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对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研学旅行对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探讨

李阳

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   新疆    石河子    832061

摘要:地理研学旅行的开展,使得中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地理实践力,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形成。探讨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与研学旅行之间基本关系,对中学适合开展的地理研学活动进行了分类,并就如何通过研学旅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研学旅行;地理实践力;高中地理

地理实践力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它要求学生要能够亲自参与到地理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感受地理学习,体会地理现象,了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区域之间的地体环境特征,是培养学生从理论走向现实的必然要求。目前推行的研学旅行是一种结合校内理论知识与校外实践的有机学习方式,能快速的提高学生的应用理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地理实践力培养与研学旅行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指的是人们在调查、考察和模拟一系列地理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以及意志品质。主要是将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强调的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由教师带领学生对区域进行实践,加强学生对区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课堂中学生主要是对理论知识即对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的性质、组成、联系等的学习,不断积累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为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地理实践力。

研学旅行在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考验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学生在整个研学旅行中的衣食住行等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这主要是对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进行考察。第二,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考察。学生就相关的地理事物研习中采取的学科方法的应用,以及与研学相关的专业仪器是地理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学生需要对这些专业的仪器能够熟练操作,并能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专业能力。第三,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的能力。研学旅行主要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加强对专业的认识。在研学旅行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所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互相的讨论交流中分享观点,总结经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地理实践中研学旅行的分类

(一)人文地理探究型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选取人文景观作为研学对象时,学生在研学的过程中要能够掌握文化特征、人口特点、产业类型、城乡规划等知识内容。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的特点设计不同的研学主题,确定不同的研学方法,提高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自觉性,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度发掘人文地理现象背后暗藏的因素和玄机,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自然地理探究型

要根据研学旅行目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特征确定研学的主要内容。针对研学过程中的详细的考察,要及时记录在册,并思考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根据选择的研学旅行的目的地的特征,并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有效的进行归纳总结,开展研学旅行探究活动。例如在研究黄土高原时,首先要确定研究的线索,如对黄土地貌、塬、梁、黄土土质情况、降水情况,最终归并到黄河等的研究路线。理论上是学生根据确定好的研究路线进行研究;但是在实际的研究中,学生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对研究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深入探讨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区域综合探究型

研学旅行的主题中应当包含自然因素,也要包含对应的人为因素,要能够体现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开展区域综合探究活动时,要注意将区域的特征以及区域体现出的主要现象放在首位,整合区域综合发展资源,根据这一问题展开探究,紧紧围绕“人地关系”的主题,有目的的开展区域综合探究型的研学旅行活动,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对区域地理发展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实践能力。

三、地理研学旅行对实践力培养的策略

(一)开发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虚拟地理研学旅行

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虚拟技术的进步,VR等虚拟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且随着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应用,受到了大量学者的研究与关注。借助VR等虚拟技术,可以将地球缩小成一个球体,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地球的发展;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法触碰到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时要注意对科技的创新使用,将地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科技充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虚拟技术突破对地域考察的局限性,将不同的地形地貌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实现情境再现,让学生充分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又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二)建立研学基地,设计科学合理的研学线路

建立研学基地,设计科学合理的研学路线是保证研学旅行可操作性、常态化的重要手段。学校在建立研学基地时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要保证在研学基地学习中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考察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敏锐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以及学生运用综合思维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地理事物进行勘探分析时需要使用不同的仪器,学生要能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细则,例如GPS、地质罗盘、全站仪等工具,在获得相应的数据之后还要能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例如对岩层产状进行测量时,使用地质罗盘,对岩层的走向、倾角以及倾向等进行测量并及时记录,还要能够绘画出岩层的大致模样。这样学生在研学的过程中也能提高自身绘制图表的能力。三是要能将地理特色体现出来。设计的研学路线要具有多元性,选择典型的自然地理环境,要带有当地的地理风貌特征,保证研学旅行中学生学习内容的多元化。

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实践力是学生将地理理论知识与现实相互连接的主要着力点,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研学旅行是对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的深化,也是加强学生的地理认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学校及教师要能够根据本校的发展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有序的开展研学旅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奎,郭鹏,徐权,等. 研学旅行视域下地理实践力培养路径研究[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0(5):112-114.

[2] 杨卫晶. 研学旅行促进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调查研究--以浙江省H中学为例[D]. 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9.

[3] 孙青,张力.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活动设计——以陕北流水地貌研学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