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4
/ 2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探究

王铁楠

天津商业大学

摘要:随着媒介技术在高校的逐渐渗透与快速发展,高校的网络舆论场建设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高校师生思想活跃且热衷于表达,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情况下牢牢把握高校网络舆论场的主导权,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对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新的传播途径不断产生,大众进入万物互联的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输速度,拓展了信息的获取渠道,为社会舆论的产生与传播提供了新的土壤和平台。总书记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从社会和谐建设来说,国家需要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净化思想的阵地。自五四运动以来,文化的自由勃兴和思潮的迸发启蒙,使得大学生群体一直是思想文化上的先锋巨人,高校也一直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在全国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会议中,同志指出,“办好社会主义大学,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1高校网络舆论场的特点

1.1相对易控制

相较于社会网络舆论而言,高校网络舆论的影响持久力低,相对易控制。尽管高校舆情会给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但这种影响相对有限,如果及时干预和引导,影响持久力很低;二是因为高校舆情一般较为感性,对某一问题的讨论易表面化,不够深入、透彻,且话题转化频繁,很容易被其他话题所掩盖和取代,三是现今网络实名制越来越普及,学生表达意见时会有所顾虑,而且一旦发现有突发性舆情的苗头,相关部门能快速锁定目标,把舆情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1.2影响易扩大化

高校网络舆论的关注程度较高,影响在短时间内易扩大化。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和交流的主要互动场所,网络是现阶段大学生群体首选的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学生遇到问题不再是询问辅导员、任课教师以及同学,更多的是上网寻求帮助和解答。很多网络信息不仅是大学生群体在网上关注和讨论的主要话题,更会延伸成为他们在平常学习生活中讨论的共同话题,网上网下形成互动,从而扩大影响。

2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论的基本特点

2.1舆论主体特征特殊化

高校网络舆论与一般性网络舆论相比,最典型的特点是舆论主体特征的特殊化。高校人员的构成较为单一,主要为高校师生,特别是大学生群体。高校网络舆论主体的特殊性是由大学生群体身上的典型特点决定的。大学生群体的年龄结构、社会阅历、学习环境相仿,关心、关注的话题相对集中,他们普遍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期,对非主流的甚至是错误的网络舆论缺乏辨别和判断能力;他们既有较强的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也有对事物的“猎奇心”,普遍存在的从众心理倾向让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想法和观点;他们积极参与网络校园微博、论坛、群组等各种交互性网络平台,以真实或虚拟的身份参与网络意见表达,发帖、回帖、发起话题、频繁讨论话题是他们参与网络舆论的惯常动作,主观上偏向形成与官方舆论相对立的或非主流的观点。语言风格的个性化以及网络素养普遍较低,是他们的典型烙印。

2.2舆论载体形式立体化

舆论载体是舆论传播的媒介。新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的媒介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逐步形成以高校官网、论坛、贴吧、官方公众号、校报电子版、广播台、个人移动端等为主要传播载体的立体化网络舆论传播平台。论坛、贴吧、官方公众号等符合主体个性特点的新型网络信息平台,因其便捷的交互性,吸引了更多大学生群体参与网络舆论话题。据抽样调查,截至2021年8月,高校师生智能移动客户端的占有率为97.37%,远高于我国智能移动客户端68%的普及率。移动智能客户端的高普及率以及国家大量财政资金投入保障高校网络硬件设施,为高校网络舆论的立体化传播提供了基础条件。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运用,以及大量APP软件的开发和投入,使高校的网络舆论传播整体逐渐呈立体化格局。

3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舆论引导路径

3.1打造协同合作的专业团队,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水平

优化网络媒体人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新媒体时代,技术不断更迭,要求高校共青团匹配更专业、更精通的媒体运营人才队伍。因此要想发挥好高校共青团网络舆论引导,就需要优化人才结构,理顺人员梯队,加强媒体运营人员培训。构建以专业运营技术人员+团委专职教师+大学生骨干为构架的团队,选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补充进来,树立榜样和典型,共同做好媒体运营工作,既要保证专业的团队,也要坚持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原则。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升队伍舆论引领水平。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自觉承担起“媒体人”这一职责,既要当好“宣传员”,也要当好“服务员”。学习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和管理,教师群体要带头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水平,与学生采取平等对话,理性交流。依托高校宣传部门建立网络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保障高校共青团的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充分利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骨干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资源,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作为青年学生的梦想领航员,把思政课的主阵地优势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加强思政课老师与青年学生在媒体平台上在线互动交流,确保高校共青团理论宣讲的政治正确,保证内容有深度,观点有建树。

3.2组建专业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

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网络媒体新观念的传播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在发生改变。高校依托新媒体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已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各高校要组建一支专业的网络舆论引导与管理队伍。这支队伍成员不仅包含高校行政主管部门成员、辅导员和骨干学生干部,还要包括专业任课老师,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构建课程思政育人阵地,让网络舆论引导教育和课程教学如盐在水,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同时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大学生信息接触面广,舆论也呈现多样化和分散性的特点,因此,组建专业的网络舆论引导与管理队伍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他们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功能,使其发挥好在舆论发展初期的引导和发展中期的疏导作用。只有组建一支能够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全方位覆盖的网络舆论引导与管理队伍,高校才能够更好地为网络舆论阵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应抓住新媒体的机遇期,守住网络媒体主阵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宣传马克思主义,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优势与网络新媒体技术相融合,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强化网络育人的实效性,提升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因此高校共青团要牢牢抓住人才队伍这一核心要素,打造以内容为王的网络新媒体平台,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如何构建网络引导系统,服务青年,从而实现新媒体育人,助力青年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王坤,叶存春.舆论流行理论对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建设的借鉴意义[J].教育现代化,2020,7(41):162-164.

[2]吉洪泽.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组织在增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中的探索[J].大众文艺,2020(06):227-228.

[3]熊志忠.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思辨与提升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9(12):140-143.

[4]范婷婷.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策略分析[J].青春岁月,2018(21):39.

[5]叶荔辉.高校“网络圈群”舆论引导的困境及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8(01):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