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技术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实践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绿建技术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实践与应用

陈欢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绿色建筑技术是近年来建筑领域新兴的技术。绿色建筑技术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按照理性的思维和科学的程序开展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从而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过多年发展,绿色建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不通过类型建筑项目当中,本文以湖南为例,就夏热冬冷地区实施绿色建筑技术的可能性和实际结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传统建筑;冬冷夏热;建筑材料;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技术包括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两个主要部分,就施工技术而言,主要涉及空气、噪声、地下水等自然指标。施工材料则是指外墙、门窗、通风、新能源等等[1]。本次研究以绿色施工材料为主,就如何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进行分析。

1绿色建筑技术的基本内涵与推广分析

1.1绿色建筑技术的基本内涵

“绿色建筑”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充分体现出环保、节能、降噪等多项优势,从设计与施工的角度追求实用、健康、高效的建筑空间。绿色建筑又被称为“会呼吸的房子”,是让整个建筑活起来的一种方式。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从目前较为成型的技术来看,主要包括: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遮阴遮阳、雨水利用、立体绿化等五个主要方面,比如:自然通风方面,强调利用自然对流增加建筑物内空气流动速度,不仅能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还能自然调节室内温度。在雨水利用方面,有“海绵城市”概念及相关技术。

1.2夏热冬冷地区与绿色建筑技术

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以长江中下游省市为主,如: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上海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四川、江苏、河南、福建等布局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人口密集,但整体建筑能耗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改善人居环境,这些地区往往照搬北方采暖地区的技术,反而忽视了当地气候特点,由此引发节能与安全不同步,节能与节约不同步,节能与耐久不一致等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绿色建筑技术成为改善这些地区居住环境的有效方法。

1.3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

截至2020年底,仅在长沙、衡阳、株洲、湘潭、湘西、郴州、怀化、常德等地市,新增民用建筑均采用了绿色建筑技术。城镇绿色建筑竣工面积中,长沙、株洲、常德占比相对较高,见图1。

图1-1  2020年度湖南各市州中心城市新开工绿色建筑占比

截至2020年底,湖南省共计862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累计建筑面积9611.95万m²,包括:854项设计标识,涉及建筑面积9486.37万m²;10项运行标识,涉及建筑面积125.58万m²;367个绿色居住建筑项目,涉及6169.46万m²;493个绿色公共建筑项目,建筑面积3328.79m²;2个工业建筑项目,建筑面积113.70m²。

图1-2湖南省绿色建筑标识数量变化情况(2011-2020)

2绿色建筑技术与建筑室内外环境的关系

2.1室内环境

之所以强调室内环境,源于空调界的主流思想是为了争取内、外部环境之间达到一个平衡关系。就内部环境而言,更强调健康、舒适和生产效率。

    (1)温度问题

首先,室内温度舒适情况直接影响着相关设备的工作效率。以传统空调系统为例,通过制冷能保证室内达到恒温的效果。但是,房屋使用者持续处于舒适状态,易引发“空调病”,还会消耗大量能源,同时大量的氟利昂还会破坏臭氧层。绿色建筑的先决条件是保证人体热平衡,尤其是头部、足部等特殊部位的温度要求,在此条件下要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此外,部分省份常尝试在建筑体外安装大量玻璃面(幕墙或光伏),这样极容易引发温室效应(夏季),或者由此产生低温辐射(冬季)。因此,各地开展建筑设计和施工需要充分考虑到本地气候情况,通过结合自然条件降低空调负荷,从而以最少的资源换取最佳的舒适环境。    

    (2)日光照明、声问题

影响建筑物室内环境和工作效率的还有光照明和声音等因素。绿色建筑提倡无污染,其中日光是所有光源中最为环保的,充分利用日光不仅能降低能源消耗,还能让居住者视觉效果更舒适。舒适的光环境不仅有利于人们观看,同时亮度分布更均匀,眩光和照度控制也更为合理。针对建筑物所处的地点和时段,充分考虑到阳光的强弱问题,有效利用阳光的品质。绿色健康的环境符合人体需求,绿色“声环境”以不损害听力为前提,将噪声控制在安全分贝范围内。这就需要从噪声源入手,包括建筑物远离快速路(或为快速路加装隔音设施),产生噪音的设备远离居民生活区。

