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意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六种意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余桂芬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纪念塔小学  550002

【摘要】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更加倡导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学生能将自己当做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关键引导者,要积极的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展开分析,然后提出了六种意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关键词】六种意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十分重要,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与思想。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其需要关注在阅读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形成整体意识、文本意识、规范意识、探究意识等,以便于切实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与水平。在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思想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与分析,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探究,与教师沟通与交流,以此打造生动高效的语文课堂。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进程中,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许多教师都存在对小学语文教学关注度不足的情况,更加关注应试教育。小学生处于应试教育背景下,大部分都是以学生成绩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判定。因为小学生阅读能力会受到教师讲解的影响,课堂上也都是被动的听讲,存在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这种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产生一定的阻碍,影响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而在语文课堂上,许多教师在教学阶段,对学生采用的教学模式具有单一性的特点,也没有采用小组讨论的模式,没有以角色扮演形式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研究[1]。另外,部分教师不关注让学生演讲、以朗诵的方式,没有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平台,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部分学生的成绩不高,还有的学生成绩不到及格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另外,还有部分学生不理解阅读难题、还存在阅读困难、阅读障碍等。同时,部分小学生对文本没有正确的认知,忽视阅读,回答问题不积极,内容逻辑性不强,甚至存在答非所问的情况。

2.六种意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代表小学生可以在阅读教学的同时,理解文章的问题内容,学习的相关概念。一般来说,阅读表示读者对某一特定文本进行解释。在此阶段各种文体都存在特殊的阅读方法,并且要求读者不同阅读能力。例如,开展古诗文教学的难度较高,如在学习《悯农二首》的阅读环节中,小学语文教学要形成良好的古诗文文体意识,了解文章的主旨与内涵,分析作者创作心境,提升阅读教学水平。

2.2系统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系统则是互相作用与联系的要素。例如,小学的课本属于完整的整体,其中课文是构成整体的关键因素,各个单元都是有机整体的关键构成内容。所以,要想切实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培养系统意识十分重要。例如,学生深刻的记忆每节课的内容,但是在小学期末测试中无法获得良好成绩。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学生将阅读学习内容进行系统记忆与学习[2]。在阅读教学进程中,培养学生形成知识系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阅读能力。以学习《蚂蚁和蛐蛐》的教材内容学习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昆虫相关内容,建设有顺序、条理的阅读体系。在避免记忆没有过多有用知识的同时,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2.3整体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整体代表单个部分形成的整体。整体与部分则属于相对概念,处于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与影响。而在阅读语文教材的时候,教师要培养形成良好的整体意识,并且从整体出发,将字词带入到句子中,使得小学生更加理解上下文的含义,解释语境。以学习《庐山的云雾》的课文阅读中,教师要求学生从全文进行分析,简单的概况课文,清晰的理解文章,形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在反复阅读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记忆,理清主线文章。结合文章阅读思路,对作品的主旨进行把握,引导作者构思文章,提升遣词造句的能力。

2.4文本意识

文本属于阅读的关键载体,学生需要对文本产生正确的理解,但是小学生的文本理解、阅读能力有待提升。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规范性,就需要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本意识。教师应当采用科学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客观性的评价,使得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3]。以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的文章为例,这篇文章的主旨中,蕴藏了较为浓厚的真挚情感,对学生的鉴赏能力要求较高。基于此,教师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文本意识,以此了解保护身边环境、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2.5探究意识

探究主要代表对问题进行研究,并获得相应的结果。从本质上来看,阅读教学需要从单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探究意识,教师需要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并引导小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下面以《鸿门宴》文章阅读为例,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与教师一起研究整个鸿门宴中樊哙起到的作用。假设如樊哙没有挺身而出,刘邦的结局会怎样?以假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促进激发学生灵活的思维、创造性精神。

2.6规范意识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规范意识十分重要。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养成良好阅读、规范习惯。在此环节中,使用跳读法、详读法、三遍阅读法的效果良好。在规范化学生意识的同时,教师要合理利用上述几种方法,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下面以《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的阅读为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分层学习,自己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详读整篇文章,形成相应的阅读规范。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注重六个意识培养,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而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来说,实际的占比不大,但是却能够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阅读教学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教师要转变教学态度,提出创新教学方法,更加关注语文阅读教学,加深语文知识记忆力,提升小学生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炳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18):143-144.

[2]张传燧,何淑娟.基于“四生课堂”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20(04):54-61.

[3]秦娜.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9):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