,但医疗服务量却有增无减。

1.4对医护人员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上级领导严格要求部署有关医疗工作,而一线医护人员日常经验积累都来源于临床工作中,大都缺乏处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压力也随之剧增[2]。同时医护人员又在相对封闭的医疗环境中开展高强度的医疗工作,承受着比平时更大的工作压力和职业风险,使得医护人员出现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差等情况,诱发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隔离区病人的情绪也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医护人员,医护人员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3]

2对策

2.1完善医疗机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防控机制[4]

首先,各级医疗机构都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全员的应急演练,增强忧患意识;再就是从“人、财、物”三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一是重构绩效指标,设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贡献专项考核指标,对奋战在抗疫一线人员进行激励,提升医护人员待遇,提高医疗效率[5]。二是建立专项应急资金,做好财务预算,合理划拨各部门及医护人员的利益,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三是综合严判医疗机构的规模、医用物资储备、生活后勤保障等,与应急物资定点生产厂家形成储备订购协议,保证突发情况下应急物资的供应[6]

2.2多渠道加大政策资金扶持,提高医保基金抗风险能力

地方财政根据疫情严重程度设立“防疫抗疫专项基金”,对区域内各医疗机构按需补助,缓解其财政压力;转变医保基金存储观念,提高医保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其成为紧急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费用应急机制,着重发挥其医疗救助基金的作用,拓宽救助基金融资渠道。

2.3引入社会资源,共同抵御风险

当疫情发生时,充分发挥自身力量的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呼吁企业和个人捐款捐物,捐赠物资交由专门部门进行管理。部门接到捐赠物资后要其做到账务公开、账务明细来源与去向清晰可查

[7]。清点物资后按需分配给各医疗机构,减少医疗机构物资购置成本;政府要鼓励有能力,有资质,敢作为的企业积极投入资金购置医疗耗材器械生产设备,建设医疗资源生产线,缓解特殊时期医疗机构资源匮乏的压力。

2.4重视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注重心理疏导

医院要加强医护人员有关新冠肺炎知识的培训,强化知识储备。充分认识了解更新对抗病毒知识,消除恐惧才能使医护人员更好的开展医疗工作,提升医护人员工作和心理的应对能力。重视对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用政策激励制度和关爱来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安顿好医护人员的家人,让其全身心放心的投入工作[8]。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医护人员,要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疏导,对可能出现但还未出现心理问题的医护人员要提前进行心理教育,帮助医护人员做好心理建设工作,减少心理应激反应。

参考文献

[1]李淮涌,闫华,李军,刘浩,李丹.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SWOT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1,28(09):816-817.

[2]陈婕,茅伟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层医护人员心理状况的分析及干预[J].心理月刊,2020,15(17):146-147+149.

[3]靳云洲,李明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某隔离病区医护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7):144-145.

[4]田立启,毕元广,任毅,李江峰,连晓丽,郑家芳,李俊华.新冠肺炎疫情对山东省公立医院运营的影响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20,37(09):26-28.

[5]周礼华.新冠肺炎疫情对医疗行业影响分析[J].新会计,2020(03):19-21.

[6]王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浙江省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20,37(09):23-25.

[7]黎平.疫情下医疗行业“大财务全面精准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05):89-90.

[8]刘斌,张敏,刘丽,李勤,李显刚,苏永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展期影响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相关因素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36(04):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