    (3)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的优劣是衡量室内环境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空气的洁净度、空气流动情况。研究证明,即便空气达到非常洁净的水平,若流动性较差仍然影响人的舒适度。此外,在控制好空气洁净度的前提下,空气流动速度适宜能够有效改善室内环境,对于室内污染物扩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关室内的污染物,包括灰尘、细菌等等。为了达到绿色建筑建设标准,室内污染物浓度必须达到有害浓度指标以下。

    2.2室外环境

绿色建筑物主要包括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部分。人工环境是以相关材料、设备为保障,自然环境则是建筑物与自然的充分融合,更强调环境融合。以整体设计为出发点,建筑物应该具有自然性和持续性的特征。在长期、持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相关因素,比如:饮用水、废弃物(水)的处理与还原。

(1)绿色环境的地域主义

绿色建筑仅仅是在实现目标和排放标准上具有一致性,除此之外就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经济、文化、习俗等各种因素。否则,无法与周围环境实现和谐相处。从区域角度来看,绿色建筑或者社区,仅仅是一个次级系统,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的结合。绿色建筑无法脱离周围的环境而独立存在,即便不同建筑物或不同楼层都会有特殊的外部环境,比如:不同楼层的采光效果不同,同一楼层不同位置的采光、空气流通效果也各不相同。

(2)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充分地利用了自然能源,如果使用得当能够少用,甚至摆脱对空调设备的依赖。从某种角度说,自然通风是最容易实现的绿色理念,无论是使用者还是社会公众,都对自然通风报以很高的评价。特别是“非典”、“新冠”疫情肆虐过程中,人们对于自然通风的要求逐渐增加。考虑到太阳辐射问题,我国绝大部分(尤其是农村建筑)建筑按照东西方向设置,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利用光照资源,同时也与东北、西南季风有着直接的关系,南向建筑物能够充分利用光照与自然风这两种资源[2]。此外,城市建筑物鳞次栉比,对于自然通风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城市设计和社区设计过程中,应该保证建筑物的高低错落,充分增加空气的流动性,低层建筑物通风良好,高层建筑也能很好地利用背风回旋涡流,从而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

   3绿色建筑技术在冬冷夏热地区的应用实例分析

湖南是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夏季和冬季对电力需求量激增。但事实上,在湖南就有很多典型的村落,如:上甘棠村、板良村,就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把山和水环境联系起来,利用巷道风,创造了宜人的场地风环境。

从中观角度分析,场地设计应依据所在城市风玫瑰图,结合夏季、冬季、常年主导风向情况。采用适宜建筑朝向,合理的建筑布局,考虑地形地貌将建筑“高低错落”布置,将建筑主立面迎向夏季主导风向,以及设置建筑底层架空、空中花园等措施,均能有效地营造场地内良好的通风环境。从微观角度分析,良好的室内通风环境、光环境可明显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降低办公建筑内使用人群的患疾病率。在地下建筑空间中,采取直接通风的半地下室、下沉式庭院、通风井、窗井等,均有利于加强地下空间自然通风,节省机械通风能耗,达到提高地下空间环境品质,丰富空间景观的作用。比如:长沙保利麓谷林语居住区地下车库就利用了场地内地形的高差,设计成半地下室,较好地解决了车库自然通风采光等问题。

总结

为了有效改善室内外空气质量,提升使用者人体舒适度,降低建筑能耗,还需要充分考虑本地地形、气候等相关因素。本着“人宅相扶,感通天地。”理念设计建造人与自然更和谐的建筑物,这种理念与实践更适合冬冷夏热地区。

参考文献:

[1]李学桐,徐睿铌.绿色建筑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以被动房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应用为例[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3):2.

[2]王攀.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夏热冬冷地区小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实践[J].砖瓦, 20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