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蛇伤熏洗剂在毒蛇咬伤肢体肿胀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中药蛇伤熏洗剂在毒蛇咬伤肢体肿胀中的应用

蒋飞艳1,刘义龙2,王艳芳3,宋慧娟4

双牌县中医医院 院感科 湖南永州 4252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蛇伤熏洗剂在毒蛇咬伤肢体肿胀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治疗的80例毒蛇咬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对照组(n=40),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常规治疗+中药蛇伤熏洗剂,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2d、4d,观察组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2d,两组5-羟色胺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4d,观察组5-羟色胺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毒蛇咬伤治疗中,中药蛇伤熏洗剂有助于肢体肿胀消退,临床使用效果理想。

【关键词】:中药蛇伤熏洗剂;毒蛇咬伤;肢体肿胀

世界上大约有2000多种蛇,其中我国约有170余种,毒蛇约有50多种,主要分布于南方省区,毒性较强、危害较大的毒蛇有蝮蛇、眼镜蛇、金环蛇、五步蛇等。毒蛇咬伤常见于我国南部农村、山区、沿海等地,多发于夏秋季节,可使人出现中毒现象,临床上常表现为肿胀、疼痛等,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1-2]。目前常用抗蛇毒血清治疗毒蛇咬伤,其含有的血清蛋白抗体来针对相对应的抗原,来中和蛇毒,达到治疗毒蛇咬伤的效果,但对局部症状的作用不佳。本研究认为中药内服外洗医治能改善患者局部及全身症状,促使伤口愈合,提高治疗效果,为了证实这一观点,选取了80例患者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治疗的80例毒蛇咬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对照组(n=40),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2-74岁,平均(43.25±8.39)岁;咬伤后就诊时间1-3h,平均(1.52±0.36)h。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1-74岁,平均(43.42±8.33)岁;咬伤后就诊时间1-3h,平均(1.49±0.38)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毒蛇咬伤时间≤12h;②病情属于轻、重型;③患者及家属同意接受治疗。排除标准:①疾病属于危重型,存在严重局部溃烂或肢体已出现明显坏死,需外科手术治疗者;②存在严重心脏系统疾病者。

1.3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局部清创咬伤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0mg,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使其口服季德胜蛇药,并进行采用消肿、抗感染等方法来治疗肢体肿胀。

观察组:常规治疗+中药蛇伤熏洗剂,常规治疗同对照组,中药蛇伤熏洗剂组方:半边莲1g,半枝莲1g,山银花1g,当归(复方)1g,七叶一枝花(重楼)1g,川牛膝1g,黄芪(复方)1g,赤芍1g,陈皮(复方)1g,牡丹皮(丹皮)1g,甘草(复方)1g,蒲公英(复方)1g,夏枯草1g,1次/d,30min/次,浸泡肢体20min/次。

1.4观察指标

(1)临床效果:显效:肿胀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有效:肿胀程度明显缓解,咬伤部位基本愈合;无效:肿胀无变化,伤口未愈合或出现坏死。

(2)肿胀程度:记录治疗后2d、4d肿胀程度,测量方法:测量咬伤部位肘关节或膝关节的上下距离相同部位周径、健侧同一部位周径,记录差值。

(3)肿胀消退时间:记录两组肿胀消退时间。

(4)5-羟色胺水平:记录治疗后2d、4d患者5-羟色胺水平,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1.5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n(%)],组间对比行x2检验,计量表示方法为(x_±s),组间对比行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18(45.00)

21(52.50)

1(2.50)

39(97.50)

对照组

40

10(25.00)

22(55.00)

8(20.00)

32(80.00)

x2

4.507

P

0.034

2.2两组肿胀程度、肿胀消退时间比较

治疗后2d、4d,观察组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肿胀程度、肿胀消退时间比较(x_±s)

组别

例数

肿胀程度(cm)

肿胀消退时间(d)

治疗后2d

治疗后4d

观察组

40

3.21±0.67

0.71±0.06

7.22±0.63

对照组

40

3.72±0.73

1.22±0.08

8.54±0.77

t

3.255

32.255

8.391

P

0.002

0.000

0.000

2.3两组5-羟色胺水平比较

治疗后2d,组间对比(P>0.05);治疗后4d,组间对比(P<0.05),见表3。

表3 两组5-羟色胺水平比较(x

_±s,pg/ml)

