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要点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要点探析

李建辉

四川省人民渠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绵阳市

摘要:道路桥梁施工工程本身要求施工技术环环相扣,在技术要求方面更为强调专业性与规范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本身对于道路桥梁施工工程具有经验上与操作方面的优势,但受限于其本身的材料构成与施工工艺的复杂性影响,目前已经在道路桥梁施工工程中施工质量与成品寿命方面成为一种波动性强的变量。

关键词: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要点

引言

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仅在道路桥梁工程中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其他类型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有决定性的作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和把控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行人出行的安全性与便利性。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材料选用、配比、拌和、浇筑以及养护等工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1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特点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指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特点和施工要求形成的技术体系,具体包括材料用量的配比、拌和、浇筑及养护等环节,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主要表现出四大特点:

1)混凝土在遇冷凝固之前是液体状态,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可塑性,可以塑造成施工人员想要的形状,还可以实现路桥结构缝隙的填充,降低路面裂开的可能性以及路基沉降等病害的发生概率。

2)混凝土主要由水、水泥、骨料和一系列添加剂组成,价格十分便宜,在市场上很容易大规模采购,因此,有物美价廉的特点,能够有效节省工程投入成本,且混凝土在使用完之后所剩余用量的储存方法十分简单,因此,整个材料的维护成本也较低。

3)混凝土的材料强度极高、有超强的抗压能力,能够承受巨型货车的重量,有着可观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4)由于混凝土的广泛运用,因此,如今市场上的混凝土、水泥以及相关的添加剂已呈现多方面发展的趋势,且产品形式和种类也日渐丰富多样。仅从添加剂的种类来看,就有引气剂、防冻剂及早强剂等多个种类,并且不同添加剂的功能各异,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施工条件下的技术要求。

2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要点研究

2.1模板设计

模板施工是桥梁混凝土施工期间的重要环节。开展设计工作时,需作业人员着重考虑三项内容:

一是尽可能保证模板安装与拆卸工作的便捷性,同时做好模板支撑结构的施工工作,确保其整体牢固,以此增强模板稳定性。选择模板时,应以具备良好平整度、高强度的模板为主,并重点测量其刚度,防范混凝土施工或桥梁投入使用后出现基础变形问题。此外,需注重对模板密封程度的考量,规避浆液渗漏。

二是做好模板材料的选择工作。模板材料需具有极强的耐腐蚀性、吸水性等特征,且表面洁净、平整。具体选择时,可依托桥梁不同构件的实际形状以及规格,确定相适宜的模板材料。若构件为圆形,则以钢模板为主;而对于复杂形状构件,如E形、T形,尽可能选择竹胶板。

三是科学落实模板处理工作。如果最终确定模板类型为钢模板,应安排施工人员抛光处理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以此增强混凝土光洁度。

2.2混凝土配比

若道路桥梁为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应保证桥梁工程混凝土中最小单位水泥用量不超过310kg/m3,但需大于300kg/m3,水灰比需维持在0.44%左右。如果桥梁建设于二级公路上,则需控制混凝土水灰比为0.46%,最小单位水泥用量标准与前者相同。若道路为三级或四级公路,最适宜混凝土水灰比为0.48%,单位最小水泥用量控制在300kg/m3左右,但应始终小于305kg/m3,并超过290kg/m3。

2.3浇筑与振捣

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期间,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是最为重要的施工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道路桥梁工程整体施工水平。混凝土浇筑时,运输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把控混凝土送料时间,避免运输过程中混凝土初凝。与此同时,还需安排专业人员细致测量混凝土坍落度,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全面控制提供保障。

始终遵循分层浇筑原则,并保证每层浇筑厚度低于振捣器高度20cm。且只有经过二次色彩匹配合格后,才可组织施工人员开展后续作业。当前,应用频率较高的振捣方式有两种:一是采取人工振捣,二是采取机械方式振捣。若道桥工程在混凝土塑性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或实际工程量较少,便可通过人工的形式执行振捣施工。如果混凝土工程施工时未提出明确要求,则可以借助机械设备进行,以此提高振捣效率。

要以道路桥梁工程具体施工要求作为依据,着手于振捣器型号选择与混凝土振动力度控制工作,并坚持“快插慢拔”振捣原则,以此规避漏振或过振问题的发生,有助于混凝土振捣均匀性的进一步提升。上述作业结束后,应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二次振捣施工,以此去除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气泡。

2.4混凝土加固

混凝土加固施工期间,有两项施工要点需要格外重视:一是要注重托换技术的应用,二是要注重裂缝修补处理技术应用力度。托换技术表现出极强的综合性能,通常运用在梁拆柱、梁换柱、梁接柱等托换施工中,以起到加固混凝土性能的作用。科学应用该技术能够充分发挥桥梁各施工材料的应用价值,促使道路桥梁稳定性大幅提升。托换技术应用范围较广,适用性高,可持续发力,加固效果好。与此同时,该技术可强化不稳定结构过渡性,有助于桥梁结构受力均匀性、整体平稳性的提高。注重裂缝修补处理技术应用力度,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同时,可减少、规避裂缝的产生,促使道路桥梁混凝土工程建设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并有利于延长桥梁运行年限。若施工过程中发现混凝土构件表面有裂缝,则需在第一时间安排专业人员分析裂缝产生原因,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判定,再依托于所掌握的各项信息制定有效的裂缝修补方案,以保障桥梁运行安全。裂缝修补技术应用范围广,且能够获得理想中的裂缝处理效果,与其他修补手段相比,具有成本可控、操作简单等优势。

2.5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施工时,为规避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需保证混凝土结构中有充足水分,增强混凝土整体稳定性的同时,还可延长道路桥梁工程运行年限。对此,要求施工人员全面落实混凝土养护工作。

当前,常采用的养护手段有两种,即温差控制、早期养护。前者养护原理如下:将道桥结构截面构件以及实际使用性能作为依据,制定科学且可行的防护措施。比如,安装蓄水养护冷却水管、保护膜表面覆盖等,实现对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度的全面把控,以此规避温差存在,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成型质量。

此外,开展混凝土早期养护工作时,应先拆除外模,再执行混凝土全湿养护,以降低外界自然环境如强光直射、日夜温差等对混凝土结构的不良影响。早期养护时间通常设定为14d,紧接着开展至少21d的常规养护工作,以增强混凝土整体耐久性与稳定性。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同时,对交通出行安全与便捷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而言,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十分关键。只有在具体施工时,全面把控与混凝土工程有关的各类施工技术要点与难点,才可保证道桥混凝土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延长桥梁运行年限。本文分别从模板设计、浇筑与振捣、混凝土加固、后期养护几个角度分析道桥混凝土施工时需着重关注的施工要点,以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并结合工程实际,分析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与质量把控内容。

参考文献

[1]陈于东.市政道路桥梁施工技术[J].城市住宅,2021,28(S1):158-159.

[2]王超.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应对措施[J].运输经理世界,2021(35):125-127.

[3]张锡鹏.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现状与发展情况探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1(35):131-133.

[4]张景春.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1(34):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