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园内自然资源的生成性主题活动的行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3

基于园内自然资源的生成性主题活动的行动研究

成思敏

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拥有着绚丽多彩的自然环境,园内的自然教育资源数不胜数:种类繁多的树木、随处可见的花草、倾心打造的沙水泥池等,都是幼儿日常能够在园内接触得到的、可观、可感、可探索的自然资源,能让幼儿充分体验自然的无穷魅力。大自然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它具有集体教学活动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利用园内自然资源生成主题活动是必要的,幼儿可以在自然中观察、认识、探索,从而获得相应的经验和成长。通过本研究能使幼儿在生成性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教师的活动架构意识,促进教师资源利用和活动开发能力的发展。

一、梳理园内自然资源,为生成性主题活动提供支持——以树叶资源为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要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热爱自然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自然中成长的幼儿是和谐的、由内而外的。我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园内树木、花草、种植物品种繁多且独特。孩子们在园的一日生活中,自然的影子随处可见。

1、走出教室,走进树叶资源

对幼儿来说,脱离自然与真实生活世界的学习都是虚拟的。教室带给幼儿的经验相对单一和片面,基于园内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创造机会让幼儿走出教室,拾着好奇与自然邂逅。幼儿与生俱来的求知欲会带领着他们在大自然中去感知,去实践。

当第一片树叶缓缓飘落,秋天的脚步就这样愈走愈近,幼儿园的花草树木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风婆婆轻轻一吹,枫树火红的叶子、梧桐宽大的树叶、玛瑙扇子般的银杏叶摇摇晃晃,如同随波荡漾的小船,摇摇摆摆,飘飘停停,把校园的小路点缀地如同星星点点的夜空,吸引了孩子们的注目。随着校园里越来越多的树叶飘落,幼儿对叶子的探索欲望愈加强烈。一棵树,就成了一方天地,一个世界。孩子们在和树叶的互动中亲身体验、实践探究,建构着对树叶的认知结构,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与探索的习惯。教师把机会充分让给孩子,由孩子的兴趣展开活动,在活动中做好观察者和引导者,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经验。

2、因地制宜,巧用树叶资源

“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我园的树叶资源随处可见,孩子们每天都能见到很多不同的树叶,但在平时无组织的捡拾落叶过程中,幼儿对不同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没有过多的具体关注。因此教师跟随幼儿的兴趣需要,展开一次有组织、有目的的户外教学活动,带领幼儿走进自然生活区、竹林、操场等树叶资源丰富的地方捡拾不同种类的落叶,让幼儿在捡拾落叶的过程中亲自感知树叶的形状、颜色、大小的差异,引导他们投入到树叶大不同的探索活动中来。多姿多彩的树叶对于幼儿来说有太多的小秘密了,幼儿在与树叶的一步步亲密接触中发现能发现树叶的各种不同,这是孩子们对树叶最真实的观察。

3、深入探究,了解树叶资源

在生成性主题活动中,幼儿以感受、体验为主,喜欢多变的活动。因此,生成性主题活动的偏向性在于玩中学。幼儿可以通过校园里寻找落叶、给树叶比大小比多少、树叶宝宝找妈妈、绿叶与枯叶的区别、树叶的艺术创作等活动,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多种感官感知、操作体验,从多个领域出发,对树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树叶变黄变红是最直接的感官表现,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季节概念还不清晰,通过叶子这一象征,对于季节的认识又加深了。因此,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展开的活动,能让幼儿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并通过积极的直接感知与操作获得了粗浅的知识与愉快的情感体验。树叶给了孩子自由生长的天地,让孩子们在做中学,玩中乐。小树叶带给孩子的,是关心身边的事物,一花一草皆生命,皆有存在的价值,面对自然,我们需感恩;带给孩子自然中玩乐的趣味,兴趣、思考是前行的助力,是孩子以后终身学习必备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基于幼儿视角,利用园内自然资源生成适宜的主题活动

随着课程游戏化理念的不断深入,现在的生成性主题活动更是强调关注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需要,注重预设和生成的统一。教师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利用园内现有的自然资源设计一个好的生成性主题活动并不容易,因为它的内容既要是幼儿熟悉的、喜欢的,又要具有教育价值,还要对幼儿的经验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有利于幼儿构建新的经验。

