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刘会贤

371581198803176461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水资源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命脉,也是限制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农业水利资源现状,阐述水资源平衡调度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促进作用。在具体实践期间,要掌握灌区内的种植结构,追求以水定地,推行节水灌溉,做好水资源平衡调度的协调工作,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合理进行水量调度,最终实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水资源平衡调度农田水利工程

1 水资源平衡调度和农田水利工程

1.1水资源平衡调度

1.1.1水资源调度目的和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水资源调度主要是为了确保地域间可利用的水资源维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想要实现水资源合理调控的目标,应积极倡导节约用水的政策和理念。基于水资源的平衡调度,为农业构建完善的灌溉用水网络,应综合管理河流、渠道、闸坝等,并协调供水方面的区域冲突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区域互补性,防止资源浪费和有效利用水资源。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在农田灌溉方面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极大,以南方种植的稻田为例,通常采用漫水灌溉方式,这种做法无疑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1.1.2影响节水灌溉方法与效果的因素1)地理环境。水资源的总体分布状况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多,水资源相对丰富,北方地区相对干燥,易出现水资源不足的现象。此外,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分布也会对节水灌溉的方法与效果产生影响。2)天气原因。阳光直射、温度较高的环境,会直接对节水灌溉方法的选择及应用产生影响,同时不同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存在差异,这也会限制节水灌溉方法的选择。3)人为因素。虽然节水灌溉具有自动化灌溉优势,但在应用阶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尤其是人为干预,因此要对农田水利中节水灌溉工程的相关设备及时进行检查和维护。

1.2农田水利工程

1.2.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和种类

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各种基础设施,以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按照农田水利工程的分类,主要包括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工程。

1.2.2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

对农民来讲,日常生活与农耕都需要保证水资源的供应,受限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部分农民农耕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浇灌方法。在此条件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有助于排水和灌溉,还可发挥抗洪的优势。总体而言,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难度系数不算太高,资金投入、工程维护也相对可控。因此,对于强化农村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很好的选择,能够和农村经济情况相契合。

2 水资源平衡调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促进生产效益

小范围的农业区域可构建起相应的农田水网体系,使区域内水系、塘坝、水库和渠道相互联通,在循环模式的影响下,实现该区域水资源的平衡调度。为农业构建完善的灌溉用水网络,应综合管理河流、渠道和闸坝,协调供水方面的区域冲突问题,防止资源浪费和有效利用水资源。同时,确保农田灌溉用水,解决灌溉期农业缺水状况,实施旱涝调蓄,有效解决增产增收方面的问题,保障粮食产量。此外,在执行过程中可对该区域内的资源予以整合,保证水资源能够互相补充,确保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并提高利用率,发挥出干旱可灌、洪涝能排的作用,为提高生产效益奠定基础。

2.2促进生态效益

在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联通的条件下,可实现水源节约灌溉过程,结合环境特征优化种植结构。在积极倡导种植果树、山区植树种草的条件下,实现加强绿化建设的目标。同时,在形成山水田园等地形结构的基础上,促进资源整合,构建起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的生态旅游景象。在此条件下,可有效帮助农村区域设立完善化的生态旅游带,实现生态效益的发展。总之,不论从生产效益还是生态效益来讲,对水资源进行平衡调度都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农业用水中的各种冲突性问题,有效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稳定,实现农业健康生产健康发展,对支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均衡调度可有效地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增长。通过分析各种实际情况,采用将水系与水库连接等措施能够有效解决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饮用水问题,并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为切实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农业生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3.1掌握灌区内的种植结构

不同作物在各生长阶段所需要的灌溉制度与灌水方式存在差异,只有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全面掌握灌区的种植结构后,才能对灌溉用水量作出较为精准的计算分析,为实现水资源平衡调度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参考以往年份资料时,要格外重视枯水年份,正因为水资源缺乏,所以才更易导致农作物缺水。以此为据,通过分析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比例,执行合理的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将农作物的减产损失降至最低。

3.2追求“以水定地”,推行“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已成为重要的战略,旨在以最低的灌溉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当前应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低压微灌、喷灌、管灌、渠道渗防等措施。在具体实践期间,需从强化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管理和合理配置农业灌溉水源2个方面出发。针对节水灌溉技术,一般需要使用水管来组成灌溉系统,其优点是严格控制水资源利用,防止水资源浪费。例如,灌溉渠道防渗技术是应用石头衬砌、浆砌和塑料薄膜等进行渠道建设,防止水资源在渠道运输的过程中从渠道渗入地面,进而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对于配置农业灌溉水源,农业灌溉可借助区外引水或地下水抽取等方法实现,采用挖掘人工渠道或者应用分渠的方式,构建农田水网体系。同时,渠道引水在展现灌溉本地区农作物的作用以外,还能够发挥补水的作用,即在非灌溉季节,可采用沿着渠道构建小型水库或者向塘坝输水等手段来实现补水需求。

3.3做好水资源平衡调度的协调工作

灌区的灌溉用水可能来自不同流域,并且用水的轻重缓急存在差异,在调度期间,要对潜在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按照科学调度,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结合对应的灌排工程、小型灌区、水库、塘坝或引水工程等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实现管用协调、科学调度的目标。

结语:

水资源平衡调度旨在解决我国水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这对于改善水资源利用现状、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水资源现状看,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不仅会大大降低农作物的产量,还可能会使生态平衡受到影响。因此,在现代农业发展期间,必须重视对水资源的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采用更为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有效发挥水资源平衡调度的优势作用,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完善性,进而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昱霏,李祯,王婷.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08):142-143.DOI:10.13612/j.cnki.cntp.2020.08.065.

[2]李学祥.浅谈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9(23):132.

[3]刘杨梅,张鑫高.水资源的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9(11):55.DOI:10.14025/j.cnki.jlny.2019.11.021.

[4]李丽秋.水资源的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2):190.

[5]张卫红.水资源的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26(0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