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及财政税收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及财政税收管理分析

王芳

林州市工业经济运行服务中心 河南 456550

摘要:作为一个服务性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的内部运行和优质的服务都是通过财政拨款来支撑的,而它的大部分收入都是通过税收管理获得的。所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估制度,是规范财政资金运用、合理配置、提高经费利用效率的关键。要强化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必须做好前期工作,实现资金投入、绩效与发展的均衡;要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在财税方面,要从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加强税法规范化、加强内部监察、提高税法专业素质等方面入手。本文就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及财政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财政税收管理

引言

政府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是对政府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状况进行评价。其目标是通过绩效考核,以提高政府机关财政资金的利用率,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就当前的形势来看,尽管我国已有了比较完善的财政资金和财政税收的绩效评价制度,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有关部门进行检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使之更加完善、更加有针对性、操作性更强,以评价政府的财政资金和税收政策的执行效果。

一、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存在的不足

(一)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从工作实践来看,财政资金绩效评估和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都很强,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目前我国实施企业绩效评估的时间尚短,没有形成统一的绩效评估制度,相关的评估指标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当前的绩效评估管理内容单一,很难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估,也就不能全面地进行全面的评估。

(二)绩效监管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监管仅限于财政收支和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其监管的内容也仅仅是判断其是否合法、合理,而未对资金的有效性、经济性、效益性等进行评估。另外,由于我国现行的绩效评估技术还不完善,无法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1]

(三)财政税收监督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预算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要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就必须强化各部门间的联系,因为预算工作是很严谨的,所以一定要按照工程的具体情况来做。但在实际操作中,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人员更多地依赖于自身的经验。一旦编制了一个预算计划,他们就无法对其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控,从而造成计划的低效和低效,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增加了税收的风险。

二、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的完善策略

(一)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估的对策

1.实现资金投入、产出和发展之间的动态均衡

实现资金投入、产出与发展效益的均衡,是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目的。要实现指标均衡,促进各部门工作的开展,就必须科学地确定绩效评估的区间目标值,并以此为依据来推进工作的实施。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对项目业绩评估的区间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设定项目业绩评估区间时,要充分了解其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状况和工作能力,使其评估区间值尽量高于当前发展水平,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专业发展,提高财政资金的运用效率。

2.建立和完善我国财政资金运行状况的指标体系

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有助于推动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估,以规范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因此,建立健全财务资金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从多角度对财政资金的运用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保证各项指标能真实地反映出资金的使用状况。其中,主要表现为:收入增长、资产使用、人均支出、预算执行。同时,要将服务效率、公众满意度、公众参与等服务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以更好地体现财政资金的运用。

3.建立财政资金业绩评估机制

在事业单位中,可以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独立设置一个办公室,进行财务审计的工作,必须遵循公正、客观和科学的原则。通过设立绩效考核机制,可以确保考核结果的及时、准确、有序地进行,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正,从而使绩效评估工作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首先,要在前期筹备阶段建立一个业绩评估小组,确定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其次,要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再由财政局进行复评,对财务资料进行审查,确定财政补助的标准,通常采用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将有关资料综合评分,最后形成一份综合性的评估报告。最后,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同时还要参照产业标准,建立一个标准的数据库,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2]

4.加强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各部门应将财务绩效考核结果共享,并以网上工作平台为基础,实现对基金风险的防范和使用。在此基础上,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对政府投资基金的绩效进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下一年的财政预算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计划。最后,要强化考核结果的约束作用,建立相关的反馈和整改机制。在绩效评估事业单位将绩效评估的结果和问题反馈给被评估事业单位后,有关事业单位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加强绩效评价工作的约束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策略

1.推动税务征收标准化

首先,要保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税务凭证的真实性,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同时要吸取国外先进的会计方法和成熟的经验,禁止一切形式的欠条,根据相关的规则来使用自己的账户,并将内容以标准的形式填写,以保证账户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连续性。对于财政、税务等部门的账目,要严格执行有关制度,从源头上防止会计违法。其次,要使税务机关的财务信息更加公开、更加透明、更加开放、建立健全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反馈、采纳、改进财政税务行政工作。

2.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要强化内部监督和管理机制,严格监督财政税务活动。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第一,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管事业单位,对财政税收进行有效的监管。第二,运用信息化技术对税务信息进行集成和实时监测,及时了解税务信息的发展情况,推动税务机关依法行政。第三,要建立健全财政工作反馈机制,鼓励员工及时反馈信息,提高监督效果。

3.增强财务税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税务等方面的政策也在不断地更新,各部门要适时地将新的政策融入到培训的内容中,并使其能够及时地掌握。同时,各部门要建立统一的财政税务评估制度,并对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企业内部财务税务培训,以促进会计从业人员对财务税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业务知识、财务税务管理技巧,并能灵活地解决业务实际中的业务问题。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的同时,也要对税务机关的税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保证其在法律上的行为和行为准则。员工也要了解自己的工作责任,建立终生学习观念,持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3]

结束语

总之,我国目前的财政税收主要来自政府的资助,必须加强对其绩效的审核和评估,以保证各项财政支出的有效性、经济性和效益性,同时坚持益国利民为宗旨,维护纳税人的权益。虽然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估和税收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但是,只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制度建设,并使整个社会都重视财政税收,那么,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估和税收的改革必然能够得到全面实施,进而实现事业单位财政资金配置最优化以及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曹淑红.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研究[J].中国民商,2022(6):111-113.

[2]姜媛媛.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及财政税收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7):21-23.

[3]黄有学.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现状与对策[J].财讯,2021(33):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