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政工队伍“断层”问题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企业政工队伍“断层”问题浅析

 ,王杨 

山东良庄矿业有限公司     271219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进一步强调了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 。 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但当前遇到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普遍存在“ 断层” 现象 , 人才缺乏、调配困难、政工干部后继乏人。 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 否则必将影响企业党的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开展 , 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一、 企业政工队伍“断层” 的表现

我们对几个大中型企业的情况比较熟悉 , 据了解这些企业当前政工队伍存在“ 断层” 的主要表现是 :

1.年龄上青黄不接。

据等几个单位调查 , 现有政工干部在年龄结构上 , 50岁以上占政工干部总数的62.97%; 41至50岁7.0%; 30至40 岁占 18. 5% ; 30 岁以下占 11. 1% 。 这些数字表明: 企业政工干部队伍 ,老年多 , 中年少 , 青年更少。 而且在50岁以上的政工干部中 ,接近退休年龄 的占政工干部总数的 24. 07% , 40 岁以下的多是刚刚调入政工岗位的。 这部分人员中 , 从事政治工作由不满一个月到不满一年的就占了政工干部总数的20.37%。

2.编制上定员不稳。

多年来政工干部队伍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 ,随着形势变化而增减 , 多数时间定员不足。政工人员中的青年干部常常被抽去作技术 、 业务工作 ,调出容易 , 调入难。 尤其严重的是 ,一两年内相当一批政工干部离退休 , 一时找不出合适的人顶替 ,空岗现象在所难免。

3. 业务上缺乏衔接。

老一代政工干部不退休就不配年青干部 , 待到他们退休时 ,临渴掘井 ,即使配上人 , 年青干部无人带、 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 ,老一代政工干部多年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 , 传不出,继承不下来 ,政工业务衔接不上。

二、 造成企业政工队伍“ 断层” 的原因

企业政工队伍出现“ 断层” 问题 ,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

1.历史的原因。

多年来政工路线屡遭折腾 , 使政治工作牌子不硬、 威信不高、 不被重视 , 一段时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大批青年干部充实到技术 、 业务岗位 ,政 工岗位 只靠原有人员维持现状 , 很少充实青年干部 。目前企业的政工干部 , 大多数是五六十年代走上政工岗位的年龄偏大 , 相继离休、退休, 岗位出现空白。

2.社会的原因。

国家没有培养政工干部的专门学校 , 高等院校没有政工系 , 就是各级党校也曾一度存在重业务轻党务、 轻政工的现象 , 学员入校多选择经济管理等其他专业。 中高等学校不能直接向企业输送政工干部。 近几年学习社会科学大中专毕业生 ,大多数进了机关或事业单位 ,个别人 即使分配到企业 , 也不愿从事党务和政治工作 ,使企业的政工干部成了无源之水。

3.认识上的偏差。

许多人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模糊认识:一是领导干部没有真正把它当作一门科学 , 一项专业 。有的认为政治工作“ 长个脑袋就能千” , 不注意培养政工人才 ;二是多数干部认为搞政治工 作人、 财、 物权都没有 , 眼下无实惠 , 将来无出路 , 而且认为政工干部是“ 万金油、 到处流” ,工作随时可以变动, 不如搞别的专业保靠、 吃香 ; 三是群众对政工干部腻烦 , 认为搞商品经济讲实的 , 捞干的 , 不需要政工干部了 ; 四 是政工干部本身认为形势发展快 , 政策变化大 , 标准高、要求严 、担风险、不好干 。老的等退休,年青的因势、 因利、 因难而换岗。

4.“淡化” 思潮影响。

前几年在“淡化” 党的领导、 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潮影响下 , 企业砍机构 ,减定员 ,大批政工干部转业改行 , 政工 队伍被大大削弱 , 到今天 ,改行的不愿归队,在岗的不够安心 ,这种创伤仍未治愈。

5.待遇偏低。

政策向科技干部倾斜, 向一线人员倾斜,对政工干部的切身利益考虑不多。 即使评上政工职称 ,也不如工程师、会计师等职称硬气。这就使干部中已经评上其他专业职称的决不愿半路“ 改嫁” 搞政工 , 尚无职称的都往别的专业奔。

解决政工队伍“ 断层” 的对策

解决政工队伍“ 断层” 问题 ,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措施 ,综合治理 ,多方配合, 共同努力才能逐步作到。 1.端正认识, 增强迫切感。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搞好改革开放 , 发展商品经济和防止“ 和平演变” 的高度 ,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任务和政工人员的重要地位 , 自觉把思想政治工作看作是 一门科学 , 是促进企业发展 ,社会进步和保障政治安定须臾不可缺的 ,从而增强解决“ 断层” 问题的迫切感 ,真正把这件事摆到议事日程上抓好抓实。2.重视对政工人才的资源开发。对政工人才资源的开发 ,也要给予必要的投资 ,要把培养政工人才同培养其他专业人才一样 , 列入国家计划 , 大中专院校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 ,开设企业政工专业课程 ,培养党务 、政工干部 , 毕业后重点输送到大中型全民企业 , 为政工队伍补充新鲜血液。3

.拓宽政工干部选拔渠道 。建立从工人中选拔政工干部的制度 , 对热心群众工作,有群众基础 ,有实践经验, 有较好素质的工人 ,应允许企业按一定程序,经考试 , 考核把他们选拔到政工岗位上来。

鼓励各专业系列干部交叉流动 , 随着企业干部制度改革 , 可放宽专业交叉流动政策, 其他专业系列的干部, 有志于政治工作 , 又适合政工专业要求的, 愿意半路“ 改嫁” 作政工的 , 允许保留原有职称待遇 ,经过一段时间后 , 可以连续计算, 改评政工职称 ,这样既可解决其他专业部门人 浮于事问题 , 又 可拓宽干部的知识范围 ,还使政工队伍后继无人得到缓解。

4. 健全后备干部制度 , 坚持按老中青配备政工干部。

后备干部制度不应只限于厂级领导 , 中层和主要干事也要有后备人选 。 政工部门要克服退休一个配备一个的作法 , 有计划地按老中青要求配齐配全 , 可提前为接近退休年龄的老同志配备助手 , 搞好传帮带, 鼓励老一代政工干部向青年干部讲传统 、 教方法 , 传授经验 , 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政治工作专业知识 , 保持思 想政治工作的连续性 。

5.在待遇上一视同仁。

一是恢复和提高政治工作 , 政工干部的社会地位 , 充分认识政治工作是企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保证 ,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 政工干部是“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要尊重政治工作 , 尊重政工干部 , 为政工干部实现 自身价值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 二是国家要综合平衡 ,从实际出发 ,采取措施 ,提高政工干部的经济待遇 ,在奖金发放、 工资晋级、 住房分配等问题上对政工干部要同其他专业干部一视同仁 , 使政工干部克服 自卑感 ,稳定情绪 ,献身政工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