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过有品位的语文生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引导学生过有品位的语文生活

陈跃华

浙江省东阳市千祥镇中心小学

【摘 要】 语文教学具有其独特性,是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随着语文教材的不断改革,教师教学也在不断面临挑战,教师要足够了解教材内容,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趣味教学,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热爱学习的状态,解决当下教学难点,从而引导学生过有品位的语文生活。

【关键词】 小学语文;品味生活;艺术之美

新教材就要有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要结合新教材创新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艺术之美,了解生活之美,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审美能力,在写作和阅读中能够发挥自己的语文能力,过上有品位的语文生活。

一、阅读教学,发现艺术之美

1.体会意境深远之美

古诗是语文的一大特征,在特殊时期表达着诗人的特殊情感,诗人在描写自己感受的时候,多是运用意象来表达,丰富的意象表达为是个营造了而特殊的意境,让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提升学生对于诗歌意境的赏析能力,学会欣赏美。比如,在古诗《村晚》学习中,就可以引领学生体会诗中已经分析。该诗句中有许多人们想象的额内容。比如“牧童归去横牛,短笛无羌信口吹。”诗句中有许多意象的东西,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可以提问学生:“阅读之后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在哎读诗后,今后思考,通过“落日”、“牧童”等关键词,了解到山水田园之美,让学生对于景色之美心之向往,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提升学生的品味。还有古诗《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就是一句风景优美的诗句,其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句子,在我们生活中也非常常见,比如“霜叶”、“白云”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予的美,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句中所表达的景色,从而沉浸其中,情景交融,让学生拥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到其中深远的意境,感受到古诗的优美。

2.动静结合贯通之美

生活总是起伏跌宕,而古诗也是有起有落,古诗中有许多动静结合的部分,让文字表现得更有张力,从而表达出更加独特的意境,让学生感悟到艺术之美,感悟到语言之美。比如,在《江雪》一诗中,就有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诗具有动静结合的教学意义。其中有许多象征之物,有“千山”、“万径”足以看出其场景之大,但是“绝”和“灭”又在场景之上进行了景物状态的描写,将场景之大与荒凉表现的淋漓尽致,能够让学生通过文字,感受到诗中所描述的景象。之后还描写了“蓑笠翁”的形象,老人的凄凉以及不屈不折的精神得以体现,老人也是这景物中的创造者,融入其中毫不违和,在动静结合中,让学生感受到和谐统一之美。生活的奥秘,有时候需要停下来去感悟,教师让学生进行动静结合的学习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或者思考。教师提问学生“还有哪些动静结合的诗句呢?”“在阅读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学生通过讨论,彼此之间对于动静结合的了解更加深入,在品味动静结合中,感悟到作者表达的精神,学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艰难环境中依然不屈不挠的人格,从而让学生了解到真正的“美”,以及生活的意义。

二、写作教学,发现生活之美

1.范文教学,归纳观察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会有许多教学内容,每一章节都有自己特殊的含义,教师在归纳总结教学中,必须要对材料进行分类,从而解决教学问题。教师要将语文教材中的优秀范文教学,可以结合“2+n”的形式进行教学。首先是教材中的两边精选文章,比如《盼》、《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在学习了这两篇课文之后,学生对于文章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观察到部分语文生活,但是还需要进行“n”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寻找两篇文章的相同写作之处,从而进行分析和学习。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阅读这两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通过表达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在表达中学会语文知识,从而提升语文素养,能够帮助学生过上有品位的语文生活。

2.教学结合,深刻认识语文

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进行观察,从而提升学生的感受。比如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将文章的内容进行实际应用。比如,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活动课,活跃教学气氛。教师让学生观察水果,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水果,在描述中每次都要运用不同的感官部分,增强学生多样的感受。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够更加积极进行表达,将传统的语文阅读,真正变成语文实践,增强学生的运用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写作的更多角度,对于同一个水果,运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触碰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在语文写作中要考虑更全面,在语文阅读中要更加仔细,让学生能够了解有品位的语文生活,从而热爱学习。

三、课外教学辅导,让学生身心沉浸其中

1.教师走进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和学生接触,小学阶段的学生是进步最大的,他们的成长速度和思维发展是最快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从而进行科学教学安排。教师在教学中学会等待和倾听,尊重学生非常重要。学生在阅读时可能会有许多种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感受,并且说出原因,让学生表达自己。比如,在学习《藤野先生》中,教师可以提问“对于‘东京无非也是这样’这句话,你们怎么理解呢?”对于“无非也就这样”学生的理解会不同,有的学生认为作者对东京感到失望,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作者瞧不起东京,每一种感受都是学生阅读的真实感受,教要让学生充分表达,从而和学生形成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和学生沟通,人学生感受到被肯定,能够更加自信地讲述自己的观点,从而有意思的分享自己的理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道德素养,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同时知识面广的教师能给予学生榜样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人性化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在呵护的过程中学习。比如,在《珍珠鸟》学习中,教师提问学生“新来能创造美好世界,到底能创造什么呢?”教师让学生进行想象,然后进行提问,针对比较害羞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回答,如果学生课程仍是无法回答,教师要在课后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积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想非常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对于诗歌、文章进行学习,然后在阅读和写作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生活体验感,通过实践活动丰富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过有品位的语文生活。

【参考文献】

[1]田静.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类别及其审美意义: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为对象[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4):108-110.

[2]刘海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艺术科技,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