1、关注幼儿的需求,合理把控“兴趣”与“价值”的平衡

我园的树木资源非常丰富,幼儿在与树的探索中会提出诸多与之相关的问题,也能联想到与生活实际关联的内容,他们对于树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幼儿的兴趣点也有所差异,可能是树枝、树叶、花朵、果实等等。有些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兴趣是浅表性的,他们对于一叶一枝的深入探究还没有兴趣,仅仅停留在“玩儿”的层面。有些幼儿表达出的对于树的兴趣可能只是为了迎合同伴或教师,当周围的小朋友都争相表达对于树叶的喜好时,更倾向于树枝或花朵的幼儿也会有种从众心理。幼儿的兴趣是千奇百怪的,教师不可能将个人的、小组的兴趣都生成主题活动。

因此,关注幼儿的需求是一方面,同时教师要做到的是精心预设,为生成做好铺垫。比如在《我的树朋友》这一生成性主题活动中,幼儿的兴趣点是有所不同的,教师首先需要提前进行认真细致的活动审议,对幼儿感兴趣的点和问题进行筛选、甄别,提炼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予以进一步的探讨。其次,活动目标的设定、符合主题的环境创设、活动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等也是需要在活动开展前做好预设的。在生成性主题活动的选择上,教师在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遵循幼儿的思维特征与年龄特点,开展有取舍的生成性主题活动。生成活动和预设活动看似处于对立面,实则二者可以相互融合、转化。缺乏生成活动的预设,必然违背了以幼儿为学习主体的理念,剥夺了其自由“呼吸的空间”;缺少预设活动的生成,教育价值可能有所弱化,逻辑性、整体性难以体现。如何将“预设和生成”、“兴趣和价值”合理结合,需要教师过人的教育机智和专业能力。

2、判断幼儿的“水平”,正确认知最近发展区的差异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这一理论在生成性主题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来说,生成性主题活动的内容、目标、经验等都是有差异的。教师不能用大班幼儿需要达到的目标来要求小中班的幼儿,比如在小班生成性主题活动中,有幼儿提出树叶颜色成因的问题,他们的直观形象思维引导其发现事物的外在特征,但树叶颜色的成因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难度过高,如果教师忽略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将其作为探究的重点,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很容易丧失耐心。

在生成性主题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对其最近发展区有所准备。不同幼儿年龄不同,能力也有所差距,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就各不相同。教师如果不能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就无法通过生成性主题活动来促进幼儿的发展。比如在利用树资源进行生成性的活动时,教师需要考虑幼儿是否有关于树资源丰富的经验基础?他们能否运用多种形式深入探究树?树资源生成的活动在理论上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教师在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后,才能提前预设匹配幼儿能力水平的目标。主题活动的前期,教师在不过多干预幼儿的情况下,可以提供适宜的可操作性指导。当幼儿的能力水平能够使其独立活动了,教师就要及时撤出,将主动权完全归还幼儿,使其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内化的知识,建立独立自主的信心。

3、追随幼儿的“变数”,持续推进主题活动的实施

3-4岁幼儿无意注意的稳定性和范围都有所增强,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有意注意开始萌芽;4-6岁的幼儿有观察一切的愿望,探究心理开始出现,有意注意逐步发展起来,但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利用园内树资源开发生成性主题活动时,教师虽然能紧抓主题活动的预设,敏感地发现幼儿对园内自然资源的兴趣点,及时挖掘其价值,生成可讨论的话题,但作为生成性主题活动中的学习主体,其本身必然会存在着较大的“变数”:其一幼儿的注意力不持久、对曾经的提问讨论度少、兴趣减弱缺少探索的耐心等等。其二在主题活动的实施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使他们提出各种独特的想法,超出教师的提前预设。其三幼儿在游戏中会产生许多想法,但大多转瞬即逝。

比如生成性主题《好玩的树叶》就是由于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对地上落叶爱不释手的前提下生成的。户外散步时,幼儿对树叶的颜色、大小、形状等都很感兴趣,但回到班级话题的讨论却有所下降,直至中断。教师敏锐地发现这一情况后,会利用一些谈话时间与幼儿头脑风暴树叶的多种玩法,让活动的预设和幼儿的兴趣需要有充分的联结。同时,将集体活动的主场地从以往的“室内”转向“户外”,让幼儿在与自然的直接接触中探索,把静态的教学设计和动态的教育活动相融合。面对幼儿的“变数”,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的预设是否顺利的进行,活动目标是否达成,而是追随幼儿的脚步,通过观察、倾听、了解,捕捉幼儿的变化,并作出适当的改变,持推进主题活动的实施,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做“有准备”的教师,提高资源利用和活动开发的能力

近年来,由于“儿童本位”的理念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强调活动的生成性,忽视了教师在生成主题中的位置,使活动慢慢偏向“完全由幼儿发起”的极端。教师如何有效利用园内自然资源生成有探究取向的主题?如何打破满足于简单地使用一套课程资源或按本实施的现状?

