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3

高职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高利

陕西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719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多,职教是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教育类型,国家不断出台各项政策促进职教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中存在学生隐性逃课情况,高职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亟需研究高职生隐性逃课行为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对策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概述高职学生隐性逃课内涵理论,从学校教师与学生主客观方面分析影响高职生隐性逃课行为因素,提出避免学生隐性逃课行为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影响因素

  高职教育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占据关键位置,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教战略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教的决定强调提高职教发展水平,提出帮助学生提升能力掌握技术技能。高职学校培养人才特点是在生产社会服务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课堂教学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现实课堂中呈现出学生玩手机睡觉等隐性逃课行为,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随着政府对职教的重视,学校加强对学生逃课行为的严厉处罚,显性逃课现象大大减少同时隐性逃课行为增多。隐形逃课行为浪费高职教育资源,现有关于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研究有待完善,深入系统研究高职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影响因素与对策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高职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高职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国家职教改革方案实施提出提升职教现代化水平,为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高职教育必须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高职院校严格执行上课考勤制度,大大提升学生的出勤率减少旷课现象,同时课堂上出现影响教学质量的隐性逃课现象,成为制约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突出问题。需要全面认识高职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内涵特点,分析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策略。

(一)高职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内涵

高职院校是开展高职教育的院校,层次包括专科与本科类型,办学主体包括公办民办与行为企业办学,学业认定方式分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2。高职院校招生对象主要为高中毕业生与同等学力者等,人才培养目标是社会发展所需生产管理等一线高水平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保证学生对技能技术的掌握应用。高职学生是全日制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学生,逃课是学生未请假未在既定时间地点上课行为,广义的逃课包括隐性逃课行为,隐性逃课是学生心里维度不在教室,表现为学生在课堂学习其他科目、发呆睡觉玩手机等。隐性逃课行为具有现象隐蔽,表现多样化等特点3。高职学生隐性逃课对学校师生与家庭社会造成多方面不利影响,必须研究规避学生隐性逃课行为,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现象规避的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完善许多相关纪律考勤条例,近几年高职院校课堂出现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普遍,使得教育管理出现很大被动性4。课堂教学是高职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隐性逃课行为蔓延会影响正常教学工作,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小学课堂上学生出现隐性逃课行为时教师会提醒学生认真听讲,高职院校课堂中学生出现隐性逃课现象教师通常采取不追究的态度,导致加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引发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下滑恶性循环,不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5。目前有关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行为研究成果不够完善,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隐性逃课行为缺乏有效教育管理措施,严重影响高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研究加强高职生隐性逃课行为管理非常迫切。

二、高职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变革的关键期,新经济发展形势需要更多技术应用型人才,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高职教育在高教大众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逃课行为的管理,学生逃课现象逐渐减少。另一方面高职学生隐性逃课行为逐渐增多,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出新的挑战,高职大学生隐性逃课状况愈演愈烈造成巨大危害,导致浪费学生宝贵的青春时间,打击教师的教学热情。

(一)高职生隐性逃课状况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状况表现为现象普遍,表现形式多样化,小班授课隐性逃课优于大班授课等,高职学生隐性逃课总体情况呈现出理性程度不同,隐性逃课方式存在差异,学生对隐性逃课态度多样化形势,主要类型包括选择性隐性逃课,散漫在场逃课者。学生出现隐性逃课行为现状在宏微中观层面呈现差异化,宏观层面具有逃课行为普遍性延续性,中观层面表现出不同课程与教学风格情境差异,微观层面逃课行为包括选择性听课者,混日子状态的学生。高职学生隐性逃课原因包括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师授课方式陈旧,课堂教学内容乏味,信息技术网络媒体影响等。学生学习成长由学校教师负责传道受业解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原生家庭学习氛围等相关,高职院校生源大多数来源于农村,由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中小学阶段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时期缺乏教师家长管束摆脱升学压力,导致学生盲目从众无所适从。

(二)高职学生隐性逃课行为主要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学生逃课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学校师生与社会家庭等主客观因素,高职学生自身原因包括学生学习动机不足,自我管理约束能力较低;教师教学因素主要是部分教师对课堂把控能力不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原因有办学定位有待清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亟待完善,实训建设课堂管理需要优化;外部社会环境因素为信息化发展降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依赖度,教育观念转变降低学生对学习的认同感。高职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涉及教师原因为授课方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自身内部动机不足缺乏学习兴趣,课程教学内容理论脱离实际,学校管理方面班级容量过大影响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因素,教师授课模式与语言表达能力等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理论性强的课程一味采取填鸭式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一成不变的课程考核模式导致学生缺乏成就感。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展现。学生对专业缺乏充分的认识,由于对专业学习缺乏明确目标导致学习内动力不足。高科技移动通信信息时代,智能手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对学生专心学习产生很大的干扰。缺乏自主学习控制能力的学生容易受到手机娱乐游戏软件的影响,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是隐性逃课的重要原因,学习动机分为内部与外部,学生听课缺乏动力主要是外部动机刺激不够与内部动机不足。由于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课程知识内容学习难度大加大学生的畏难心理,导致学生出现隐性逃课摆烂行为。

