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行不同气道湿化方式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行不同气道湿化方式的效果分析

杨燕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  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目的:观察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行不同气道湿化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60例(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随机分为面罩氧气持续雾化的对照组(30例)与自制改良型雾化吸入装置的观察组(30例),观察湿化效果、护士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湿化效果好,护士满意度高,P<0.05。结论:自制改良型雾化吸入装置用于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中,能取得较好的湿化效果,提高护士的满意度,整体效果优于面罩氧气持续雾化,值得借鉴。

【关键词】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气道湿化;效果

在重症患者的救治中,气管切开术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对于患者而言,其开放气道后常有存在湿化不足的情况,进一步加大痰液排出难度,导致其粘稠度增加,最终形成痰痂,对患者造成较大影响,严重时会引发窒息。因此,针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必须加强湿化干预,进行充分且恰当的气道湿化。本研究选取我院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60例,观察不同气道湿化方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选取我院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7至78(52.38±3.94)岁,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7至77(52.64±3.48)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气管切开口上罩好气切面罩,调整固定带,尽可能罩好气切口位置,在雾化罐中加入湿化液,一般为10至15ml,连接氧气输出管,氧流量保持在3至6L/min,在此期间需要对痰液粘稠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以此为基础对氧流量进行调整。

观察组:自制改良型雾化吸入装置,包括一次性使用气流雾化器、一次性使用麻醉呼吸管路。雾化器连接有氧气连接管,通过一次性使用麻醉呼吸管路与气切导管相连,一次性使用麻醉呼吸管路上接口处设有通气吸痰孔盖帽,雾化气体由雾化器到达麻醉呼吸管路后吸入气切套管到达气道,同时从该盖帽的通气孔吸入一定量的空气以稀释氧气,以防患者长时间使用导致氧中毒。若患者存在痰液需进行吸痰操作,可直接从吸痰孔盖帽处插入吸痰管吸痰,不需停止雾化吸入。结束后需拆卸连通装置,并且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1.3观察指标

痰液分度以及护士对雾化方法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湿化效果对比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湿化效果对比

组别

Ⅰ度粘痰

Ⅱ度粘痰

Ⅲ度粘痰

对照组(n=30)

10(33.33)

14(46.67)

6(20.00)

观察组(n=30)

7(23.33)

22(73.33)

1(3.33)

t

0.7387

4.4444

4.0431

P

0.3900

0.0350

0.0443

2.2护士对雾化方法的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士对雾化方法的满意度高,P<0.05,见表2。

表2 护士对雾化方法的满意度对比(n%)

组别

完全满意

部分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n=30)

11(36.67)

13(43.33)

6(20.00)

24(80.00)

观察组(n=30)

14(46.67)

15(50.00)

1(3.33)

29(96.67)

-

-

-

4.0431

P

-

-

-

0.0443

3讨论

气管切开术在患者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能解决呼吸道梗阻情况,使其缺氧状态得以改善,并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轻疾病危险程度。但是该操作对呼吸道正常解剖结构形成破坏,导致水分丢失,失去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作用,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湿化,患者会出现分泌物干燥粘稠、纤毛活动减弱等情况,还容易引发各类并发症。

本研究结果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湿化效果好,护士对雾化方法的满意度高,P<0.05。面罩氧气持续雾化与微泵持续湿化均符合人体气道持续湿化要求,而且具体应用过程中能持续性的湿化气道,进而保证人工气道处于持续湿化的状态,不容易形成痰痂。在面罩氧气持续雾化的过程中,如果氧流量过低会导致雾量不够大,进而出现湿化不足的情况,同时导致痰液黏度上升,更容易形成痰痂,严重时还会导致气道出血的发生。但是如果氧流量过大,其产生的雾量也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气道内会快速的进入大量水分,容易出现气道内粘稠分泌物在被雾化液湿润后膨胀的情况,进而导致支气管阻塞。同时,如果患者气道内滞留较多的湿化液,也容易出现湿化过度的情况,需要频繁的进行吸痰操作,进而导致气道出血症状加重,加之面罩雾化吸入无法与气管切开导管紧密衔接,雾化吸入器喷出的雾状气体容易流失,使患者不能充分吸入药液,从而造成药液浪费。相比于普通的雾化吸入装置,自制改良型雾化吸入装置避免了药液浪费,同时吸入药液能直达下呼吸道,较好的发挥作用,进一步提升药物作用效果,有利于增强气道湿化作用,进而使痰痂形成减少,也在很多程度上减少了气道感染,减少住院时间,其与普通的雾化吸入装置费用相当,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期间,还需要对患者各方面情况进行观察,如呼吸、意识、生命体征等,能掌握其病情动态信息,为患者提供更为准确的干预措施。

所以,自制改良型雾化吸入装置用于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中,能取得较好的湿化效果,提高护士的满意度,整体效果优于面罩氧气持续雾化。

参考文献:

[1]胡翠霞,张标新,朱子秀,等.分级气道湿化管理策略在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S02):97-99.

[2]郭卿,赵莉莉.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比较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0):1273-1274.

[3]丁银蓉,叶芒芒,何敏.持续湿化联合间断氧气雾化对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观察[J].浙江医学,2019,41(2):189-191.

[4]查丽丽,姜惠娟,周蓉珏.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21,42(3):355-357.

[5]高先连,叶海春,李丽.不同气道湿化方式对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的Meta分析[J].上海护理,2020,20(10):14-18. 基金项目: 钦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科技攻关课题( 2020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