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配合营养支持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集束化护理干预配合营养支持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杨春梅  ,张娟

吴忠市人民医院           宁夏 吴忠   751100

【摘要】目的:探究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配合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情况(30例,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对照组(14例,营养支持),观察组(16例,集束化护理干预配合营养支持),分析营养状况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营养水平优于对照组(t=2.224,P=0.034;t=2.063,P=0.049;t=2.922,P=0.007);观察组满意率为87.50%,对照组为38.46%,观察组总率大于对照组(Χ2=5.618,P=0.018)。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配合营养支持效果好,能显现全面性及针对性护理优点,可提升患者满意度,能规避营养不良此疾病危险因素,本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集束化护理;营养支持;营养状况;满意度

脑卒中在乡镇区域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因此目前医院对脑卒中治疗和科普工作十分看重[1]。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医院为满足患者治疗和预后等需求,会要求科室内所有护理人员仔细探讨护理重点,在护理环节为患者实施最佳干预对策。集束化护理是一种能显现循证护理理念的综合性护理方案,而营养支持则是为提升康复效果的针对性干预措施。为此,本文从营养状况和满意度两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为患者给予以上护理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选取年限:2021.12-2022.5;例数:30例。排除标准:无法接受护理或无法进入研究,中途死亡。纳入标准:存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并符合此病诊断标准;了解护理研究。对照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62~79岁,平均(65.91±1.53)岁。观察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61~80岁,平均(65.89±1.62)岁。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营养支持干预。先评估住院患者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随后确定护理方案。①鼻饲:灵活给予少量多次鼻饲和恒速泵持续匀速鼻饲方案,并注意食物温度(39℃左右)和潴留量(不可>100ml)。

②自主进食:确定合理膳食谱,监督患者饮水,预防避免便秘此不良事件。

1.2.2 观察组

在以上护理基础上开展集束化护理。(1)常规危险因素评估:护理人员需根据不同患者病情和身体素质等,分析患者患病期间各类风险,为不同患者给予确切的个体化循证护理对策(配备防压疮垫;实施气道管理、误吸护理和排痰干预;指导其适当活动,促进静脉回流;开展专业营养管理)。

(2)输液护理:护理人员密切注意营养液输液量,每次用量确定为200-500ml,而时间则选择在8小时左右泵入。

(3)并发症护理:前瞻性的预测低蛋白血症可能性,需早期评估患者蛋白质紊乱情况,若经检查发现有此现象,则需注意不良性腹泻症状,另外,选择营养液干预时,护理人员可采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以保证患者营养输入量并有效减轻并发症发生可能性。

(4)其他护理:尽早为患者开展抗生素干预,比如可给予益生菌制剂,以促使其胃肠道环境稳定,同时护理人员需注意手卫生,并监督患者个人卫生,规避交叉感染,预防院内感染事件。最后,在以上护理基础上,每日需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制定针对性康复管理计划,促使患者早期康复。

1.3 观察指标

(1)营养状态指标评定:对护理后患者机体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包含淋巴细胞总数LYM、血红蛋白HGB和血清白蛋白ALB)。

(2)满意度指标评定:按照不同护理干预重点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最终在患者出院前1日,由科室内评估小组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进行调查(满意度大致被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记录每组认定为满意的人数,根据总率评定护理方案可操性。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分别实施t检验与X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营养状态

观察组LYM、HGB、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营养指标检查结果对比(±s))

组别

例数

LYM(109/L)

HGB(g/L)

ALB(g/L)

对照组

14

1.66±0.63

106.66±16.97

29.91±4.37

观察组

16

2.29±0.88*

119.78±17.73*

34.71±4.59*

t

2.224

2.063

2.922

P

0.034

0.049

0.007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率更高(P<0.05)。见表2。

表2 每组满意人数对比(%)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对照组

14

1

5

8

5(38.46)

观察组

16

7

7

2

14(87.50*)

Χ2

5.618

P

0.018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引起,而有学者分析疾病案例发现,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占比较大(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另外,此类新疾病具有预后差、复发率高等特点,因此,医疗人员在研究脑卒中疾病时,可着重研究此类患者[2]

从文中研究结果中发现,为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配合营养支持积极作用明显,表现在观察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优良,对护理方案的认同感较高,因此表明,此护理方案能显效满足患者需求,同时还可消除疾病和治疗危险因素。

分析原因,集束化护理是一种能够联系多种护理措施的全面性护理模式,其能将护理作用发挥到最大,在临床上其适用范围非常广,而营养支持是护理人员在明确此类患者胃肠动力障碍后提出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其能降低此类患者胃溃疡出血疾病发病率,并可改善长期卧床引起的腹胀、便秘等症状,所以经此护理对策干预,可排除不良事件,能实现优质护理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护理人员可广泛为其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配合营养支持方案。

参考文献:

[1]司文兰. 责任制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甘肃医药, 2022, 41(3):281-282+288.

[2]王洁, 茹睿, 孙军,等. 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介入治疗后营养状态的影响[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1, 16(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