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积水脑室 - 腹腔分流术中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 3

小儿脑积水脑室 - 腹腔分流术中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黎珺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外科810001

[摘  要]  目的 总结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病例选取2017-2022年我院30例小儿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患儿,依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并发症情况、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患儿家属的疾病知晓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手术切口长度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疾病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加强对小儿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患儿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并注重并发症防护,可确保患儿安全度过危险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效果,大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深化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临床护理

前言

多因素所导致脑脊液循环异常梗阻或吸收不良,致脑室进行性扩张就是脑积水。小儿脑积水的诱发因素包括外伤、脑血管畸形、颅内炎症、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1-2]。手术治疗可明显缓解患儿脑部的梗阻情况,将淤积的脑脊液有效分流。但是,手术治疗小儿脑脊液的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常见并发症包括:分流管堵塞、切口感染、颅内感染、低颅压综合征等等,对患儿术后恢复是极大的干扰。相关研究总结了小儿脑积水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概括为患儿自身年龄、心智原因,护理因素,以及包括分流管情况异常在内的其他因素[3-4]。因此,为了保证小儿脑积水患儿术后安全、积极恢复,确保手术治疗效果,需要加强其临床护理干预。基于此,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总结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旨在指导临床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保障患儿的安全,促进患儿康复,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2017-2022年我院30例小儿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患儿,依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可比(P>0.05)。

对照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范围6个月-5岁,均值(3.18±1.05)岁;

观察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范围7个月-6岁,均值(3.29±1.13)岁。

纳入标准:临床确诊小儿脑积水且符合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指征者;患儿家属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协议。

排除标准:伴靶器官病变者;近期接受过相关治疗者;过敏体质者。

1.2方法

仅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的疾病护理。结合患儿的身体恢复情况,定时合理调整患儿的体位。针对全麻未清醒患儿,需要护理人员为患儿去枕,患儿保持平卧,头偏向体侧,保证患儿呼吸道畅通,以减轻机体的脑水肿反应。紧密监测患儿的意识、瞳孔变化、肢体活动等,向患儿家属详细了解患儿的情况。时刻观察患儿术后颅内高压是否有效缓解,患儿头部、腹部的伤口情况,患儿是否存在例如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的胃肠道反应,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均需及时上报医生做妥善的处理。

观察组在保证常规疾病护理的基础上,对护理措施进行强化与细化,并重点关注并发症的防护,具体包括:

(1)心理护理。患儿年龄小、心智不成熟,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且无法精确表达主观感受,加之疾病与手术治疗的双重困扰,极易出现焦虑、恐惧、紧张抗拒的心理。因此,临床护理的第一个重点就是心理护理,稳定患儿的情绪,树立白衣天使和蔼、亲切的形象,与患儿建立亲密的护患关系,赢得患儿的信任,强化患儿的安全感。同时,患儿面对监护室陌生的环境,加之术后不适,极易发生吵闹行为,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安抚,如有需要可安装防护栏,适当使用约束带,落实保护性护理,以避免患者坠床,并在实施护理时向患儿家属解释护理的目的与必要性,以赢得理解。如果患儿哭闹严重,安抚无效,可遵照医嘱予以少量镇静药物,否则患儿情绪波动过大会引发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2)环境护理。干净、舒适、安静的环境对患儿有舒缓焦虑情绪的作用,需要定时对患儿病情进行清洁与整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每天定时通风,避免对流风,将通风时间控制在30min内;合理掌控病房内的温度与湿度,每天定时进行两次空气消毒,以减少交叉感染,严格限制病房进出人次与陪床亲属人数。

(3)饮食护理。待患儿术后完成第一次排气,即可进食。术后第1天予以患儿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术后第2、3天可予以患儿半流质饮食,观察患儿进食后是否存在不适现象,明确患儿进食状态后方可恢复正常饮食。患儿进食后禁止翻身或移动,以免引发误吸与呕吐;由于身体不适,患儿可能会存在食欲不振的情况,需要及时为患儿补充足够的营养,选择进食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含量高且易消化的食物,结合患儿的饮食习惯,不可强制喂食引发患儿哭闹;若患儿呕吐频繁需要及时补充缺失的营养,以免导致患儿机体水电解质失衡。

