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痛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痛的临床疗效

李美廷

沙河镇中心卫生院乐坝分院  636628  

[摘要]目的:分析胃痛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胃痛患者中选取60例,基于入院顺序分为西医治疗对照组、中西医治疗研究组,统计治疗结果。结果:1)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发作次数更少,持续时间更短(P<0.05)。2)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好转率、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给予胃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痛;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胃痛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部疼痛,部分伴有嗳气、吞酸等。针对胃痛疾病患者,临床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通常采用对症治疗,虽然可在短期内改善症状,但远期效果不理想[1]。有报告显示,在胃痛患者治疗中施以中西医结合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疾病康复[2]。本文选取60例胃痛患者为样本,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从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胃痛患者中选取60例,基于入院顺序分为两组,人均30例。研究组资料:女12例,男18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39岁,平均(56.59±5.18)岁;发病时间1-15年,平均(6.96±0.85)年。对照组资料:女13例,男17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9岁,平均(56.60±5.24)岁;发病时间1-14年,平均(6.92±0.79)年。统计显示,组间基本资料相当,可以比照(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经胃镜检查确诊;自愿参与,配合度高;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排除标准:哺乳期女性;精神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1.3方法  对照组予西医治疗,奥美拉唑(由常州四药制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3053),每天口服2次,每次20mg;阿莫西林(由上海信谊万家象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0363),每天口服2次,每次0.5g。如果患者伴有腹胀或嗳气,可加用吗丁啉(由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10003),每天2次,每次1片,在饭前30min服用。研究组在西医基础上辅以中医,药方:柴胡、大枣、法半夏各12各,白芍、厚朴、黄芩、干姜、枳实各10g,甘草9g,黄连6g。辩证加减:肝气犯胃者加苏梗、陈皮、佛手,脾胃虚寒者加党参、白术,湿热蕴胃者加大黄、石菖蒲,饮食伤胃者加麦芽、山楂、神曲。药物煎服,每天1剂。两组患者均持续服用2周。

1.4观察项目  (1)临床指标:发作次数、持续时间。(2)临床疗效:体征、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为治愈;体征、症状改善,发作次数减少,为好转;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3)生活质量:使用QOL量表评定,包括环境、躯体、心理、社会4个领域,总分60分,得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差。

1.5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得数据,均输入SPSS 25.0软件。临床疗效为计数资料,临床指标、生活质量为计量资料,分别用(n,%)、(x±s)的格式表示,组间行χ2、t检验。P<0.05,组间有差异。

2结果

2.1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组发作次数(1.32±0.51)次/周,持续时间(1.42±0.62)min/次;对照组发作次数(1.76±0.65)次/周,持续时间(1.89±0.48)min/次。经比较,组间差异明显(t=2.917,P=0.005;t=3.283,P=0.002)。

2.2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愈+好转29例,好转率为96.67%,略高于对照组。经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见下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 (n,%)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好转率

研究组

30

15(50.00)

14(46.67)

1(3.33)

29(96.67)

对照组

30

12(40.00)

11(36.67)

7(23.33)

23(76.67)

χ2

0.606

0.617

5.192

5.192

P

0.436

0.432

0.023

0.023

2.3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患者环境、躯体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研究组各评分结果略高于对照组。经比较,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明显(P<0.05)。见下表2。

表2 生活质量比较 (分,x±s)

组别

时间

环境

躯体

心理

社会

研究组(n=30)

治疗前

70.36±7.32

75.62±7.15

73.45±7.15

73.52±7.48

治疗后

89.63±9.01#*

88.79±8.32#*

87.69±8.01#*

89.45±8.97#*

t

9.092

6.576

7.264

7.471

P

0.001

0.001

0.001

0.001

对照组(n=30)

治疗前

70.39±7.30

75.65±7.20

73.51±7.20

73.55±7.56

治疗后

79.24±8.54#

79.98±8.61#

80.09±8.45#

80.01±8.14#

t

4.315

2.069

3.246

3.185

P

0.001

0.043

0.002

0.002

注:和治疗前相比,#P<0.05;和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胃痛又称胃脘痛,多由饮食不节、脏器病变等因素引发,致使患者出现类似于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症的症状。对于该疾病,临床西医以抑酸、杀菌为主,常用药为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等,虽然可保护胃黏膜,改善胃动力,但长期服用易引发不良反应,而且停药后易复发,甚至加重病情[3]。在中医领域,认为胃痛的发生和受寒、饮食不规律、熬夜伤肝等有关,故以疏肝行气、健脾和胃为治疗原则。本文中药方剂中,柴胡具有解热、疏肝的功效,法半夏具有驱寒、止呕、降逆的功效,枳实具有祛痰、行气的功效,黄连、黄芩具有清热的功效,厚朴具有消积、平喘、祛湿的功效,白芍具有护肝、止痛、止汗的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柴胡可抑制肝损伤,改善胃溃疡症状;白芍可抑制交感神经、中枢神经的兴奋度,缓解患者的痉挛症状;枳实可控制胃酸分泌,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促进肠胃蠕动。通过和西药的联合使用,促进病症消退,降低复发风险[4]

本次调查中,取60例胃痛患者为调查对象,分别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案,从数据上看:研究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略少于对照组,而且研究组的治疗好转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在社会、躯体等生活质量评分上,研究组治疗后的各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价值[5]

综上,给予胃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锦嫦.探讨中药口服配合耳穴疗法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痛的临床研究[J].哈尔滨医药,2022,42(03):138-139.

[2]庞婷婷,李春林,樊姗,等.理气温阳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用药规律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22,38(02):23-28+51.

[3]王旭,贾阳阳.参附黄蒲汤与黄芪建中汤治疗胃痛的比较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16):62-64.

[4]张玉玲.中药穴位敷贴联合厚朴温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03):118-119.

[5]董海彦,张双飞,朱秋菊.针刺治疗急性胃痛患者31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8):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