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杨洁

重庆市沙坪坝区天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邮编:400038

摘要:目的:探讨对内科老年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内科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45)与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观察组(n=45),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44%vs26.67%,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56%vs80.00%,P<0.05)。结论:对内科老年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能降低不良事件风险,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内科;老年;不良事件

内科老年患者普遍合并较多基础疾病,且年龄偏大,发生跌倒、坠床等的风险较高,且因身体素质差,护理操作执行情况不佳[1]。常规护理模式下,对该类患者的护理仍然有较强的随意性,并未针对其所存在的风险强化干预,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仍然较高,患者满意度差。护理风险管理即针对护理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强化预防与管理的护理干预办法,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中多有应用,且较多研究证实其可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2]。该次研究选择内科老年患者90例,通过随机对照,探讨了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内科老年患者90例,时间2021年1-12月。纳入标准:(1)均为内科住院治疗;(2)年龄大于60岁;(3)认知正常;(4)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认知异常或沟通障碍者;(2)终末期疾病者;(3)恶性病变者;(4)依从性差。该90例患者男49例,女41例;年龄60~86(72.10±5.77)岁;病程0.1~18(5.73±1.44)年。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组后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遵医嘱对症护理,定期巡查,根据患者需求进行干预。观察组则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内容包括:(1)风险因素评估,对近期内科意外事故开展统计,发现主要风险源于缺乏风险意识、医疗设施存在隐患、护患沟通不畅、流程不完善等。(2)强化人员培训,开展法律法规教育,使护理人员明确自身的权责;加强基础与专项护理技术培训,拓宽基础知识,促使护士具备预见疾病发展的能力。提高护士沟通技巧,做到合理应用服务语言,尊重患者,并重视沟通,同时进行应急预案培训。(3)改善就医环境,对医疗环境进行改造,在走廊、病床均设置护栏,洗手间安装扶手,容易滑倒的位置铺设防滑垫,并安装警示标志等。(4)完善流程,在用药时2名护士共同配药,做好核对工作,了解病情与药品一致性,检查规格、保质期,避免错误用药。护理期间注意护患沟通,获得更多的患者信息。做好常见、特殊疾病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针对跌倒、坠床、用药错误等风险进行评价,对风险较高者,定期检查,并变化体位,做好按摩、清洁护理等。如护理资源不足,采用分级护理模式,缓解护理压力。(5)完善监督管理,成立护理管理小组,根据风险管理质量建立奖惩机制,落实护理考核与巡查,及时纠正问题。

1.3观察指标

(1)两组护理风险事件比较,常见跌倒、坠床、导管脱落、导管打折等。(2)两组满意度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处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护理风险事件比较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比较  [n(%)]

组别

例数

跌倒

坠床

导管脱落

导管打折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5

3(6.67)

2(4.44)

3(6.67)

4(8.89)

12(26.67)

观察组

45

0(0.00)

0(0.00)

1(2.22)

1(2.22)

2(4.44)

X2

-

-

-

-

-

8.459

P值

-

-

-

-

-

0.004

2.2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  [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5

21(46.67)

15(33.33)

9(20.00)

36(80.00)

观察组

45

29(64.44)

14(31.11)

2(4.44)

43(95.56)

X2

-

-

-

-

5.075

P值

-

-

-

-

0.024

  1. 讨论

近年来伴随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人数进一步增加。而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病情普遍较为复杂,思维反应能力、抵抗能力等均降低,住院期间也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故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很高,患者住院期间安全性不理想[3]。为了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有必要强化护理风险管理。而本次研究中所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案,通过既往回顾性分析,能有效识别护理风险并分析原因,可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依据[4]。强化人员培训,可提高护理人员职业能力与素养,并提高其应急能力。通过环境改造,可进一步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的发生风险[5]。完善护理流程,则能减少用药风险,并实现对护理不良事件的针对性干预,且必要时实行三级护理,则能合理分配护理资源,这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也有明显作用。完善监督管理,则能端正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并能及时查漏补缺,可形成良性循环。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方案能降低护理风险;而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则说明该方案能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内科老年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且可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华,党亚萍. 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0):140-142.

[2]高群芳.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老年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农村卫生,2017(22):66.

[3]邱霞. 风险管理在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1):3074-3075.

[4]马明姝,杨丽,张玲辉,等. "护理缺陷分享"风险管理策略在肾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134-135.

[5]邹永兰. 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内科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坠床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