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职业指导创新改革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6
/ 2

新时代高校职业指导创新改革策略研究

刘石忠  ,付佩

广东艾德勒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随着高校扩张、经济增速放缓,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职业指导对于在校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对新时期高校职业指导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高校职业指导教育创新改革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提升高校职业指导水平,为高校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创新改革

20世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逐渐开始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也从“统包分配”转向了自主选择。职业指导对个人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合适的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其确立个人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有利于个人发展、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避免人才浪费、教育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

一、新时期高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职业指导还不完善、时至今日职业指导在我国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部门、高校、学生等都未充分熟悉职业指导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

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求职或者实习经历、不能真正认清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对就业形势过分乐观、导致自身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很多学生盲目跟风、受其他同学或者父母意识的影响,选择考研或者考公务员,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导致毕业后很多学生甚至找不到工作,即便找到了工作也不是自己喜欢的,最终导致的现象是学生缺岗位、企业缺人才。

(二)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高校普遍存在教学模式落后,毕业的学生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很多高校仅仅将就业指导工作放在毕业班,没有将择业、就业、创业紧密结合,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择业不熟悉,就业心理准备缺乏。同时,高校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培训,很多高校缺乏专业的就业心理辅导教师,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导致在择业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错失就业机会。

(三)单纯满足于就业率的提高,忽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单纯满足于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重数量而轻质量。 据统计,四成毕业生担心找不到满意薪资的工作,很多毕业生担心找不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毕业生都希望找到自己喜欢并且适合自己专业所需的工作。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为了完成就业率的问题,本着将“毕业生送出去”的目的,旨在做好就业安置工作,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正需求,导致毕业生的人职匹配没有得到重视, 最终毕业生虽然毕业时找到了工作,但并不是满意、喜欢的工作,离职率、跳槽率居高不下。

(四)缺乏满足学生需求的信息渠道。

随着信息和技术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现有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速度无法匹配需求。大学生处在一个知识更新快、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互联网世界中,现有高校职业指导信息传播的模式落后、传播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现有的职业指导平台信息化程度地、更新数据速度慢、信息不全面等等问题,导致职业指导容易流于形式、并且不会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二、高校职业指导创新改革策略

(一)理念创新。

高校提高对学生职业指导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是相关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高校的职业指导应该定位于协助求职者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应逐步从职业指导向职业咨询转变。同时,职业指导需要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将职业指导上升到战略高度。强调职业指导政策效应,积极发挥职业指导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劳动者职业发展中的作用。高校需要做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工作,促使职业指导方案与计划的制定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并通过优化职业规划内容体系、方法体系等,强化职业指导所具有的系统性。

(二)创新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形式,丰富工作内容。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职业指导形式落后,职业指导课程缺乏实践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深化推进校企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制定职业指导课程。高校应在学生入学开始与企业合作,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职业指导课程。

根据企业岗位情况开发职业指导教材,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课程,制定培训指导计划,共同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出合理的规划。高校应增强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围绕职业认知设计诸多研学活动,得到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行业协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的支持。多元参与的职业指导教育和职业准备教育帮助学生拓展了对职业世界的认知、培养了职业兴趣。

(三)加强顶层设计,设立职业指导专门的机构统一管理。

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之间因部门间行政壁垒导致的横向隔阂仍难消除,面向劳动年龄人口的职业指导服务远未形成规模。长远来看,我国有必要加强顶层设计,设立职业指导专门机构统一规范管理,打破各类束缚形成职业指导一体化发展格局;同时推动各级政府将职业指导工作纳入各级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设立专项经费,列入财政性教育经费予以保障。

(四)加强社会实践,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该轻理论重实践、传统的课堂总是注重理论教学,忽略了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企业无法使用。这样使得企业在选择人才的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学生,学生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

(五)建立校企合作订单班,探索产校融合新路径。

同时、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在就业工作的开展中,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人才输出机制,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与实习基地,签订对口实习、就业协议。高校可以与企业签订“订单班”、根据职业教育现时专业设置和发展,以及公司实际需求情况,本次合作探索订单委培式培养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用人的有效衔接。学生自入学开始在订单班进行定向培养,由企业指定有经验的工程师或管理人员作为指导老师进行为期半年的订单式培养。培养结束后,由企业安排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于毕业前一年开始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学校、学员签订三方协议。毕业后通过考核的学生成为企业某岗位的专业员工。这种探索,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问题,而且学生能够提早进行较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对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不仅要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并且要不断创新职业指导的工作模式,完善课程体系、推进职业指导呈现出全程化的特征,为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持续优化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蔡培炎,于鸿雁.俄罗斯公共图书馆儿童职业指导研究[J].图书馆建设,2022(03):78-87+103.

[2]李静.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08):100-102.

[3]敖哲瑄,苏静.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23(12):124-128.

[4]苏宁,王向明,罗东耀.职业指导教育发展历程分析及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4):103-106.

[5]陈勇.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探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2):72-75+96.

[6]曲秀钰.美国高校学生职业指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