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三维重建肺小结节定位单孔胸腔镜精准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人工智能三维重建肺小结节定位单孔胸腔镜精准治疗

石昌国 ,张晓伟

佳木斯市肿瘤医院  154000

【摘要】目的:分析人工智能三维重建肺小结节定位单孔胸腔镜精准治疗效果。方法:此次实验对象为经胸部CT确诊的肺小结节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20.01月至2021.07月,入选患者共62例患者为研究组,按照入组标准进行入组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症者,将实施人工智能三维重建肺小结节定位+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则为2020年1月以前,已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小结节患者62例,术前未行人工智能三维重建技术,行传统美兰定位技术或术中行荧光染色技术的患者。对比两组的术中、术后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前规划与术中肺结节位置的符合率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肺小结节患者,采取人工智能三维重建肺小结节定位+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有利于节省手术时间与减少手术出血量,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字】肺小结节;人工智能三维重建定位;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

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位居所有肿瘤第一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体检的普及,临床低剂量CT的应用,肺小结节的检出率不断升高。文献称肺结节密度、大小密切关联于其恶性程度,如极微小病灶即直径在5mm以内的恶变风险在1%以内微小结节即直径为5~10mm的恶变风险为5%~28%,直径在20mm以上的结节则恶变风险为64%~82%*[1-3];另有文献称0.5~1cm的孤立性肺结节有35%的恶性风险。临床已经公认肺部小结节的恶性率不低,需高度重视肺小结节易发生癌变,增加患者的病死率,故临床加强对肺小结节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5]。鉴于此,本文就人工智能三维重建肺小结节定位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小结节的效果进行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此次研究开展时间在2020.01~2021.07,研究对象为62例肺小结节患者,按照入组标准进行入组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症者,行人工智能三维重建检查,行手术治疗。研究组(n=62)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区间范围在38岁至76岁,平均(53.49±7.23)岁。对照组中(n=62)男性24例、女性38例;年龄范围在36岁-78岁,平均(53.68±7.24)岁。对比两组的各项资料,P>0.05。此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家属同意加入此次研究。

1.2 方法

研究组展开人工智能三维重建肺小结节定位+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详细方法为:完成螺旋CT平扫后需要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获取扫描数据并上传至工作站,利用人工智能三维重建软件模拟规划肺小结节,完成术前模拟。做好常规消毒与全麻处理后,指导患者采取健侧卧姿势进行单肺通气,于腋前线、腋中线之间的第5肋间做一个长度约为3-5cm的手术切口作为操作孔,在胸腔镜下探查手术,根据人工智能三维重建技术定位位置,利用腔镜直线切割闭合器切除病灶所在的肺组织或行肺段及联合肺段切除,术后将病灶组织快速冷冻后送检,若是检测结果为良性则结束手术,若是为恶性,根据病理分型,如恶性浸润程度高,则需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如微浸润或原位癌,则行淋巴结采样,评估术后。

对照组则为2020年1月以前,已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小结节患者62例,术前未行人工智能三维重建技术,行传统美兰定位技术或术中行荧光染色技术的患者。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仔细记录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时间越短、出血量越少,表示治疗效果越良好。

(2)比较两组术前规划与术中肺结节位置的符合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表示计量资料,使用百分比(%)、卡方(x2)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评价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

在手术时长上,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1。

1评价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长(min)

术中出血量(ml)

研究组

62

59.63±15.34

68.73±10.47

对照组

62

80.24±21.45

118.29±32.15

t

-

4.351

8.161

P

-

0.000

0.000

2.2 对比分析两组术前规划与术中肺结节位置的符合率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术前规划与术中肺结节位置的符合率上,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对比分析两组术前规划与术中肺结节位置的符合率[n(%)]

组别

例数

符合率

研究组

62

30(96.77)

对照组

62

25(80.65)

x2

-

12.973

P

-

0.000

3 讨论

肺小结节在我国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根据疾病性质,临床将肺小结节划分为良性和恶性,尽早确诊疾病并进行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CT引导下美兰染色术前定位或术中荧光染色+胸腔镜手术是既往肺小结节治疗的常用方法,但效果不理想。人工智能三维重建肺小结节定位技术是一项无创定位技术,可在立体空间中旋转、缩放与观察,不仅可将肺小结节的各种影像学特征展示出来,便于临床鉴别肺小结节的良恶性,还可术前于任意角度将肺脏的解剖、肺小结节的位置及其与周边组织的关系等立体与全面展示出来,提前阈值变异的血管和气管[6],进一步指导肺小结节的术中定位,行局部切除或肺段切除,缩短手术时间,保留患者更多的健康肺组织,达到精准切除目的[7]。此次研究发现,术前人工智能三维重建的肺部血管和气管变异与术中临床解剖实际像仿,无明显差异,能很好的指导术前规划及术中操作,减少术中的副损伤。研究组经人工智能三维重建肺小结节定位+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后,其手术时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人工智能三维重建肺小结节定位+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佳。分析其原因是:人工智能三维重建有利于解决术前不适合CT引导穿刺定位或术中不可探及患者的术中定位难题,准确定位病灶位置,在此基础上行单孔胸腔镜手术能够精准完整切除结节位的肺段,达到创伤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三维重建肺小结节定位+单孔胸腔镜手术用于肺小结节的效果良好,有利于缩短手术耗时,减少术中出血量。

参考文献

[1]谢博恒,隋天一,秦毅,等.机器人辅助与电视辅助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短期效果比较[J].中国肺癌杂志,2019,22(12):767-771.

[2]李宬润,于启林,杨博,等,全息多模态实时三维导航技术在肺部病变外科定位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31):2452-2456.

[3]陈国强,苏福,王卫星,等.18F-FDG,PET/CT联合薄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孤立性肺结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0,36(1):86-90.

[4]许建新,许志扬,关军,等.CT引导下术前自体血定位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20.25(3):469-471.

[5]   饶钟鸣.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腔镜肺部小结节定位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22,43(1):78-81.

[6]   李小军,张雷,唐震,等.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腔镜肺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0):1363-1366.

[7]   徐涑珅.人工智能三维重建在肺小结节单孔胸腔镜肺段精准切除定位中的价值[J].医学信息,2021,34(2):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