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外科手术在急诊严重腹部创伤救治中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损伤控制外科手术在急诊严重腹部创伤救治中的临床效果

韦世壮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530022

【摘要】目的:分析损伤控制手术用于严重腹部创伤救治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接诊12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其中损伤控制手术组60例,常规手术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乳酸和体温恢复时间、PT和APTT及BE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DIC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损伤控制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乳酸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和APTT及BE恢复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损伤控制手术组患者DIC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明显少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或F<0.05 )。结论:严重腹部创伤采用损伤控制手术能明显提高生存率,降低并发症。

【关键严重腹部创伤;并发症;损伤控制手术

损伤控制手术为外科治疗新理念,是针对严重创伤分阶段治疗措施,以减少因凝血障碍、低温或严重酸中毒所致不可逆病理损害。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手术目的在于快速止血及控制污染,避免生理进行性耗竭,提高抢救成功率[1]。本文回顾分析本院120例严重腹部创伤病例(2018年1月-2022年1月),探讨损伤控制手术用于严重腹部创伤救治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120例,其中常规手术组和损伤控制手术组各60例。常规手术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 23~78(34.12±3.09)岁;体重 42~82 (59.19±7.45)kg。腹部开放损伤21例,腹部闭合伤39例;合并损伤2处32例,3处19例,4处及以上9例;合并骨折、胸或脑外伤等16例。损伤控制手术组:男43 例,女17例;年龄 21~77(34.56±2.13)岁;体重 42~80(59.56±6.29)kg。腹部开放伤24例,腹部闭合伤36例;合并损伤2处共34例,3处共18例,4处及以上共8例;合并骨折、胸、脑外伤等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创伤类型、合并损伤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手术组:行传统急救手术,一期详尽手术,术后入住ICU治疗。

损伤控制手术组:应用损伤控制手术(1)控制出血:可采用填塞/结扎/侧壁修补/血管腔外气囊压迫/血管栓塞等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2)控制污染:快速修补/残断封闭/简单结扎/置管引流等,消化道破损封闭外置,避免持续污染。(3)防止进一步损伤和快速关腹。(4)术后送入ICU后续治疗,各项生理指标稳定后行确定性手术。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体温从低体温状态恢复到正常体温所需要的时间)、PT和APTT恢复时间 (PT > 16s, APTT > 50s 恢复到正常的 PT ≤ 14s、APTT ≤45s 所需要的时间)、BE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死亡率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表示,釆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0.0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损伤控制手术组手术时间、乳酸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及APTT恢复时间、BE恢复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损伤控制手术组患者DIC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少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项目

损伤控制手术组

常规手术组

t值/χ2

P值

乳酸恢复时间(h)

12.42 ±6.12

33.32 ± 8.43

21.32

<0.01

体温恢复时间(h)

8.53 ± 1.44

18.23 ±1.97

14.16

<0.01

PT、APTT恢复时间(h)

11.45 ±5.58

28.32 ± 16.5

11.32

<0.01

BE恢复时间(h)

143.24 ±4.17

28.36 ±5.93

13.4

<0.01

出血量(mL)

1173.432 ±104.75

2356.38 ± 246.78

12.13

<0.01

手术时间(min )

66.22 ±32.64

178.32 ±557.45

13.68

<0.05

DIC发生例数

2

15

11.21

<0.01

其他并发症

8

25

13.37

<0.01

死亡例数

3

14

8.39

<0.05

3 讨论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尤其是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低体温和酸中毒等患者,死亡率高。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各项生理机能严重受损,无法耐受长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

[2]。损伤控制外科通过手术迅速控制出血,控制污染和避免损害加重,术后ICU复苏。在实际应用中,首先采用简单有效的措施快速止血;同时避免消化液、粪便、胆汁、尿液等污染腹腔,迅速将空腔器官破损关闭或引流[3]。出血和腹腔污染控制后,送入ICU进行复苏和监护,并针对创伤三联症(酸中毒、低体温和凝血功能障碍)进行纠正;生理机能稳定后再进行确定性手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脓毒症发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4]

本文分析我院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手术在手术时间、乳酸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及APTT恢复时间、BE恢复时间、出血量、DIC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少于常规手术。损伤控制手术应用于严重腹部创伤效果确切,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王卫广,王竞,肖接承. 损伤控制外科手术在急诊严重腹部创伤救治中的临床效果[J]. 浙江创伤外科,2021,26(3):448-449.

[2] 向伟,杨波(通讯作者). 损伤控制外科手术在急诊严重腹部创伤救治中的临床效果[J]. 健康管理,2020(28):7.

[3] 闫金亮,田景中,傅家清,等. 严重腹部创伤伴颅脑损伤患者急诊一体化外科手术策略及预后分析[J]. 创伤外科杂志,2021,23(9):663-667.

[4] 魏晓艳,屈征,徐婷,等. 腹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采用损伤控制手术对临床结局的影响[J]. 临床军医杂志,2015(6):55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