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联合氯胺酮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动力、C反应蛋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3

 舒芬太尼联合氯胺酮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动力、C反应蛋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朱海洋,2黄金玲3李苏珍

万安县中医院麻醉科,江西吉安343800   万安县中医院妇产科,江西吉安343800 ,万安县人民医院供应室,江西吉安  343800,

【摘  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患者60例,对其随机的抽样分析,分为舒芬太尼组与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各30例。舒芬太尼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0.5 μg/kg的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0.5 μg/kg的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和0.3 mg/kg的艾司氯胺酮,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胃肠动力、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等情况。结果: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于舒芬太尼组(P<0.05),首次排便时间短于舒芬太尼组(P<0.05),首次进食时间短于舒芬太尼组(P<0.05)。术前1d,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d,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1d(P<0.05),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T0时,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T1时,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T2、T3、T4时,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好,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胃肠动力、应激反应,并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这就为后期临床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提高患者预后。

【关键词】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舒芬太尼;氯胺酮;胃肠动力;C反应蛋白;血流动力学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在飞速发展的医学技术、不断更新的医疗器械作用下将长足进步获取了过来,其具有较小的创伤、简单的操作、较快的术后恢复等,因此日益广泛应用于临床[1]。在妇科疾病治疗中,临床也普及了腹腔镜技术,但是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由于具有特殊的体位、局部创伤等,因此极易引发术后疼痛,从而将较大的痛苦带给患者[2-3]。因此,临床很有必要在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合理的镇痛。舒芬太尼、氯胺酮在临床较为常用,镇痛作用明确[4]。本研究探讨了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30例患者年龄46~69岁,平均(54.23±9.35)岁,在体重方面,45~57kg11例(36.67%),58~75kg19例(63.33%);在疾病类型方面,子宫肌瘤合并癌前病变10例(33.33%),子宫多发性肌瘤8例(26.67%),大子宫腺瘤7例(23.3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例(16.67%);在手术类型方面,次全切除术17例(56.67%),全切除术13例(43.33%);在合并症方面,高脂血症6例(20.00%),高血压2例(6.67%),糖尿病2例(6.67%),冠心病1例(3.33%);在既往史方面,饮酒史5例(16.67%),吸烟史3例(10.00%)。舒芬太尼组30例患者年龄47~70岁,平均(54.68±9.23)岁,在体重方面,45~57kg12例(40.00%),58~75kg18例(60.00%);在疾病类型方面,子宫肌瘤合并癌前病变11例(36.67%),子宫多发性肌瘤9例(30.00%),大子宫腺瘤6例(20.00%),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例(13.33%);在手术类型方面,次全切除术16例(53.33%),全切除术14例(46.67%);在合并症方面,高脂血症7例(23.33%),高血压2例(6.67%),糖尿病1例(3.33%),冠心病1例(3.33%);在既往史方面,饮酒史5例(16.67%),吸烟史3例(10.0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纳入标准:①均有手术适应症;②均具有正常的肝肾功能。排除标准:①近期应用过激素类药物;②穿刺点感染;③有凝血功能异常。

1.2 方法

1.2.1 舒芬太尼组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术前8~12h督促患者禁食,入室后将外周静脉开放,对血氧饱和度、血压等进行监测,诱导麻醉时给予患者静脉注射0.05mg/kg咪达唑仑+0.5~0.6μg/kg舒芬太尼+2mg/kg丙泊酚+0.9mg/kg罗库溴铵,2min后将加强型气管导管置入进行机械通气。维持麻醉时让患者吸入0.5%~1.5%七氟烷、给予患者持续泵入100~200μg/kg/min丙泊酚+0.5~1.5μg/kg/min舒芬太尼。术后给予患者静脉镇痛,用镇痛泵给予患者持续输注2μg/kg舒芬太尼加上配成100ml,速率、单次按压剂量、锁定时间分别为2ml/h、0.5ml、15min。

1.2.2 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术前准备、诱导与维持麻醉方法同上。术后给予患者静脉镇痛,用镇痛泵给予患者持续输注1μg/kg舒芬太尼+0.5mg/kg艾司氯胺酮加上配成100ml,速率、单次按压剂量、锁定时间分别为2ml/h、0.5ml、15min。

1.3 观察指标

①胃肠动力。包括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②C反应蛋白。术前、术后1d分别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③血流动力学。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开始手术时(T3)、完成手术即刻(T4)时分别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两组胃肠动力比较

