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危险因素分析及延伸网络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3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危险因素分析及延伸网络护理效果

赵蕊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 四川绵阳 621900

【摘要】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危险因素分析及延伸网络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本次探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导致疾病发生癌变的危险因素,同时对患者实施延伸网络护理。结果:经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可以发现:年龄、病程、病变程度以及病灶癌变前活检有不典型增生等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的遵医行为、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通过本次探究可以得出,年龄、病程、病变程度以及病灶癌变前活检有不典型增生、激素的使用等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癌变的重要危险因素;给予患者延伸网络护理能够明显改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危险因素;延伸网络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isk factors analysis of ulcerative colitis-related colorectal cancer and the effect of extended network nursing. Methods: 96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February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ere sor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risk factors leading to cancerous changes were summarized. Patients implement extended network care. Results: After analyzing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age, course of disease, degree of lesions, and atypical hyperplasia in precancerous biopsy of the le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P<0.05). The medical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nursing (P<0.05). Conclusion: From this stud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age, course of disease, degree of disease, atypical hyperplasia in precancerous biopsy, and hormone use a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canceration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extending network care to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It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improve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溃疡性结肠炎为临床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腹泻等,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愈后复发等特点[1]。该疾病具有癌变倾向,其饮食结构、自身免疫因素等为诱导癌变的危险因素[2]。本文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本次探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探究溃疡性结直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变因素,并进行延伸网络护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本次探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导致疾病发生癌变的危险因素,同时对患者实施延伸网络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改变。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具有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等症状表现,入院后即进行结肠镜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并符合《溃疡性肠炎的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3]相关诊断标准;通过临床组织病理学活检已经有3例患者出现病灶癌变。

1.2方法

收集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范围等进行统计分析。

护理方法。在患者出院1小时之前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实施眼神网络护理干预。组建眼神网络护理小组,由一名护士长、2名护师及4名一般护理人员组成。护士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技能培训,增强防范意识、识别肠胃炎高危因素的能力、临床护理实践能力以及岗位责任意识。护士长制定具体护理内容,护师对护理过程进行监督、巡查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上交,经小组讨论及时调整,一般护士进行具体护理操作。由小组成员定期对患者实施随访,对患者的心理情况、饮食情况、用药情况等进行指导。随访可以通过亲自登门或者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具体的护理内容为:(1)心理护理。因为多数患者对疾病不了解、对治疗不清楚,因此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当重视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矛盾之处,同时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多鼓励、安慰患者,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并指导家属多利用空暇时间与患者交流,可以在一起看电视等。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陪同患者进行简单的运动锻炼,增强免疫力,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2)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疾病康复的影响作用,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上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食物易消化、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减少纤维素的摄入。(3)用药指导。告知患者相关药物的使用剂量、间隔时间,介绍药物的性能、疗效及常见副作用,向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目的、注意相关事项,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从思想上引起对药物治疗的重视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4)加强对感染的预防。患者休息的房间应定期打扫、清洁、消毒,每日进行不低于2次,每次30分钟的开窗换气。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勤换衣物。对于存在慢性感染病灶的患者,需要按照医生指导坚持合理使用抗生素。(5)告知患者定期回医院复查,,不定时进行病理活检以排除病灶发生不典型增生,同时给予化学预防。

1.3观察指标

患者遵医行为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内容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完全不依从;生活质量评价采用GQOLI 量化表[4]进行评价,总分值为 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患者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年龄、病程、病变程度以及病灶癌变前活检有不典型增生等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患者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s)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

病程

激素使用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

3

2

1

38.2±1.8

12.4±1.3

4

溃疡性结肠炎

93

48

45

58.2±2.2

2.7±0.5

17

X2/t值

0.0065

22.54

47.13

7.3028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表2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患者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n)

组别

例数

病变范围

直肠、左侧结肠

广泛结肠

全结肠

病灶癌变前活检 不典型增生


内镜随访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

3

0

1

2

2

1

溃疡性结肠炎

93

52

13

28

27

87

X2

9.01726

14.7652

3.4872

P值

<0.05

<0.05

<0.05

2.2护理后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对比。护理后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护理后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对比(n,%、±s)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完全不依从

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

96

24(25.0)

33(33.38)

39(40.63)

78.3±7.2

护理后

96

63(65.63)

24(25.0)

9(9.38)

94.3±2.8

X2/t值

38.726

2.4401

28.4872

22.21

P值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部位局限于大肠黏膜或大肠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为降结肠以及整个结肠。该病病程长,通常反复发作。溃疡性结肠炎无年龄限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主要见于20~30岁的青年人群。

治病病因。溃疡性结肠炎的具体病因目前还不明确,基因因素可能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展、恶化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原来存在的病态精神如抑郁或社会距离在结肠切除术后明显改善。有人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是因为外源物质引起的宿主反应,基因以及免疫因素三者相互影响的结果。

临床表现。溃疡性结肠炎最初的表现可有多种形式。其中血性腹泻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其他症状一次可有腹痛、便血、体重下降、里急后重等。偶尔有伴随症状的如关节炎、肝功能障碍以及皮肤病变等等。也有的患者出现发热的症状,但是此症状不常见。在大多数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慢行、低恶性特征,仅有不足1/5的患者会出现急性、灾难性爆发过程。这些病人表现为频繁血性粪便,可多达30次/天,和高热、腹痛。

生活中有效预防胃肠癌的方法总结如下:(1)少吃腌制、熏制食品,油炸食品。腌制品、熏制品中含有大量的致癌因子如3-4苯并芘和环芳烃。油炸食品在高温中也会产生某些致癌物质,因此要少吃这些食物。(2)不要吃霉变食物。生活中常会接触到霉变食物,这是由于污染霉菌引起的,这些细菌中部分为产毒真菌,这是很强的致癌物质,同时某些食物会在这种真菌条件下生成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进入胃中可合成某些致癌物质。(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进食过快进食过烫等不良习惯都会对胃造成一定的损伤,与胃肠道癌症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经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可以发现:年龄、病程、病变程度以及病灶癌变前活检有不典型增生等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探究可以得出,年龄、病程、病变程度以及病灶癌变前活检有不典型增生、激素的使用等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癌变的重要危险因素;给予患者延伸网络护理能够明显改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肖佐清.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 2013,19(22):111-113.

[2]刘维新,张绅,任益,等.溃疡性结肠炎及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及其与血管新生的关系[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3,42(3):231-234,266.

[3]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肠炎的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J].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