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与治疗

/ 2

萎缩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与治疗

欧浩

阿坝州林业中心医院 61180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作为黏膜临床常见、以胃腺体萎缩或肠上皮化生为病理表现得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生与感染幽门螺杆菌(Hp)、十二指肠反流、自身免疫、理化损伤等有关。患病后会出现腹痛、腹部不适、嗳气、反酸、恶心、饱胀感等症状,不具备特异性,疾病具有进展缓慢、迁延不愈等特点,故临床治疗难度大。现阶段,临床认为CAG属于癌前病变的一种,发生胃癌的风险极大,通过积极去除病因、改善症状、修复胃黏膜组织,监测并积极干预胃镜和病理组织学,可实现降低胃癌发生风险、提高预后的目的。临床西医治疗以胃黏膜保护、抗菌治疗为主,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复发率高。叶酸能调节胃黏膜细胞基因,有效抑制细胞增殖,缓解胃黏膜损伤,有效改善胃黏膜腺体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等情况,实现疾病治疗效果。CAG中医认为属于“胃脘痛”范畴,中医治疗可实现辨证施治,有效缓解症状,且不良反应小,应用优势明显。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萎缩,其发生与心理、饮食、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起病缓慢、病情迁延难愈,患者常伴有明显的胃黏膜糜烂、出血,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且有研究指出肠上皮化生、异性增生均是CAG的病理表现,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病情会呈进展性发展,最终会发展为胃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近年来,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逐年上涨,临床常采取四联疗法治疗此类患者,但是部分患者病情仍迁延不愈,病情存在进展的趋势,不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因此,明确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1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慢性炎症及固有腺体出现萎缩,并伴有胃黏膜上皮、腺体化生的消化科常见疑难杂症。据统计报道,全球CAG发病率为2%~10.9%,被公认为胃癌前疾病状态。有调查研究显示,国内外CAG患者癌变率为8.6%~13.8%,我国CAG患者癌变率为1.2%~7.1%。CAG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腹胀、嗳气、恶心或食欲不振等。CAG属中医学“痞满”“胃痞”“胃脘痛”“嘈杂”等范畴。CAG分为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及胃弱瘀血证等证型。研究发现,CAG发病机制与胃黏膜损伤、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因素有关。故本文对不同证型患者的胃黏膜萎缩程度、胆汁反流、肠化生、异型增生以及Hp感染等因素分布特征进行探讨研究,为中医诊疗CAG提供指导参考。CAG的检测金标准为胃镜及病理组织活检,通过胃镜可观察到患者胃黏膜白相、血管显露、颗粒增生、皱襞变平等是否存在病理变化,并发现是否伴有糜烂、增生、黏膜出血、胆汁反流等症状,可初步诊断CAG。“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病变模式被临床广泛接受,通过病理组织活检检测胃黏膜固有腺体是否萎缩、伴肠化生、伴异型增生等可评估癌变可能性。Hp感染也是CAG发病的重要原因,通过胃镜采样、组织切片、染色进行测定,亦有助于了解CAG各证型病理特点。本研究通过胃镜观察、组织活检等检查发现,CAG患者不同证型分布存在差异,所表现的病理特点亦各不相同。

2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

常规西医治疗,应用常规三联疗法,枸橼酸铋钾胶囊(国药准字H10920098,规格:0.3g×20粒),口服,4次/d,三餐前及睡前口服,0.3g/次;多潘立酮(国药准字H10910003,规格:10mg×30片),口服,3次/d,餐前服用,10mg/次;法莫替丁(国药准字H20023463,规格:20mg×28s),口服,2次/d,20mg/次;经检查患者Hp显示为阳性,则给予阿莫西林与甲硝唑,3次/d,饭前用药。在治疗过程中禁辛辣刺激、严格戒烟戒酒。持续用药8周。叶酸(国药准字H36020872,规格0.4mg)、摩罗丹(国药准字Z13021324,规格90g/盒),叶酸口服,3次/d,5mg/次;摩罗丹口服,3次/d,1丸/次。持续用药8周。

3萎缩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与治疗的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胃癌前病变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具有阻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进一步发展为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甚至是胃癌的作用。目前,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标准四联药物治疗为主,能有效阻碍病情的进展,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标准四联治疗后仍会出现病情进展,加大治疗难度,不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进展的原因:(1)饮酒史: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长期摄入酒精不仅会影响临床四联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而且酒精会刺激患者的食管及胃黏膜,减少胃液、胰液的分泌,加重消化功能失常程度,继而导致胃黏膜出现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增加患者病情进展风险。对此,建议临床医务工作者对于有饮酒史的患者应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饮酒的危害,并监督患者治疗期间少饮酒或戒酒,以保证治疗效果,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情进展风险。(2)饮食习惯:辛辣的饮食对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会明显增加患者胃肠的负担,可能会引起胃黏膜病变,患者病情转归情况较差,进而增加患者病情进展风险。对此,建议临床医务工作者对于偏爱辛辣刺激性饮食的患者,应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结构,叮嘱患者应以清淡食物为主,严禁食用辛辣食物,促进其健康行为,以降低病情进展发生风险。(3)Hp感染:有研究指出,Hp感染程度和胃黏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厌氧型螺旋杆菌,主要寄生于机体胃黏膜表面,在定植到胃后会对胃黏膜产生影响,还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机制。Hp感染的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遭受长期的炎症刺激,可使胃黏膜微环境发生改变,细胞增殖异常,引起胃溃疡、胃黏膜发生萎缩,进而促进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进展,诱发胃癌。对此,建议临床医务工作者应于患者就诊时检查其Hp感染情况,发现Hp感染阳性者要给予相应杀菌药物治疗,彻底清除Hp,进而降低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进展风险。

有饮酒史、饮食习惯辛辣、Hp感染是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伴有上述因素的患者,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未结合其他医院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且样本量较小,此为本研究的局限性,未来还需开展多中心研究并增加样本量分析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以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