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考酚钠肠溶片在肾移植受者初始免疫抑制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麦考酚钠肠溶片在肾移植受者初始免疫抑制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邓志明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邮编: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麦考酚钠肠溶片在肾移植受者初始免疫抑制治疗中的具体疗效。方法:研究伊始时间为2020年12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12月,通过电脑程序作用下在该时间段内我院接受肾移植受者82例作为入组成员,区分为了两个群组,分别为对照组统共41例使用吗替麦考酚酯(MMF)进行治疗,以及观察组统共41例使用麦考酚钠肠溶片(EC-MPS)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最终治疗成效进行两个组别之间的比较。结果:有效性更高的一个组别为观察组,两组别间没有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的一个组别为对照组,两组别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肾移植受者初始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对其使用麦考酚钠肠溶片进行相应的治疗,能够让患者获得更加接近理想状态的治疗成效,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拥有了更高的用药安全性,是一种值得临床实际推广与使用的方式。

【关键词】麦考酚钠肠溶片;肾移植受者;初始免疫抑制治疗

吗替麦考酚酯(MMF)是临床上所使用的抗代谢类免疫制剂,其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就是在体内经过脱脂反应从而转化成为麦考酚酸(MPA)的活性成分[1]。酚钠肠溶片(EC-MPS)是MAP的一种钠盐形式,拥有的临床疗效与MMF极为相近,但是两者释放MAP的部位不同,MMF是在胃中,而EC-MPS是在小肠中释放,能够让患者获得更高的依从性与耐受性[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伊始时间为2020年12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12月,通过电脑程序作用下在该时间段内我院接受肾移植受者82例作为入组成员,区分为了两个群组,分别为对照组统共41例使用吗替麦考酚酯(MMF)进行治疗,以及观察组统共41例使用麦考酚钠肠溶片(EC-MPS)进行治疗,22例和20例分别为对照组的男女患者例数,21岁至53岁为其年龄,均值(36.26±4.36)岁;21例21例分别为观察组的男女患者例数,22岁至54岁为其年龄,均值(36.47±4.75)岁;将基线资料进行两个组别之间的比较,没有差异(P>0.05)。

1.2 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所开展的免疫抑制治疗所使用的药物与均为他克莫司以及糖皮质激素。

1.2.1 对照组

归属于对照组的患者,对其使用MMF进行相应的疾病治疗,按照不同的体质量对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的药物,其中当体质量超过了75kg的时候,需要为患者每天使用MMF1.5g;当体质量处于50-75kg这一范围之间的时候,患者每天服用的MMF剂量为1.0g;当患者体质量没有超过50kg的时候,则需要为为患者每天使用MMF0.75g。

1.2.2 观察组

归属于观察组的患者,对其使用EC-MPS进行相应的疾病治疗,其中所涉及的药物使用剂量需要按照患者体质量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具体的情况如下:其中当体质量超过了75kg的时候,需要为患者每天使用EC-MPS1.08g;当体质量处于50-75kg这一范围之间的时候,患者每天服用的EC-MPS剂量为0.72g;当患者体质量没有超过50kg的时候,则需要为为患者每天使用EC-MPS0.54g。若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任何的不良症状,则应该在必要的时候,将患者使用的药物进行减量或者停药。

1.3 观察指标

(1)有效性评价:针对于患者的有效性进行两个组别之间的比较,对患者实施手术后6个月时间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需要治疗的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丧失以及死亡的发生率进行相应的比较。

(2)安全性评价:针对于患者的安全性进行两个组别之间的比较,主要是对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后6个月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的概率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包括的症状有排斥反应、感染以及胃肠道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把取得的正确数据带入SPSS2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计量资料用作(±s)表示,待t检验,计数资料经过x2检验,让(%)表示,P值来衡量检验结果,组间数据存在差异则用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性

由表1结果所示,有效性更高的一个组别为观察组,两组别间没有差异(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性[n(%)]

组别

例数

急性排斥反应

需要治疗的急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

移植肾功能丧失

死亡

发生率

观察组

41

1(2.44)

1(2.44)

1(2.44)

0(0.00)

0(0.00)

3(7.32)

对照组

41

2(4.88)

2(4.88)

1(2.44)

1(2.44)

1(2.44)

7(17.07)

x2

1.822

P

0.177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由表2结果所示,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的一个组别为对照组,两组别间没有差异(P>0.05)。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n(%)]

组别

例数

排斥反应

感染

胃肠道反应

发生率

观察组

41

5(12.20)

1(2.44)

5(12.20)

11(26.83)

对照组

41

6(14.63)

2(4.88)

4(9.76)

12(29.27)

x2

0.060

P

0.805

3 讨论

在国际上所开展的肾移植早期和稳定期患者的研究之中,EC-MPS与MMF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所拥有的最终成效非常相似,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的概率也相当[3]。但是EC-MPS出现严重感染症状的发生概率要远低于MMF,而两者发生胃肠道反应的概率比较接近,但是临床上使用EC-MPS而出现胃肠道反应从而减少药物使用剂量的概率要远低于使用MMF进行治疗的患者[4]。该研究数据结果反应术后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可能与研究对象为近期移植患者有关。临床观察到,随着术后时间延长,服用MMF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机会会更大。

在临床有关研究中显示出,在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不受到影响的前提下,由MMF转换成为EC-MPS可以有效增加患者体内MPA的水平大小。在本次研究的结果中显示出,使用EC-MPS对实施肾移植后初始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所出现的排斥反应与使用MMF进行治疗的患者非常接近,同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并没有出现增多[5]。当患者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时候,MMF会转化为EC-MPS,从而使得患者所存在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EC-MPS的使用拥有更高的安全性[6]。我们观察到术后使用EC-MPS患者仍有相当部分患者存在顽固性胃肠道反应,更换咪唑立宾后症状能治愈,但该药缺乏有效监测手段,临床上用药经验不足,实际工作中采取MMF、EC-MPS、咪唑立宾递进原则。

综上所述,对于肾移植受者初始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对其使用麦考酚钠肠溶片进行相应的治疗,能够让患者获得更加接近理想状态的治疗成效,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拥有了更高的用药安全性,但价格较贵、仍存在较低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使其临床应用受到相当限制。

参考文献

[1]赵纪强,赵济全,吴艳琴,等. 肾移植受者麦考酚钠肠溶片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21,30(2):136-142. 

[2]王凯. 低剂量吗替麦考酚酯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受者中的应用[J]. 临床研究,2021,29(5):53-54.

[3]刘星华,刘国华. 基于KABP模式的健康指导对肾移植术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8):180-183.

[4]吕广娜,李宁,王明君,等. 不同血麦考酚酸浓度水平在肾移植围手术期的临床意义[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2):2032-2035. 

[5]陈松,邹志宇,昌盛,等. 每日单次的免疫抑制方案在肾移植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J].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21,42(7):392-397.

[6]周绍伟,何露. 小剂量激素联合麦考酚酸酯治疗原发性IgA肾病伴轻中度肾功能损伤的疗效观察[J]. 医药前沿,2020,10(9):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