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五个认同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深化五个认同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谭淑云

广西交投宏冠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过程中,中华儿女奋力拼搏,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构建了属于民族发展的精神家园。五个认同是对中华民族情感的认同,是对中国力量的认同。增进五个认同有利于推进国家社会向前发展,增进五个认同是对民族信仰的坚守,增进五个认同发挥了中华文化的积极作用,增进五个认同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增进五个认同见证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五个认同是精神与信仰的融合,是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本文分析阐述了五个认同的核心价值和历史意义,探讨了深化五个认同构建各民族共有家园的思维和路径。

关键词:五个认同;民族;精神家园

前言

中国是古老的东方古国,中华民族承载着华夏大地的希望和收获,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充分展示了社会群体的精神归属。家国情怀,万顷深情,精神上有了家园,才有了民族的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国家富强需要各民族的振兴发展,人民的富裕需要明确奋斗的目标和精神的动力。五个认同充分展示了精神家园的内涵,五个认同阐释了国之根基、民族之脉,五个认同坚定了中国人民的信仰和发展的道路,五个认同让全中国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克时艰。深化五个认同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新的历史时期有重要的意义,能够让人民明确发展的目标和奋斗的意义。

一、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

祖国是一个饱含深情的词汇,祖国是我们最终归属的地方。中国人的情怀以祖国为最高荣耀,中国人的信仰以爱国主义为最高理想。中国的历史波澜壮阔、汹涌澎湃。1840年的甲午战争开始了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五四运动”的青春热血,敲醒了年轻的中国。嘉兴红船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伟大的祖国从战火中走来,从改革开放发展的蓝图中走来,从构建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中走来,正在走向新的里程。伟大的祖国养育了伟大的人民,伟大的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爱国主义是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的认同是国民的基本素养和信仰的根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应该有的情怀,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才能够让我们知古通今、清晰道路。伟大的祖国容纳了亿万中华儿女,各族人民几千年来共同缔造的命运共同体承载着伟大祖国的理想和信仰。中华儿女一直在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中华儿女一直将祖国的发展放在心中,中国人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中国人更具有披荆斩棘的勇气,祖国的召唤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方向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独立自主、快速发展。56个民族不断迁徙、流动变化,既有各自的风采,也有民族的魅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对人类发展历史的认同。中华民族融合了56个民族的多元发展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不断进步.56个民族相互联系、互为依托,中华民族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明确了民族共有家园的方向,每一个民族都融合到祖国发展的怀抱中,为民族复兴贡献着力量。民族的发展是历史推动的进程,各民族人民要有思想的归属和行动上的统一。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强调了民族发展的历史,突出了民族融合的要求。中华民族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了多次的历史性的创造。民族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怀,民族精神也构建了全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民族发展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认同是人民心中共同的期望。精神家园实际上就是人们思想上的凝结。全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彰显着人类对命运的肯定。认同是内心的承认,认同是始终如一的追随。民族发展需要精神力量,民族的进步需要统一的认知。

三、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自信

文化是文明的重要展示,文化发展的状态,展示了民族发展的精神状态。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增强文化认同有利于构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培养中华民族的共同意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标志,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纽带,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是民族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的力量能够融合民族发展的凝聚力。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需要文化构建起精神家园,需要文化引导民族进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无穷,中华文化的精髓引导着民族向前发展。中华文化具有经久不衰的辐射力,中华文化更具有民族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文化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融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融合了历史丰厚的沉淀。中华文化发展背景下筑起了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文化的自信是真正的自信,文化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文化是文明向前发展的缩影,中华文化的认同实际上是精神世界的认同。

四、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核心

有一首歌唱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组织,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实现了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中国人民的理想。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国建设的中流砥柱。56个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了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根基,是国家向前发展的灵魂,党是民族的坚强后盾。中国的发展伴随着艰难险阻,面对国内外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的采取必要手段,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保障人民财产安全,守护中国人的政治底线,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就是对中国领导核心的认同。

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是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下寻找的道路,坚持了科学发展的原则,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有历史的开创性,又符合了中国发展的特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国家的发展。科学的发展道路要融合国家发展的现实,只有中国人才能解决中国人的问题,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时代的开创性,具有历史的主题性,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不断探索发现总结中,构建了民族发展共有的精神家园融合了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彰显着国家的主权和威严。

结语

中华民族是一个经历过灾难的民族,中国人民深知幸福道路上的艰难。伟大的民族复兴需要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们曾经吹响了胜利的号角,我们不断迈向新的征程。深化五个认同,让各民族的思想融合在一起,深化五个认同,让各民族的道路更加自信。思维是行动的先导,五个认同统一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思想,五个认同彰显了中国人民奋斗的动力。在新的时期,“十四五”开局迎来了崭新的篇章,党的二十大将迎来新时期发展的规划。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解决了中国发展的问题,五个认同是统一的认知,更是行动的指南,必将推动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

参考文献:

[1] 孙懿. "五个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3(2):66-72.

[2] 詹小美,张晓红. 社会转型向度中的“五个认同”[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7,38(4):32-38.

[3] 陈瑛,郎维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五个认同"关系再探析[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22-28.

[4] 王艳,刘毅. "两个深度"教育模式: 创新民族高校"五个认同"教育路径[J]. 民族学刊,2020,11(4):66-73.

[5] 赵恺. "五个认同"的实践向度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6(12):6-9,38.

[6] 蔡荃,欧阳润清. 社会认同理论视阈下的“五个认同”[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3):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