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临床护理路径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

汤雪菲,刘永辉

(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分析髋骨骨折患者施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其中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施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VAS、FAM、BI评分。结果: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参照组更低,且VAS评分更低,FAM、BI评分更高(P<0.05)。结论:髋骨骨折患者施行临床护理路径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减轻疼痛应激,改善运动功能与自理能力,具有临床推广实效性。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

髋部骨折是髋臼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一系列骨折的总称[1]。髋部骨折因外伤或手术会损伤患侧静脉壁,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之术后恢复需要长期卧床,极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继而影响肺栓塞,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对髋部骨折患者施行必要的护理干预保障预后质量极为必要[2]。本研究提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并实际以我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为例开展实验,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采用分层随机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其中参照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49~77岁,平均(63.31±3.08)岁,骨折部位: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20例。研究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45~78岁,平均(63.92±3.85)岁,骨折部位:股骨粗隆间骨折14例,股骨颈骨折22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入院对患者进行宣教,制定营养均衡的膳食计划。术后为患者按摩,提供安静舒适的疗养环境,做好心理辅导与用药指导。

研究组施行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评估患者认知能力与受教育程度,选择口述、宣传册、视频等多种方式为患者宣讲医学知识,包括髋部骨折病理、深静脉血栓原因、手术治疗方法、术中及术后需要配合事项等。主动安抚与开导患者,并邀请患者家属共同予以支持,让其感到温暖,疏导负性情绪。(2)术中护理:配合麻醉师及医师完成手术操作,在患者入室前可调节手术室温湿度,提前铺设电热毯,对术中所有使用的液体加温后再行使用。术中若患者仍有意识,可对其进行宽慰与安抚,时刻监测其体征,做好应急措施。(3)术后护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体征、患肢肿胀情况、切口情况、引流液情况,适当进行伤口换药、拔除引流管等操作。术后每2h协助患者翻身,按摩患者患侧肌肉,可使用毛巾热敷,促进血液流通,避免长期卧床引发并发症。使用CPM机辅助患者进行屈膝、屈髋训练,患者恢复良好则辅助其拄双拐站立并行走。日常叮嘱食用低盐、低脂、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以改善血液黏度。

1.3研究指标

(1)统计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采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取游标卡尺0~10区间,患者基于疼痛情况确定数值,分值与疼痛程度成正比;采用肢体功能评分(FAM)评估两组运动功能,共18个项目,总分100分,分值与运动障碍程度成反比;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两组自理能力,共11个项目,总分100分,分值与自理能力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23.0,计数资料(深静脉血栓血栓发生率)以“%”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VAS、FAM、BI评分)以“”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1例(2.78%)发生深静脉血栓,对照组6例(16.67%)发生深静脉血栓,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x2=3.956,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VASFAMBI评分对比

研究组护理后VAS评分较参照组更低,且FAM、BI评分更高(P<0.05),见表1:

1两组VASFAMBI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VAS(分)

FAM(分)

BI(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36

6.91±1.34

2.60±0.47

51.46±6.79

78.50±8.02

35.82±4.49

87.14±6.64

参照组

36

6.64±1.29

5.88±0.90

52.82±6.31

63.44±7.15

36.30±4.35

66.89±6.01

t

-

0.871

19.383

0.880

8.410

0.461

13.566

P

-

0.387

0.000

0.382

0.000

0.646

0.000

3 讨论

髋部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多因钙流失、骨质疏松、骨骼脆性增加、肌力下降等因素引发[3]。髋部血液循环较差,一旦发生骨折,往往不易愈合,长期卧床加上静脉壁的损伤,患者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可能导致动脉血运障碍,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治疗

[4]。对髋部骨折开展康复干预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用方法。本研究提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其是基于患者住院流程制定的每日标准护理计划,可规范化医护人员操作,调动工作主动性。

本组结果提示,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参照组更低,且VAS评分更低,FAM、BI评分更高(P<0.05)。这是因为临床护理路径根据患者治疗流程制定了每日护理计划,在术前强调宣教的重要性,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心理疏导,降低患者对医护人员及医疗行为的抵触。术中配合医师完成手术,关注患者体征,做好应急准备。术后则定期换药、翻身,指导患者健康饮食、早期训练,从而及时处理恶性征象,避免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髋骨骨折患者施行临床护理路径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减轻疼痛应激,改善运动功能与自理能力,具有临床推广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徐晓曦. 多学科联合制定规范化防治路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影响的研究[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8):36-39.

[2]袁敏,陈美君,傅晓婷,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髋部骨折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8):159-162.

[3]李静,邵景,陈炜. 探讨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予以早期康复护理路径下的临床有效性[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9(6):157-158.

[4]钟苗. 功能锻炼路径联合引导式教育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21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