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勘查与治理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矿山地质环境勘查与治理应用

李云奇,宋洋龙,姜嵩岭

山东黄金矿业(莱西)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613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矿山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矿山中,地质环境勘察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是绿色矿山建设及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可持续发展绿色矿山一直是我国矿山企业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如何开展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在矿山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环境保护作为实现绿色矿山建设的前提条件,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在矿山生产,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科学规划尾矿,满足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促进生态建设,对绿色矿山建设具有积极推进意义。因此,本文首先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概述,其次探讨了勘查主要任务,最后就矿山地质环境勘查与治理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勘查与治理;矿山复绿

引言

露天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其价值具有间接性、潜在性和长久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减灾、防灾方面,将对后续类似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起到“示范工程”效应。

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概述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以及对其影响而形成的各种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和同一时间段,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这些都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性,甚至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也给矿山的开采与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必须要重视矿山地质环境的问题及防治,以达到可持续的经济效益。我国矿业的快速增长,使得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也加剧了一系列的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土失去平衡、土壤板结、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使矿区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引起地质的不稳定。所以,要想实现可持续性的循环建设,就要从源头上控制,防止发生地质灾害。

2勘查主要任务

(1)收集与项目有关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等资料,掌握项目区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环境条件;(2)通过地形测量、地面调查查明项目区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并对发展趋势做出评价;查明渣堆等分布的位置、规模、几何尺寸以及对地表植被、土地资源、地貌景观占压破坏程度及不稳定边坡等可能形成的次生地质灾害,并评价其稳定性;(3)通过地面测绘、现场勘查等,查明项目区内的地层岩性,拟建工程部位的工程地质条件;(4)调查项目区的水电、原材料供应、施工道路、作业场地、工程占地等施工条件;(5)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勘查报告,提出适宜该项目的治理工程方案。

3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1)地质环境的复杂性。由于我国地形复杂,使得地质环境具有多层次的特点:第一,从区域上看,主要是以平原为主,山地较少,并且大部分都是丘陵,而山区则较少,因此在地理分布,上就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第二,从空间范围来看,山前地层的厚度较大,且多为平缓的斜坡地带,这些特征都决定了其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第三,从时间维度看,山前的沉积岩大多数都是岩溶区,而不是深的裂隙,这也就导致了其在同一时期的沉积岩的地域面积较小,从而造成其形成的区域性较强,这也就为矿井的开发带来了困难。(2)地质环境的不稳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不断加深,对资源的利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也使矿难问题日益突出。①地质构造因素。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和区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形成与地质构造的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地质构造的影响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也会受到其周围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的制约作用。②水文及气象灾害。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结果:一是由于地壳运动而导致的地表径流、大气降水的改变;二是人类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的干扰;三是人为的工程建设而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③资源开发与保护。矿产开采过程中,对矿石的需求量很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们的不合理利用,使得矿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④土地质量退化。我国大部分矿区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植被覆盖率低的情况下,使当地的土壤肥力下降,进而使其地下水位上升,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命安全。

4矿山地质环境勘查与治理应用

4.1滑坡灾害中的应用

治理和预防滑坡可通过地下排水工程、滑带土层改良等相关岩土工程,其中,地下排水工程为主要关键技术,治理地下水主要有平孔、盲洞渗水两种方法,制坡先制水,两种方法都能够对矿山内部地水分有效吸收和排放,从而达到延缓矿山滑坡发生速度,降低滑坡所造成地经济损失。

4.2矿山地质环境建设

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好地质勘查,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制订出相应的防治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各种手段,如物探、地震等技术,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特征、发展趋势及可能出现的新情况等信息及时收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矿山开采的危害性,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在我国,由于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匀,且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所以导致了很多矿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必须要重视矿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矿山的生态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4.3社会效益分析

治理工程实施后,其社会、环保效益体现如下。社会效应,保证在工程治理后不再形成灾害。在保证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环境效应,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景观、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治理和绿化工程建成后,能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设施的安全,对社会的安定团结有着重要意义,其社会影响极为深远。

4.4矿山地质环境可持续性评估

矿山地质环境的可持续性评估就是要在保证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人类社会经济与生态平衡协调统一,从而达到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的目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矿业的开采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可能会导致的各种灾害的发生等。在我国,由于地质构造复杂,且地质结构多变,所以在进行矿产的选冶和加工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周边的居民生活、生产等方面都带了巨大的危害性。因此,必须加强矿区的综合治理,将其变为一个整体,并通过科学的手段,将其改造为可以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产品或者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而言,矿山生产时刻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十二字方针,地质灾害治理与修复对绿色可持续矿山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与土地复垦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科学防治方面,岩土工程技术的有效运用,促使矿山地质灾害得到了良好的预防和治理。除此之外,也可通过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达到山体加固与恢复生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余敬豪.分析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运用[J].西部资源,2018,000(002):63-64.

[2]徐茂岚.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14):610.

[3]李春雷.地质环境评价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J].区域治理,2019,000(01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