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童晓艳

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江苏省泰州市 225300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满意度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血液净化患者(共50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0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命名为2组(每组均为25例),一组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另一组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质量控制方法)。结果: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卫生采样监测结果,结果表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表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与此同时可提高血液净化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血液净化;质量控制;护理质量管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

血液净化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患者体内的有毒物质和代谢废物等,继而维持患者机体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最终达到提高净化血液效率目的[1]。目前来看,血液净化技术被广泛用于肾衰竭患者和急性水肿患者治疗之中。但是,临床实践研究表明,由于血液净化技术操作复杂且出现较高风险,因此对医护人员的整个操作提出更高要求。此时,必须提高血液净化期间的护理管理质量,规避潜在风险,促使血液净化顺利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无法满足血液净化患者的合理需求,因此本院提出质量控制护理管理方法,现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血液净化患者(共50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0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对照组共纳入15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年龄(55.51±11.26)岁。实验组共纳入14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年龄(56.06±10.98)岁。两组血液净化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未有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年龄均超过18岁;(2)均接受血液净化治疗;(3)均在知情下参与。排除标准:(1)合并全身免疫系统疾病者;(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3)合并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1)在血液净化患者入院之后,严密观察其病情进展,加强血液净化设备的监测;(2)调整患者的饮食计划;(3)血液净化治疗之前,护士常规消毒血液净化设备;(4)告知患者疾病有关知识,纠正其错误认知之处,尽量消除其负面心理情绪等[2]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质量控制护理管理方法:(1)完善管理制度。根据血液净化的操作标准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再制定且完善血液净化的有关管理制度。明确科室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和工作流程,完善感染/病例管理制度。(2)组建质量控制小组。组长由本科室护士长担任,其他成员由本科室其他护理人员组成,共5名。小组每一位成员需定期开展自查活动,开展质量控制会议。除此之外,不断提高小组成员的专业水平,定期培训和学习,树立质量控制意识,娴熟掌握无菌培养的有关操作,熟悉各项仪器等。(3)加强感染控制。首先,护士需开展环境管理工作,将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光线充足,按照不同功能进行划分,准备充分手卫生设备。其次,将治疗室分为普通区域、急诊区域以及隔离透析区域等,透析之前之前需筛查传染学指标,如乙肝、梅毒以及丙肝等[3]。如果筛查为阳性,需在隔离区域进行有关治疗。最后,规范血液透析机的消毒工作,在结束血液透析治疗操作后,护士需按照规定消毒机器。(4)加强水处理系统的控制。委派专人巡查水处理系统,监督日常管理情况。执行专人负责登记制度,登记废水流量以及电导度等。安排专人监测水的硬度和游离氯含量,一周检查一次,每隔90d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消毒处理。(5)实施患者包干制管理。固定患者以及护士搭配组合,每一组均由新老护士组合搭配,每四个月进行一次轮转。护士需负责血液净化患者的透析操作情况和心理情况等,追踪血液净化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其血压水平、肝肾功能等,重点分析潜藏危险因素,组织病友交流会[4]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卫生采样监测结果(操作室空气、透析用水、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以及消毒剂等)、不良事件(感染、阻塞以及出血等)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计数资料(主要包括卫生采样监测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主要包括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以±s表示且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卫生采样监测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比两组卫生采样监测结果,结果表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表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2。

表1:两组卫生采样监测结果比较(n/%)

组别

操作室空气

透析用水

物体表面

工作人员手

消毒剂

实验组(n=25)

24(96.00)

24(96.00)

24(96.00)

25(100.00)

25(100.00)

对照组(n=25)

18(72.00)

19(76.00)

18(72.00)

20(80.00)

20(80.00)

χ2

5.3571

4.1528

5.3571

5.5556

5.5556

P值

0.0206

0.0415

0.0206

0.0184

0.0184

表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

感染

阻塞

出血

不良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n=25)

1(4.00)

0(0.00)

0(0.00)

1(4.00)

对照组(n=25)

4(16.00)

1(4.00)

1(4.00)

6(24.00)

χ2

4.1528

P值

0.041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表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护理满意度

护理质量

实验组(n=25)

89.21±4.26

92.32±2.42

对照组(n=25)

72.24±5.05

75.65±3.31

t值

12.8427

20.3277

P值

0.0000

0.0000

3.讨论

血液净化技术主要通过弥散和对流等方法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素,最终达到净化血液目的。多项研究指出,血液净化具有潜在风险大和操作步骤复杂等劣势,因此需辅以相应护理干预方式[5]。质量控制护理管理方法则可规避血液净化期间的不良风险,落实护理具体步骤,优化管理流程。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卫生采样监测结果和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与此同时可提高血液净化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周敬. 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2):178.

[2]尚春娥,师璟,王有润.质量控制工具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6).165,172.

[3]胡华宇.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4).37.

[4]刘舜华,易海飞,许月嫦.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20).3677-3680.

[5]张格梅.质量控制对改善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8).119-12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