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于舒芬太尼组(P<0.05),首次排便时间短于舒芬太尼组(P<0.05),首次进食时间短于舒芬太尼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动力比较(h,

组别

n

首次排气时间

首次排便时间

首次进食时间

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

30

23.35±3.86

46.02±4.32

26.24±5.23

舒芬太尼组

30

30.14±4.02

70.42±4.58

41.12±8.36

t

6.673

21.227

8.265

P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C反应蛋白比较

术前1d,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d,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1d(P<0.05),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C反应蛋白比较(

组别

n

术前1d

术后1d

t

P

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

30

1.67±0.28

12.62±1.38

42.593

<0.001

舒芬太尼组

30

1.64±0.28

16.56±2.16

37.520

<0.001

t

0.415

8.419

P

0.680

<0.001

2.3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T0时,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T1时,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T2、T3、T4时,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组别

n

时间

平均动脉压(mmHg)

心率(次/min)

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

30

T0

75.04±5.92

90.70±7.04

T1

70.84±4.12

85.70±9.07

T2

81.14±5.40

99.26±6.31

T3

88.66±5.24

102.34±10.02

T4

82.01±7.17

94.16±7.43

舒芬太尼组

30

T0

74.88±6.03

91.11±6.11

T1

67.90±5.04

80.11±10.61

T2

87.61±7.25

112.58±8.04

T3

95.18±7.07

119.11±8.78

T4

90.26±9.06

105.80±8.14

  1. 讨论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在妇科临床较为常用,其具有较小的创伤、更清晰的手术视野、较快的术后恢复等优势,但是术后患者极易有疼痛等并发症发生[5]。临床通常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方法将患者疼痛显著减轻,进而将其影响手术效果的程度减轻,从而将患者舒适度提升,并将手术麻醉药物影响机体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程度减轻,对机体内环境稳定进行维持,最终一方面使手术疗效得到有效保证,另一方面将患者痛苦减轻[6]。舒芬太尼是一种阿片类镇痛药物,在临床较为常用。有研究表明[7-8],低剂量氯胺酮能够将细胞免疫反应激发。有研究表明[9],小剂量舒芬太尼与氯胺酮静脉镇痛一方面镇痛效果良好,另一方面还能够将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减少。

本研究结果表明,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于舒芬太尼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舒芬太尼组,首次进食时间短于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舒芬太尼组。T1时,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高于舒芬太尼组,心率高于舒芬太尼组;T2、T3、T4时,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舒芬太尼组,具有较大的镇痛强度、持久的镇痛时间,患者具有稳定的心血管功能等;氯胺酮在人全血中能够对致炎因子生成进行直接抑制,在炎症反应中应用氯胺酮能够将细胞水肿减轻,对C反应蛋白释放进行抑制,从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感染进行有效抵抗[10]。本项目完成后,有助于明确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意义及价值,以更好的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麻醉提供依据,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诊疗费用、节约相应的医疗资源。因此,本研究可获得经济效益。

结论

综上所述,舒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好,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胃肠动力、应激反应,并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这就为后期临床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提高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陈吉鹏,侯景丽.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8):1022-1025.

[2]吴靦,李宇琴,吴演文,等. 三种不同术后镇痛方案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3):330-333.

[3]张隆盛,张楷弘,杨铎,等. 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22,40(3):342-346.

[4]房建,刘永辉,李胜华. 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镇痛镇静效果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6):831-833.

[5]王德龙,凡小庆,贺克强,等.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 安徽医学,2020,41(5):537-540.

[6]金晓伟,王和节,蒋毅. 竖脊肌平面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围术期镇痛的效果比较[J]. 浙江医学,2020,42(12):1310-1313,1317.

[7]陈恭. TCI模式下舒芬太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免疫功能介质及血栓素A2、前列环素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19,25(4):560-562,565.

[8]洪波,易洪章,方天明. 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及胃肠动力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19,36(4):742-744.

[9]纪雪霞,周国斌,王庆,等. 低剂量舒芬太尼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后镇痛可加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的康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9,39(3):369-372.

[10]Rongjuan Jiang, Yan Sun, Huaiming Wang, etal. Effect of different carbon dioxide (CO2) insufflation for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surgery in elderly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Medicine (Baltimore) 2019; 98(41): e17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