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术,了解多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估计人数达到3.3亿,每年约54.4万人经历心脏性猝死,且80%发生在公共场所或家中。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极低,我国仅有不足1%(发达国家12%15%),其主要原因是院外心肺复苏实施率较低且质量较差。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心肺复苏普及率、心肺复苏设备配备率、医务工作者向家庭成员传授心肺复苏技术的比率均不足1%。

心脏骤停时,大脑皮层耐受缺氧时间仅为4分钟,随后皮层细胞会开始出现不可逆转损伤和死亡。在心脏停跳4分钟内正确抢救,成功率近50%,6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10%,10分钟内救治成功率仅为1%。对于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而言,必须在4分钟内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1心脏骤停

1.1心脏骤停的概念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全身血液循环即刻中断进而导致呼吸停止、脑功能丧失的一种濒临死亡状态。

1.2心脏骤停表现:

1)神经系统:脑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的突然性意识丧失,伴有牙关紧闭、四肢强直性癫痫大发作样抽搐;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角膜反射、膝腱反射等生理反射消失。

2)循环系统:面色苍白或紫绀、心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听不到心音,测不到血压。

3)呼吸系统:抽搐发作后出现点头样或叹息样临终前呼吸;逐渐口鼻无气息,胸廓的呼吸起伏动作及肺部呼吸音消失,呼吸运动停止。

1.3心脏骤停的诊断

确立心脏骤停的诊断以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最为重要;心跳停止10-15秒意识丧失、癫痫发作,30-45秒瞳孔散大,1-2分钟呼吸停止,5分钟脑功能发生不可逆性损害。

1.4心脏骤停的病因和诱因

1)原发于心脏因素引起的心脏骤停。冠脉疾病(占心脏骤停的80%),各种心肌炎和心肌病(10%-15%),心室肥厚,心血管手术或诊疗操作意外,各种先心病、慢性心衰、心脏瓣膜病等。

2)继发于心脏以外因素引起的心脏骤停。

①严重的呼吸功能受抑制:窒息及严重的低氧血症,包括严重的肺炎、ARDS、严重的肺梗塞、异物、溺水、自缢、CO中毒等;胸部损害,包括胸廓外伤、气管和支气管损伤、肺损伤。

②严重的脑功能受抑制:严重的脑干损伤,包括脑干外伤、脑干出血、脑干梗塞、脑干炎症和大面积脑出血、脑梗塞。

③大失血和严重休克、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或过敏、电击雷击、麻醉和手术意外、胆绞痛、肾绞痛、重症胰腺炎等。

3)常见诱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严重的睡眠不足、吸烟、酗酒、过度饱食、环境温度剧烈变化。

2心肺复苏术

2.1心肺复苏过程

1)识别:首先确定现场安全!(2)呼叫:判断有无意识(<10秒)①大声呼唤;②拍打双肩。(3)呼救:拨打急救电话(先急救,再求救,多人同时求救)。

4)摆放合适的体位:①心脏骤停患者无论当时处于何种姿态或体位,都应迅速摆放为头、颈与躯干在同一个轴面的仰卧位,双臂自然置于躯干两侧。②对位于软垫床上的患者应在背部衬垫以硬木平板,其他情况下则应使其仰卧于平坦的地面上。③对头颈部发生创伤或怀疑有损伤的患者在摆放体位时,应将头、肩、躯干作为整体同步翻转,并且只有在绝对必要时才进行移动。5专业人士:摸颈动脉脉搏,用示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5-10秒!非专业人士:立即胸外心脏按压!!!

2.2心肺复苏术(CPR)包括:C-A-B三步骤

1胸外按压(C)①部位:乳头连续线中点;②深度:5cm≤X≤6cm;③频率:100次/分≤Y≤120次/分;④手势:双手掌重叠,底部手指上翘,掌根部接触;⑤姿势:髋关节为支点,伸直上肢、肩手正对,身体重力,垂直下压;⑥比例:按压/通气:30:2。

2开放气道(A)

体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取下义齿、清除口鼻分泌物。

打开气道的方法:①仰头举颌法(无颈部损伤者):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食、中指抬起下颌,使下颌尖、耳垂与水平面垂直,以畅通气道。②托下颌法(适用于头颈部损伤者):把手放置患者头部两侧,肘部支撑在患者躺的平面上,握紧下颌角,用力上托下颌,并同时用两个拇指把口唇分开。

3人工呼吸(B)口对口人工呼吸要点:(如果完成不了,仍需坚持心脏按压)

①口完全包住患者口唇,防止漏气;②吹气时捏鼻,呼气时松鼻;③连续吹气两口,每次送气1秒;④吹气与呼气时间相等1:1,按压呼气比30:2;⑤有效指征:以胸廓抬起为有效;⑥潮气量500-600ml(正常呼吸即可);⑦未见明显的胸廓隆起时,重新开放气道,再做一次人工呼吸;

提示:送气不要过快、过度,易引起胃胀气。

4应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打开电源,垫贴于胸前,线连接机器,分析结果,听指令操作。(如果现场有心脏除颤仪,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先立即除颤)

3心肺复苏成功指标

在完成5个周期的30:2按压与通气操作(约2分钟)后,快速观察被救者有无意识和呼吸,以判断抢救效果,有效时,可以考虑终止心肺复苏。

1)身体出现无意识的挣扎动作或语言;2)自主呼吸逐渐恢复;3)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4)面色、口唇转为红润;5)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恢复

4预防心脏骤停

预防心脏骤停最关键的是要改变不良的健康习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4.1戒烟,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吸烟者和被动吸入者都产生显著危害。要远离心脏病,首先就要戒烟。

4.2控体重、控三高,肥胖同样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好伙伴,有效控制体重,适量参加体育锻炼是促进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基础。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已被证明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及时筛查发现可能的三高,并通过综合措施有效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的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4.3调饮食、调心理、调节奏。“病从口入”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调饮食,将大鱼大肉调整为蔬菜瓜果,将高脂高盐调整为清淡原味,将暴饮暴食调整为每餐“八分饱”。调心理,心脏病实发往往与各种情绪的过度产生关系密切,因此有效调节自身情绪,避免大喜大怒、极悲极恐能够减少突发状况的发生,保持心情的愉悦,避免长期的紧张和焦虑也有助于预防心血管急症。调节奏提倡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节奏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用心肺复苏帮助心脏骤停的患者,无疑为生命安全拓宽了更大范围的保障。当每一个人在突然面对他人生与死的抉择时,不再犹豫不决,不再手足无措,能自信从容地运用心肺复苏技术,为被施救者扬起生命的风帆!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