(4)并发症防护。①分流管阻塞。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分流管阻塞的具体表现为:患儿头痛进行性加重,头围增大,前卤饱满,张力升高,恶心,呕吐,易怒,四肢张力升高,意识障碍等。脑组织碎块、血块、脉络瘀阻致脑室分流管阻塞,大网膜包裹与分流管扭曲、打折引发腹腔分流管阻塞。需要随时观察患儿意识状态与生命体征,酌情对患儿头部制动,以免患儿活动度过大,对分流管牵拉造成扭曲,尽量减少患儿的卧床时间,以降低分流管梗阻的概率;定时明确分流装置是否存在阻塞,关注患儿切口与皮下隧道是否存在积液,患儿一旦出现血压升高、呼吸缓慢、脉搏减缓的情况,怀疑为颅内压增高,需要警惕是否为分流管阻塞。轻度阻塞可反复按压减压阀来明确阻塞位置,疏通引流管,处理后仍然阻塞可上报医生。②术后感染。切口皮肤感染、异物、术中污染、分流装置污染或患儿搔抓敷料均可引发感染。需要术后24h酌情、定时更换患儿的体位,以免手术部位与皮下隧道皮肤长期受压;时刻观察患儿的切口情况,保证敷料清洁,遵照无菌操作原则,一旦异常及时上报;若患儿体温维持在39摄氏度以上,需进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并结合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颅内感染患儿需要及时拔除分流管。③低颅压综合征。术后脑脊液引流过度可引发低颅压综合征,具体表现为间歇性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导致原因多为分流管选择不当。一旦发生低颅压综合征,需要患儿保持平卧位-半卧位-直立位,并逐渐适应,若症状严重,可遵照医嘱予以患儿生理盐水静脉滴注,通常情况下,经妥善处理,症状即可消失。处理无效者注意与颅内高压区分。④腹腔端并发症。术后胃肠反应多由脑脊液穿刺腹膜所致,同时,分流管刺激与腹壁张力也会引发腹胀,导致患儿出现食欲欠佳、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术后1-3天内症状严重的患儿可伴麻痹性肠梗阻或腹膜炎,合并腹膜刺激征。患儿主观表达不畅,需要护理人员加重关注,警惕患儿的胃肠反应与腹部情况。针对不明原因哭闹、不进食或进食呕吐患儿,需要首先明确是否发生颅内高压、低压,强化检查,明确是否为腹腔脏器损伤。若患儿头部与躯干过度向两侧扭转,会由于大力牵拉分流管导致腹腔端脱离或断裂,导致腹部皮下积液,因而需要加强对患儿头部与躯干的看护。

(5)出院指导。脑室-腹腔分流术患儿需终生带管,因此必须十分注意日常护理。加大对分流泵与皮下隧道区域的保护力度,降低颈部活动度,以免牵拉过度对分流管造成折断。教会患儿家属分流泵的按压与护理技巧,详细叮嘱复查时间、复查项目与注意事项,及时予以电话随访,警惕患儿的各种不适情况,如有必要需来院就诊。

1.3观察指标

(1)并发症:胃肠道反应、分流管堵塞、手术切口感染、低颅压综合征。

(2)统计组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

(3)以问答方式统计组间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反馈,以此评价护理满意度,共计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等级。

(4)以问答方式统计组间患儿家属的疾病知晓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其中(±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2检验;统计学差异成立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1,观察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胃肠道反应

分流管堵塞

手术切口感染

低颅压综合征

发生率

观察组(n=15)

1(6.67)

0(0.00)

0(0.00)

0(0.00)

1(6.67)

对照组(n=15)

3(20.00)

2(13.33)

1(6.67)

1(6.67)

7(46.67)

χ2

4.261

P值

0.039

2.2两组患儿的手术切口长度与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2,观察组患儿的手术切口长度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组患儿的手术切口长度与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切口长度(mm)

住院时间(d)

观察组(n=15)

1.65±0.81

8.24±0.63

对照组(n=15)

2.34±0.99

11.68±0.79

t值

2.089

13.185

P值

0.046

0.000

2.3 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3,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3 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n=15)

6(40.00)

8(53.33)

1(6.67)

14(93.33)

对照组(n=15)

3(20.00)

5(33.33)

7(46.67)

8(53.33)

χ2

4.261

P值

0.039

2.4 两组患儿家属的疾病知晓率比较

见表4,观察组患儿家属的疾病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4 两组患儿家属的疾病知晓率比较[n/%]

组别

完全知晓

部分知晓

不知晓

知晓率

观察组(n=15)

5(33.34)

8(53.33)

2(13.33)

13(86.67)

对照组(n=15)

3(20.00)

4(26.67)

8(53.33)

7(46.67)

χ2

-

-

-

5.400

P值

-

-

-

0.020

3讨论

针对脑室-腹腔分流术患儿,临床护理是重中之重,其中护理核心在于并发症的防治[5-6]。患儿无法精确表达主观感受,患儿家属对疾病与护理认知不够均会对患儿的护理效果造成影响。需要临床注重自身的护理针对性与专业性,并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宣教与指导,同时,予以患儿更多的关照与关爱,保证患儿的疗效与安全[7-8]。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多结合患儿的性格特征与年龄特点,在安抚好患儿的情绪后,再开展各项护理操作。结合文章研究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与疾病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可知,确保基础的疾病护理,联合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同时警惕各种并发症的防护,对脑室-腹腔分流术患儿意义重大。

予以小儿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患儿围术期强化护理措施,将护理关注点放在患儿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面,可提升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加大对患儿家属的疾病宣教力度,以此提升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普及。

参考文献

[1]郭晓蕊.综合护理措施在围手术期先天性脑积水患儿中的应用分析[J].西藏医药,2022,43(03):125-126.

[2]吴娜,张莉,金雪梅.小儿脑积水分流术后精细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02):59-61.

[3]魏静静,尚姗姗.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07):1165-1167.

[4]李柯.早期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积水术后影响研究[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19,29(06):91-92.

[5]阿依排励·阿里甫.早期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积水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1):294+297.

[6]张桂芳,李敏,宗世玉.小儿脑积水手术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1):82-83.

[7]黄间维.微信同伴教育联合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在小儿脑积水患儿家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全科护理,2019,17(21):2679-2681.

[8]尚姗姗.全面优质护理在小儿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13):1570-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