组别

例数

治疗后2d

治疗后4d

观察组

40

2206.33±18.69

1657.27±16.26

对照组

40

2204.32±18.57

1708.66±16.40

t

0.482

14.074

P

0.631

0.000

3讨论

当毒蛇咬伤人后,毒腺中的毒液经过排毒导管输送到毒牙,从而注入咬伤的伤口内,而毒液进入机体后,经过淋巴及血液循环扩散,造成局部及全身中毒反应。另外蛇毒可分为3种,神经毒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神经类反应,影响患者的神经肌肉传导功能、周围神经等,易造成瘫痪、呼吸麻痹等,局部症状相对较轻;血液循环毒常表现为肿胀、瘀斑、剧痛等;混合毒是以上两种毒临床症状的结合[3-4]。中医上认为蛇毒属于“风”“火”二毒,“风”“火”二毒侵犯肌表,造成经络阻滞、气血运行受阻,引起肿痛;另外风火之邪,热盛致使肉腐,引起局部溃烂等症状。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内毒素等作用,与季德胜蛇药联合使用,可一定程度缓解毒蛇咬伤临床症状,但在缓解局部临床症状时效果不佳,如肢体肿胀。

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治疗毒蛇咬伤时,中药蛇伤熏洗剂效果理想。中药蛇伤熏洗剂组方中包括半边莲、半枝莲、山银花、当归等药物,半边莲与半枝莲均可清热解毒、消水利肿;山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当归能补血活血;七叶一枝花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川牛膝祛瘀通经;黄芪补中益气、利尿固表;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陈皮燥湿化痰;牡丹皮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甘草、蒲公英能清热解毒;夏枯草有散结消肿的效果[5-6]。以上诸药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毒蛇咬伤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治疗后2d、4d,观察组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肿胀消退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药蛇伤熏洗剂可缓解毒蛇咬伤后肢体肿胀情况。蛇毒液中含有大量的酶,其中蛋白水解酶通过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提高血管的通透性,引发水肿;而透明角质酶能作用于细胞及纤维间质,使结缔组织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使蛇毒迅速扩散。同时蛇毒会使机体产生大量激肽、5-羟色胺等物质,从而引起肿胀。中药蛇伤熏洗剂中的七叶一枝花,能通过抑制炎症浮肿,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与半边莲、半枝莲、夏枯草等药物配伍使用,有助于肢体肿胀消退。另外中药熏洗作为中医特殊疗法,将药物通过高温熏蒸从表皮进入机体,不仅有疏经通络的效果,还能充分发挥药效,增强药物对肢体肿胀局部的作用;同时中药熏洗剂通过高温熏蒸,能快速放松筋骨,打通人体经络,加快血液循环速度,让药物更快发挥作用;且同熏蒸的方式,人体的毛孔能被打开,体内毒素会随着汗液排出体外,通过加快新陈代谢速度,使体内的毒素更快的排出来,进一步缩短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当机体内的毒蛇毒液作用得到抑制,肢体肿胀得到缓解,5-羟色胺等引起肿胀的物质会随之降低,表3中治疗后4d,5-羟色胺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中药蛇伤熏洗剂可促使毒蛇咬伤后肢体肿胀消退,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毅,张剑锋,翟崇宇,等. 覆盖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运用于广西竹叶青属毒蛇咬伤的临床研究[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0,32(10):1241-1246.

[2]罗毅,张剑锋,李其斌,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1市4县毒蛇种类分布特征研究及快速准确诊断毒蛇咬伤的策略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0,27(3):338-343.

[3]罗海燕,刘鸣江,谢松林,等. 眼镜蛇咬伤致四肢深层溃疡患者行皮瓣修复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8):1201-1204.

[4]毛文丽,王万春,董德刚,等. 蝮蛇咬伤后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717解毒合剂的干预作用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9,30(10):2429-2430.

[5]张允申,方勇,丁晓雯,等. 早期八风八邪穿刺排毒法对蝮蛇咬伤肢体肿胀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5):655-658.

[6]张乃忻,潘俊卿,毛文丽,等. 复方黄柏液持续灌注冲洗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难愈性蛇伤溃疡36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2020,61(20):1807-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