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提高我医院处方合格率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PDCA循环法在提高我医院处方合格率中的应用

齐立杰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 黑龙江 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评析PDCA循环法处方管理中提升处方合格率的作用。方法于2021年1月初施行PDCA循环法前后一年内,各选取处方300张,施行新管理办法,对比前后的处方管理效果。结果施行后处方合格率(98.67%)高于施行前(87.67%)。结论:在处方管理中,施行PDCA管理模式后,能比较明显的提高处方合理率,临床中有施行的价值

关键词:处方合格率;PDCA循环法;效果

现阶段的医院药房中,都越发重视处方质量。卫生部对此给出了要求,各级医院必须落实处方审查,建立完善的机构,不断加强审查的落实,从而保证处方质量。现在的很多医院,都有着处方评价相关经验,并且落实到了平时的工作中,然而因为方法不够科学,使得效果并不明显,处方不合格的情况较严重。在处方管理工作中,我们会将合格率作为衡量质量的主要指标。PDCA循环法是目前比较先进的管理办法,在正确的使用后,理论上能够实现质效的提升,并完善各项有关工作。过去的几年里,这个方法在我国有比较广泛的使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评价PDCA的价值,本次研究在施行先后,各选取300张处方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1年1月初,我院开始使用PDCA管理模式,在新的管理办法施行前后,分别选取300张处方,共计600张。施行前的处方中,男163张,女137张,年龄19-69岁;施行后的处方中,男148张,女152张,年龄17-68岁。一般资料相比,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计划阶段

首先,要分析现状,主要针对施行PDCA的前一个年度的处方,通过对其数据的统计,了解处方合格情况。本次研究中,不合格类型包含:诊断不全、无病症使用处方药物、处方不对症等。然后,则是分析问题原因。为了有效提高合格率,施行PDCA新管理办法。经药剂科给出现有问题,再由每个科室的负责人回答,并给出合理的建议。通过这种分析的方式,总结出了处方问题的几个成因:医师培训不足、审方机制有缺陷、开方不规范、患者需求较多。

1.2.2施行阶段

要先完善用药检测系统,这需要在信息科提供技术支持下,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并着重改进其审方功能,这样就能大大降低处方问题的概率,使得用药更加有安全性。为了更好地使用该系统,应当组织医师培训,让他们了解系统的功能,掌握操作方法。同时,要针对PDCA的要求,修订管理的细则,确保施行过程的顺利。

在审方工作中,要有专门的药师来负责,通常都会要求药师有中级以上的资质,并且有足够的处方管理工作经验,这样才能胜任审方工作。需要在药剂科的指导下,落实对用药的监管。各个科室要予以重视,通过系统做好记录,并提交问题处方,保证处理的及时性。如果是没有给出诊断的处方,要使用系统的拦截功能,将问题处方退回。

要落实培训工作,医院统要定期组织,并要求全员一同学习用药、处方等相关内容,在结束了培训之后,要施行考核,在取得合格成绩后,才能够给病人开方。针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记录与归纳,并且针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专业的一对一培训,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1.2.3检查阶段

在医院管理中,要定期评价全部处方,遵循制定的评价程序来落实,并按照标准来完成每个环节,最后把结果交由对于药师二次复核,这样方能保证处方的合理性。要定期开总结会议,药师必须参与到评价中,在结果反馈到医务科后,找出主要问题。然后在医院中公示。通常,总结会议都会安排在周一,便于对上周的工作做出总结,同时分析现有问题和医疗风险,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1.2.4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要健全管理机制,并根据医疗现状,以及处方管理的需要,对有关制度做出改进和调整,对开方的程序进行规范,控制处方质量,对现有问题做出改进。同时,药师要重视实践,提升管理意识,了解PDCA的流程,这样才能发现管理的不足,确保工作的协调性。在每个循环即将结束时,要尽快修正管理流程,规划新的方案,明确之后管理目标,持续完善工作质量。

2.结果

2.1施行前和施行后的处方合格率分析

PDCA施行前的处方中,共有263张合格,合格率为87.67%;施行后的处方中,共有296张合格,合格率为98.67%。对比施行前后,合格率有明显提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施行前和施行后不合格处方具体情况分析

施行后处方不合格的概率低于施行前。具体见表1。

表1.PDCA施行前后处方变化情况[n(%)]

不合格处方

施行前(n=300)

施行后(n=300)

临床诊断不全

12(4.00)

0(0.00)

用法用量不适宜

8(2.67)

1(0.33)

适应证不适宜

7(2.33)

0(0.00)

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7(2.33)

1(0.33)

挑选药品不适宜

1(0.33)

0(0.00)

给药途径不适宜

1(0.33)

1(0.33)

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

1(0.33)

1(0.33)

总计

37(12.33)

4(1.33)

3.讨论

要确保处方的合格率,才能使用药的安全性取得基本保证。现阶段的处方管理中,将合格率作为主要指标,并对此予以极大的重视。为了提升医疗质量,并加强对药品的管理,要在药师具有相应资质的前提下,必须设法保证处方质量,避免不合格的情况,这同样是规范开方、提升医疗水平的必要举措。PDCA就目前来看,是最科学的管理法,其中包含上述四个主要程序。为保证处方质量,应当将该方法正确施行,通过对处方评价的改进,来分析问题的成因,并规划改进的对策。在很多药房中,由于药品流通量大,种类比较繁杂,使得药师在开方时,可能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在处方中,必须要做到用药的可靠性,确保疗效,并尽可能避免不良反应。现阶段,药师的工作重心,已经从处方本身转移到了患者身上,要求做到对症开方。在诊疗阶段,不能只重视病理特征,还必须从心理、社会等多角度,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了解其病症的特点。药师和医生应当掌握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诉求,并使他们能够配合治疗。在处方管理中,落实好评价工作,能够改进医疗水平,提高用药的可靠性。全面的评价也能够避免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帮助发现处方问题,尽快落实整改措施,从而实现合理用药。在施行PDCA去完善管理时,必须保证药师和医生间的良好沟通,双方都要掌握病人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处方是合格的。通过加强审方工作,能够对问题处方进行事前干预,避免其造成的医疗风险,保证用药的质量。在本研究中,管理法落实前后,各选出的300例处方中,不合格的数量从37张变为4张,变化数量为33张;合格率从87.67%上升为98.67%,幅度为11%。这表明,在使用PDCA管理后,能够明显提高处方合格率,有利于医院对处方质量的控制。

据上文所述,PDCA法能够改进管理模式,在具体施行后,还能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更主动地进行关注处方问题,以加强对处方的管理力度。在处方管理中,施行PDCA管理模式后,能比较明显的提高处方合理率,在临床中有施行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彭玉柱,骆霞,祝宇,等.PDCA循环法在提高我院处方合格率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16(1):141-143.

[2]曹铭希,方艳艳,周鹏.PDCA循环法在提高我院门诊处方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5):3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