  高职大学生隐性逃课关键因素是学生主观方面缺乏学习积极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隐性逃课缺乏正确认识;客观方面教师授课吸引力低,对学生隐性逃课却缺乏管理,缺少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学校方面课程设置不合理,课堂教学环境差与隐性逃课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学生对隐性逃课缺乏正确认识,由于学校对隐性逃课危害缺乏宣传教育,学生隐性逃课具有随意性强,隐蔽性等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很少对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制止批评,少数教师使用语言眼神提示方式不会对学生产生实质影响,间接助长学生隐性逃课行为的不良风气。很多学生认为隐性逃课未违反学校纪律,课堂上不顾教师的感受随意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由于学生错误认识与学校教师缺乏教育管理导致隐性逃课现象日益突出。

三、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行为教育管理对策

   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心,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妨碍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师职业发展,防控学生隐性逃课成为当务之急,高职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加强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管理需要学校师生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开展学习心理辅导,营造良好家庭与社会环境,改革课程设置与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等措施减少消除学生隐性逃课行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

(一)高职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教育要求

高职大学生隐性逃课问题解决需要重点提高学生的自知力,增强教师授课吸引力,合理安排课程设置,改进加强思政教育。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受益者,课堂上要自觉主动防控学生隐性逃课,要求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详细计划;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其言行对班级学习氛围等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需要提高授课吸引力,加大教学投入力度,加强对学生隐性逃课行为的管理;学校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场地与制度规范等教学中介,教育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需要完善学校课程设置,加强良好学风建设,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后进入新的学习环境,需要通过思政教育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引导,专业教育要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可以定期邀请企业行业进入学校课堂宣传,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意开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与学习目标,进行职业道德理念意识的渗透。大二时期带领学生走进行业企业工作岗位一线,使学生体验了解岗位涉及领域,引导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兼职,避免学生在外零散兼职不安全因素。大三阶段加强学生社交行为,通过模拟面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充分利用课堂课余时间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信息化时代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要合理利用智能手机化解纯理论知识的枯燥性,让学生利用手机网络搜索思考解答问题,通过翻转课堂体现学生能动性,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学生隐性逃课说明具有可塑性,要求教师注意课程开发与成绩有效评价。高职学生普遍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要求职教课程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技能为主,完善课程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高职大学生隐性逃课管理策略

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管理要从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等方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高职院校教师引导作用要求提高教师课堂管理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研修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进高职学校支持工作需完善课程设置,改良师生评价方式,采取有效的课堂管理措施,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与教育发展理念。防止学生隐性逃课要改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开设网络课程学习模式;强化学生听课动机建议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高职课程教学内容不同于本科院校,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等方面寻找,学生能力发展学生课程内容设置的基础,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应用能力符合才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社会要通过政策制定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良好宏观环境,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改变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变当前依据考生分数与不同教育类型层次对应的现状,高职教育招生中不应视为与专科相对应的教育层次,改变国家非均衡投入的高教拨款政策,通过改变行政管理体制,财政拨款制度保证高职教育获得更多的优质高教资源。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职教存在排斥感,可以通过法律提高职教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社会通过政策制定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高职院校学生在健康的外部环境中可以提高对学校教师的信心。

  高职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针对大学生出现未来迷茫彷徨等心理问题,辅导员班主任要向大学生宣传大学是起点,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增强学好专业的信心,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学校要定期矩形比赛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在宣传栏发扬大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醒大学生成为积极向上的优秀青年。学校可以在系部开设心理咨询要求学生报到,采用问卷调研等方式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导时照顾大学生的情绪,化解大学生心中的疑虑才能使学生轻松上课。心理咨询处可以将获取大学生心理方面问题向学校反馈,让教务管理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抑制学生隐性逃课行为的发生。高校要加强上课手机入袋管理,制定严格的课堂教学纪律制度,杜绝上课时间玩手机聊天等隐性逃课行为。

结语

  高职教育承担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现阶段高职大学生隐性逃课情况日益严重,研究发现学生隐性逃课率在不同专业年级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课型上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差异较大。高职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对高职院校教育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高职大学生隐性逃课具有发生随意性大,逃课人数多等特征,预防控制大学生课堂隐性逃课现象刻不容缓。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受到学校教师与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自身方面表现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喜欢所学专业,生活作息不规律等;教师方面存在授课吸引力低,对课堂隐性逃课问题视而不见;学校层面主要是课程设置不合理,课堂教学环境差。解决消除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需要学校师生共同努力,建议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计划;教师要提高课堂吸引力,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学校要完善课程设置,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加大对隐性逃课行为的宣教处罚。

参考文献

[1]毕凯. 高校硕士研究生隐性逃课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2]乔琦. 身体在场思想游离:大学生隐性逃课问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21.

[3]尤妙. 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0.

[4]肖肖. “形在而神不在”的背后[D].华中师范大学,2020.

[5]廉僖. 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项目名称:高职学生隐形逃课行为影响因素    项目编号:K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