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下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信息化技术下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实践研究

李萍

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  海南省海口市  570311

摘要:信息化技术是21世纪具有标志性的技术手段,制药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能够提高企业对于药品质量的管理制度,促进更多药品质量达标,减少管理成本投入,有利于制药企业持续发展。本文通过阐述信息化技术下制药企业质量管理意义,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依据问题制定相关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制药企业;质量管理

前言:制药企业质量直接影响大众身体健康,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药品质量管理力度。制药企业生产药品过程中涉及较多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又细分为许多小环节,因此应有针对性的设计相应质量管理方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作为保障,促进质量管理效率的提升。与人工生产、人工质量检测相比,质量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严格性都得到全面提高。

一、信息化技术下制药企业质量管理意义

时代不断发展,科技技术不断创新,逐渐淘汰传统的制药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模式。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原材料管理、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验统计以及质量统计,为药品生产质量提供保障。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融于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更加严格管控药品生产到运营的各个枢纽,有利于企业质量管理控制更加科学性、合理性,同时,降低人工监管成本、降低人工失误率以及减少人工工作量,整体提升质量管理工作效率。信息化技术具有实时性、持续稳定性、数字化、智能化等优势,对于企业药品质量管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信息化技术下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依据我国发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相关规定,应将药品注册的有关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所有要求,系统地贯彻到药品生产、控制及产品放行、贮存、发运的全过程中,进而确保药品达标。然而,制药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药品质量管理过程中,仍出现一些弊端,主要包括信息化技术人才质量有待培养、信息化内部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信息化建设资源资金有待增加。

(一)信息化技术人才质量有待培养

制药企业如果利用信息化技术强化质量管理力度,则必须配备相关的技术人才。制药企业针对技术人才,要求其应具备熟练的信息化科技相关能力、丰富的药学理论与知识以及一定的药品质量管理能力。然而,制药企业自身固有属性,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的不足,导致对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吸引力较低;制药企业内部对于人才培训力度较弱,相应激励政策机制不完善,导致人才稀缺,运用信息化技术实施质量管理过程中,容易造成一定的风险,药品质量缺少保障,阻碍企业发展[1]

(二)信息化内部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制药企业信息化技术使用未能有效达到预期目标,如:产品全自动分装包装设备检查药品质量过程中,其自身配有各类信息化检测探头,自动剔除未达标产品,以及药品通过Minitab、药渡等检测软件进行质检,与人工操作相比,其效率更高。然而,由于检测配件的耐用性以及程序设定的固定性,限制其检测功能,仍然存在少量次品流入后端。另外,人工与智能化设备协同检测产品质量时,由于其风险识别不全面,导致检测流程不完善,进而增加了次品流入后端的概率。因此,提升质检效率应是当下制药企业药品质检过程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三)信息化建设资源资金有待增加

制药企业药品检查管控成本投入、维护相关设备经济投入等都需大量资金以及资源才能实现有效运转。小型制药企业由于资金短缺,难以有效保障药品质量。另外,信息化技术应用制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相关技术设备的购买、高端技术人才的薪资待遇等,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导致药品智能化质检管理难以有效落实[2]

三、信息化技术下制药企业质量管理策略

(一)强化信息化技术人才质量

为提高制药企业信息化技术人才的质量,可以与相关政府合作,运用激励手段提高企业对于人才的吸引度;或者与相关专职高校合作,为在校学习相关专业的学生制定培育规划方案,有效塑造专业性、高素质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另外,公司内部对于相应人才的培训力度,可以设计定点培训,如,技能培训、技能比赛等,各个岗位都设计相应考核机制,从而有效激励人员的专业素质,逐步符合岗位信息化管理需求。制药企业人员具备极强的业务能力,同时,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文化素养以及人文素质,促进药品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保障。制药企业专业性信息化技术人才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其扎实的药学基础与熟练的科技技能,都有利于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强化信息化内部管理机制

制药企业严密的内部管理机制是对药品质量最合适的保障措施。国内制药企业目前普遍不具备完善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导致企业发展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制药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商议探讨,并将每一环节的质量风险考虑进去,对于员工工作分配、药品生产具体安排等都应进行具体且符合实际意义的分析,进而促进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另外,内部管理机制商讨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有利于内控管理模式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严格化的运转

[3]

(三)强化信息化外部监管机制

药品市场具有较高的经济利润,主要原因是药品对于维护大众身体健康的极高重要性,市场空间庞大,难以避免社会出现一些从中谋取私利的不法分子,存在违法乱纪的行为,影响药品经济市场交易环境,对于大众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因此,制药企业应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强化外部监管机制,防止其破坏市场环境相关事件发生,应不断完善与制药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违法乱纪行为必须进行严厉惩治,规范制药企业生产流程,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净化药品经济市场环境。

结论: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制药企业质量提高,因此,企业应加大解决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质量管理时出现弊端的力度,并对于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人才的需求、资金的流动、质量的标准等都应进行细致考量,进而强化企业管理质量,提高达到合格标准的药品数量,有利于制药企业知名度的有效提升,更好的立足药品经济市场环境[4]

参考文献:

[1]童斌华.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J].信息化建设,2021(06):59.

[2]纪国宏.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J].当代化工研究,2021(02):167-168.

[3]舒璐俊.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9):197.

[4]高蓉.信息化技术下制药企业质量管理的新探索[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