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模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一体化模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李静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一体化模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0年1月~12月期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中选择8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为了能够更直观地明确研究结果,以时间为界限,将2020年1月至6月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些患者给予急诊常规模式,而对2017年7月至12月之间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给予急诊一体化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急诊方法后的救治效果、救治时效以及急救满意度。结果 从救治总有效率层面来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7.50%与67.50%(P <0.05);两组患者在救治过程中,所需的急救介入时间、手术所需时间以及有效救治时间都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救治过程中所需的急救介入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及有效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0%与35.00%(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急救总满意度分别为95.00%与72.50%(P <0.05)。 结论 使用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急性脑出血患者,能够大大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救治效率。由此可见,该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救一体化;急性脑出血;时间效能;救治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0年1月~12月期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中选择8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为了能够更直观地明确研究结果,以时间为界限,将2020年1月至6月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些患者给予急诊常规模式,而对2017年7月至12月之间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给予急诊一体化模式。在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23 例和17 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41±1.93)岁,从发病到住院时间平均为(2.46±0.25)h;而在4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21例与1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86±1.74)岁,从发病到入院平均时间为(P>0.05)。此次研究经过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急症常规救治方法也就是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5min内赶赴现场,并且妥善将患者送往医院;患者在入院后对其进行了常规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并且对患者采取了心电监护和呼吸支持措施。通过开放静脉通道,将患者呼吸道中的异物彻底清除。结合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2.2观察组 

对于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常规救治方法的基础上使用了急诊一体化救治方法,具体如下:(1)出诊指导:120指挥中心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应在5min

内尽快安排急救车出诊,赶赴急救现场,中途还应主动和患者家属取得联系,明确患者的现场表现,并且指导患者进行简单处理,不能随意搬动患者,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姿势,以免误吸呕吐物而出现窒息现象[1]。(2)现场急救:在医护人员抵达现场后,应该迅速评估患者的呼吸、血压以及脉搏等各项指标,以此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在确保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才能够对其进行安全转运。在转运过程中,如果患者的颅内压有明显增高现象,就需要给患者静脉输注20% 甘露醇、10~20 mg 地塞米松。如果患者存在着心搏骤停的现象,就需要及时对其进行电除颤以及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同时,还应该给予患者呼吸支持,将患者鼻腔以及口腔中的分泌物彻底清除,以免患者出现窒息情况。对于呼吸骤停患者,需要立刻采取气管插管措施。(3)转运途中急救: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需要3人搬运法来搬运患者,并且在转运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固定,确保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并使头部抬高,做好保护处理;在对患者进行转运的过程中,要使救护车车速稳定,以免提速或者紧急刹车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使患者处于持续吸氧状态,并且要确保各类管路以及静脉通路固定良好;将患者送往医院后,在转运人员和院内抢救人员的共同协助下妥善安置患者,并且做好转运中途的病情以及药物交接工作[2]。(4)院内急救:医院在接收到患者后,应该再次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和评估工作,并且结合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禁忌以及出血量等各项指标确定选择外科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的方法。

1.3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都用到的是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并且以t 检验,以 [n(%)] 表示计数资料,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使用不同急性救治方法后,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救治结果如表1所示,(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效果[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40

13(32.50)

14(35.00)

13(32.50)

27(67.50)

观察组

40

21(52.50)

14(35.00)

5(12.50)

35(87.50)

X2

4.588

p值

0.032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时间效能

观察组和对照组使用不同急性救治方法后,对两组患者救治过程中的急救介入时间、有效救治时间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所用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详情如表2所示,(P < 0.05)。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时间效能(x ± s)

组别

n

急救介入时间(min)

急救至手术时间(min)

有效救治时间(h)

对照组

40

34.15±5.16

57.17±4.96

1.32±0.25

观察组

40

16.35±2.28

29.65±3.72

0.86±0.22

t值

16.682

27.526

6.951

p值

0.000

0.000

0.000

2.3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使用不同急性救治方法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如表3所示,(P <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高热

蛛网膜下腔出血

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总发生

对照组

40

4(10.00)

3(7.50)

3(7.50)

4(10.00)

14(35.00)

观察组

40

2(5.00)

1(2.50)

2(5.00)

1(2.50)

6(15.00)

X2

4.267

p值

0.039

2.4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满意度

观察组和对照组使用不同急性救治方法后,两组患者的急救满意度如表4所示,(P<0.05)。

表4  两组患者急救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对照组

40

22(55.00)

16(40.00)

2(5.00)

38(95.00)

观察组

40

17(42.50)

12(30.00)

11(27.50)

29(72.50)

X2

7.440

p值

0.006

3.讨论

在临床上,疾病脑出血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随着血压在短时间内的不断升高,脑实质内动脉或者静脉将会破裂,最终引发急性脑出血病症。这种病症一旦出现,将会使患者感受到头晕、恶心等临床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意识丧失、肢体瘫痪以及昏迷等症状。因此,怎样能够在短时间内保障抢救效果,是救治急性脑出行患者的关键[3]

此次研究中,从快速出诊,在运送患者过程中向患者家属详细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入手,在尽可能节约救治时间的同时,为初步诊断病情提供可靠的依据,以免因处理不当为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从上述治疗方法中可以看出,主要从出诊指导、现场急救、转运途中急救及院内急救这四个环节对一体化模式的应用展开了探讨,大大提升了救治效率[4]。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总效率(38%)高于对照组(29%),也就是说,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高于常规救治方法。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救治中使用急诊一体化救治方法,能够尽可能缩短急救耗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急救满意度,因此,在临床上应该大力推广应用该方法[5]

参考文献:

[1]袁振英.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4):125-126.

[2]杨帆. 急性脑血管病多学科一体化治疗模式早期效果观察[J]. 智慧健康,2021,7(09):55-57.

[3]吴雅兰.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诊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0,8(07):399-401.

[4]金婉婉,李博,梁敏,赫小丹.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1):2066-2068.

[5]闫菊英,陈金玲,刘鲁昱. 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