1、“有准备”地认知生成性主题活动

相比于生成性主题活动的无边界、无框架带来的规划困难,成套的教材往往更受教师们的青睐。在资源利用和生成性主题活动的开发中,大部分教师仍然存在不少困惑,如:幼儿的兴趣话题是否有教育价值和操作的必要?预设和生成如何才能把握好平衡?如何基于幼儿的思维去拓展他们的深入学习,做到有效生成?因此,在种种困难面前,部分教师会对生成性主题活动的开展望而却步。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群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生成性主题活动的开发中,面对难度较小或个别幼儿关注的生成性内容,教师可以自主解决。对于整个生成性主题的开发,年级组的教师们可以一起集思广益,开展主题前、中、后的教研活动,根据主题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难点问题深入探讨,提出可解决的措施。如果年级组的教师无法解决,则可以申请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帮助,必要时借力专家资源进行指导。

2、“有准备”地选择生成活动的主题

幼儿的想象是天马行空的,他们提出的问题常常超出成人的想象。在户外散步时,看见树上的鸟窝会问道:“候鸟是怎么迁徙的?”在阅读绘本时,看见书中的恐龙会问道:“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上述问题看似具有探究的价值但缺少可操作性。幼儿的已有经验不足以保证活动开展的持续性,容易导致探究过程的单一性,不能引发幼儿持续探究的兴趣,主题活动陷入高开低走的局面。

如何确定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基于园内丰富的自然资源,不难发现幼儿对于树木资源的兴趣较为浓厚。造型独特的树枝,颜色绚丽的树叶,争奇斗艳的花朵,小巧玲珑的果实遍布校园的各个角落。幼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或多或少都会与之互动。因此,“树朋友”成为了幼儿最熟悉、最了解、最喜爱的资源。在生成性活动未开始的阶段,教师提前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确保生成性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树”资源开展生成性活动,此主题能引发各个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趣味性高,便于幼儿操作,综合性强。同时,它也是由幼儿自行引发的主题方向,能保证幼儿持续探索的热情。

3、“有准备”地实施生成性主题活动

(1)预先设计主题活动框架——以生成性主题《好玩的树叶》为例

主题活动框架的主要作用在于教师提前规划幼儿的主题经验,结合《指南》、《纲要》预设主题需要达成的目标,思考主题实施中可能的延伸方向,以便更充分的实施活动。在生成性主题《好玩的树叶》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将树叶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提前预设生成性主题活动的板块,从寻秋天、捡拾落叶、树叶变变变、我和树叶做朋友4个部分展开,让幼儿在捡树叶——识树叶(种类)——辨树叶(特征)——树叶秀(艺术创作)——玩树叶的活动过程中,丰富幼儿对树叶的认知。

(2)为幼儿的活动提供灵活引导——以生成性主题《我的树朋友》为例

生成性的主题活动不需要接受最终结果的“压力”,教师需要对幼儿探索的过程有所包容,强调活动的乐趣,为幼儿提供有效的帮助,鼓励幼儿坚持探索。生成性主题《我的树朋友》将“树”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资源,从“大树的变化”、“不一样的树”、“好看的树”三个部分展开,让幼儿在与自然的充分联结中,去感受春天的到来,去发现树的不同秘密,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获得对树的基本结构、不同特征的了解,发展其初步的探究能力。在与树的互动中,通过调查发现、观察探究、创意表达等各种不同的活动方式,引导幼儿去感受和发现大树的美,用自己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去表现、创造心中对树的认识和喜爱,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基于园内自然资源开发生成性主题活动中,教师们打破以往传统的室内集体教学模式,将活动尽可能地转移成户外实践,当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去探索,一些更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也不断衍生出来,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在接下来的生成性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发现幼儿思维的火花、兴趣点,为他们搭建适当的平台和支架,让思维的火花燃烧起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能充分利用大自然,利用身边的景物,细心去发现、去挖掘、去动手操作,寻找日常生活中所蕴涵的许多教育机会,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生成更多、更有趣的活动,增添孩子们的学习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