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效果

何文

扬中市人民医院   江苏镇江  21220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CZ组(33例)与GX组(33例),CZ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方法,GX组采用个性化急诊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GX组患者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及入院时间显著短于CZ组(P<0.05);GX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CZ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提升救治效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诊个性化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其主要发生原因是患者过于劳累所致,并导致冠状动脉缺氧与缺血,造成患者心肌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十分紧急,且病情发展较快,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对患者的院前急救十分关键,同时院前急诊护理也会对患者的病情控制有重要影响。如何快速完成出诊与急救任务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以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意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具体报告下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6例,收治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将患者采取扑克牌分组的方式分为GX组与CZ组。其中CZ组33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8例,女性患者为15例,其年龄集中在47-77岁之间,均值(60.13±1.24)岁。GX组33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14例,其年龄集中在46-78岁之间,均值(60.14±1.25)岁。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CZ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方法干预。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并给予氧气支持等,按照常规急诊护理措施内容实施。

GX组:给予个性化急诊护理干预。①出诊:医院急诊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出诊标准与规范,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急诊护理方案,并对急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在接到患者急救电话后需要明确询问患者病情,并立即安排救护车进行院前急救,在出诊后需要与家属沟通充分,了解患者当前病情,并指导患者家属正确的处理措施。②急救护理:对患者实施急救抢救需要保持患者状态平稳,并避免进行剧烈活动,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交流与安慰,缓解患者疼痛现象及恐慌与紧张情绪。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并发症预防护理,并对患者的病情详细观察与记录。③转运:待患者病情平稳需要进行转运干预,需要与患者家属沟通,为其讲述患者病情并转运至医院科室治疗,院前急诊护理人员需要与医院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并市医院做好接诊准备,在患者转运过程中需要保持患者平卧体位,并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的一系列情况进行检查与观察。④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并指导患者正确呼吸方法,加强与患者关心,获得患者信任,使患者更加安心。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率及护理满意度。

(1)急救效率:记录两组患者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及入院时间。

(2)护理满意度: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对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按照分数判断患者满意情况,85-100分-十分满意,60-85分-基本满意,0-60分-不满意。总满意度=1-不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行统计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计数资料n(%)表示,组间对比t检验,P<0.05,统计意义标准,应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急救效率

GX组患者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及入院时间均<CZ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比较(±s)

组别

出诊时间(s)

急救时间(min)

   入院时间(h)

GX组n=33

49.75±10.78

22.52±5.75

2.55±0.31

CZ组n=33

95.46±10.57

41.55±5.67

3.18±0.22

17.393

13.537

9.521

P

<0.001

<0.001

<0.001

2.2 护理满意度

   GX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CZ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组别

十分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GX组n=33

13(39.39)

18(54.55)

2(6.06)

31(93.94)

CZ组n=33

9(27.28)

13(39.39)

11(33.33)

22(66.67)

-

-

-

7.759

P

-

-

-

0.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患者发病紧急,危险系数较高,预后情况不佳。相关研究学者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与院前急救有密切联系,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在实际护理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护理模式

[2]

结合此次实验研究,以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GX组患者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及入院时间显著短于CZ组(P<0.05)。表明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急救效率,对患者抢救有积极影响。在院前急救护理中,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急救规范执行,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对患者展开治疗[3]。在前往的途中与患者家属充分交流,并对其指导,缓解患者病情。医护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可考核,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可在紧急任务中临危不乱,并在各救治环节中有序进行。GX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CZ组(P<0.05)。表明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多方面的救治措施,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的疼痛现象与不良心理情绪得到缓解,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效果显著,在救治效率提升及患者满意度提升方面有明显效果,可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卢妍燕. 个性化院前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5):105-106.

[2]谢婷,杨霞,史秋,等. 责任制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3):90-92.

[3]梁少芳,黄恋恋,汤祺婕.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中的应用效果[J]. 华夏医学,2021,34(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