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续译:理论框架与研究回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读后续译:理论框架与研究回顾

卜囡囡

上海电机学院外国语学院   上海    201306

摘要:读后续译是王初明提出的一种翻译教学方法,它是续论在翻译教学领域的应用分支。本文对其理论框架进行梳理,对相关的实证性教学实验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翻译教学探索提供历史依据。

关键词:读后续译  续论  协同效应

一、引言

翻译教学一直以来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材上基本上不涉及翻译技巧的讲解,教师课堂上也很少花费时间在翻译方面精讲扩充,学生们自然学习效率不高。鉴于翻译教学亟待改进的现状,王初明教授提出了“读后续译”的教学方法,为迷茫的大学翻译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读后续译”引发了广泛关注,各类实证、理论研究数量日渐增长。本文对“读后续译”的理论框架进行梳理,并对代表性教学实验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翻译教学探索提供历史依据。

二、理论依据

“读后续译”是基于“续论”提出的,是“续论”在翻译领域实践应用的分支。那么“续论”是什么呢?这是一种语言习得观,认为语言是在“续”中学会的,学习高效率是在“续”中实现的(王初明,2018:36)。“续”是指人们在语言交流中,互动承接,轮番进行,过程中包含用词、语调的模仿,亦包含内容的补全和拓展。如果交流双方存在语言水平差异,如学习者跟以此为母语的人士交谈时,在互动承接的交流过程中,学习者的语言产出水平被对方强力拉高,持续进行就会带来语言的高效习得。简言之,“续”能提高外语学习效率。通常情况下,学习者的理解能力高于语言产出水平,即理解和产出存在不对称性,而这使得学习者在与“高手”交流的过程中,拉平效应显现。 认识到“续”的拉平效应,语言教学实践是完全可以借鉴使用的,比如续说、续写、续译。它们的共同点是提供内容不完整的语段,要求学习者在理解之后发挥想象力,预测下文内容,进行补全(王初明,2018)。

提到“拉平效应”,就不得不提 “互动协同”理论。协同是指所产出的语言与所理解的语言趋于一致,是语言输出向语言输入看齐,是由低向高拉平,缩小差距。可以看出,协同效应实为拉平效应,亦即学习效应,包含模仿成分,涉及他人语言的重复应用,具有巩固或扩张学习者语言表征的功能(李仲&王海华,2018)。国内的两位学者(王敏&王初明,2014)指出协同效应存在于理解与产出紧密结合的书面任务中。举例来说,学习者在阅读文本时,自身与阅读材料就产生互动时的协同效应。阅读材料需要学习者反复回读体会,才能理解到位,学习者调用自身的“语言知识库存”竭力去解决因为知识漏洞造成的材料理解的困难,这是一个想方设法推测、补全、验证、应用的过程。正是学习者理解能力和文本难度之间的差距,激发了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协同效应,拔高了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实现了拉平效应。

三、“读后续译”研究回顾

许琪(2016)将“续译”引入某双语高中,揭开了翻译教学领域中续论应用的序幕。许琪以维-汉翻译为例,通过一项实证研究,探讨读后续译任务中的协同效应及其促学效果。实验数据显示,学生在读后续译过程中能够将理解和产出紧密结合,把前读中学习过的词语和句型应用到自译文中,充分体现了读后续译的协同效应。作者最后指出,读后续译可以和译文赏析、对比语料库、仿写翻译等任务相结合,全方位打造高效的翻译教学模式。

王初明(2018)肯定了续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价值,详述了续译的具体操作步骤,介绍了续译的理论基础,论证了其促学翻译技能的功效。以汉英笔译为例,续译的具体操作步骤分为:挑选译作、划分原作、理解原作、默译原作、对照阅读、续译后文和对比译文。作者同时指出,在外学习的初、中阶段不提倡使用续译方法,容易导致中式外语。在外语学习高级阶段,可以放开学习翻译,提高外语水平。

吴兰(2020)以王初明提出的续译操作为具体的行为指导,对英语专业大四某班级的35名学生展开了“读后续译”的教学实验。该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王初明对“读后续译”促学效果的一些推理:续译中相同的话题、题材和相似的语境容易激活学生头脑中已经存在的被动词汇,并在后文翻译中运用,有利于其转化为主动词汇;拉平效应促使学生沿用上文出现的语言结构表达思想,提高了交际效率,降低了语言使用犯错率;学生通过译文实践巩固了所学内容,语言表达更加地道。最后,作者也对“读后续译”的教学时间分配、译文版本选择、练习材料选择和“理解原作”等具体操作环节提出了可行的改进建议。比如:一篇长度不少于1000汉字的文章,按流程完成一次续译任务需要大约120分钟,所以作者建议前文研读在课堂进行,重点发挥教师的课堂引领者、示范者、评价者的角色,而后文翻译实践留给学生课后限时完成,提高学习效率。

岳祥云(2020)以云班课为教学平台,开展了读后续译的教学实验。教师首先在平台上创建班课,然后将选好的译作材料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上传至云班课,并发布小组任务,在线上开展前文研读、后文默译、互评及修改等一系列任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在翻译学习中取得较明显的成效。在具体操作方面,作者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研读前文时,鼓励学生发表观点,营造积极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利用云班课监督、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等。

张素敏等(2021)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分析了“续译”在翻译技巧理解与运用中的作用。对139名国内的英语学习者进行了13周的多轮“续译”实验,结果显示学习者英汉互译翻译技巧理解与运用能力均提高显著;学习者思维模式的有意识转换是“续译”高效促译、促学的根源。

四、结语

理解与产出的不对称导致创造性模仿,显著提高语言学习效率。在缺乏本族语者互动的情况下,可以与他们的作品互动,具体到汉英翻译实践中,就跟典范的英译文文本互动。在随后的自译过程中,利用前读的优质语言资源,模仿使用。对学生而言,在续译过程中,强化了翻译时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全文统一的语篇意识,又促进了对文章更深一步的理解。对教学而言,续译过程既包含了模仿,又凸显了创新,借助典范译文的引领作用,使学生感知翻译技巧,现学现用,打磨翻译技能,走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怪圈。

参考文献

[1]李仲,王海华.“续理论”在中国:研究现状与展望[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6):126-129.

[2]王初明.续译——提高翻译水平的有效方法[J]. 中国翻译,2018(2):36-39.

[3]王敏,王初明.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J].现代外语,2014(4):501-412.

[4]吴兰. “续译”视域下汉英翻译教学课堂实践探索[J]. 现代英语,2020(4):52-54.

[5]许琪.读后续译的协同效应及促学效果[J]. 现代外语,2016(6):830-841.

[6]岳祥云. 基于云班课的大学英语翻译续译教学模式探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14-115.

[7]张素敏, 闫冬雪, 刘雪婷. “续译”在翻译技巧理解与运用中的作用[J].现代外语, 2021(6):827-838.
作者简介:
卜囡囡 ;性别:女 ; 出生年月:198311月 ;籍贯: 山东省日照市  民族:汉   ;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 ;目前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