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纤维素研发关键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多功能纤维素研发关键技术研究

李红光

阿拉尔市中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新疆 阿拉尔843300

摘要:纤维素是一种天然可再生资源,在人类日常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棉浆粕作为一种以棉短绒为原料的多功能纤维素,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食品领域、医药领域、日化领域、建材领域等,其使用量、需求量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提高棉浆粕生产质量势在必行。现以阿拉尔市中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多功能纤维素(棉浆粕)研发项目为例,就棉浆粕生产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包括精细分离技术、烧碱蒸煮技术、洗涤漂白技术、黑液碱回收技术等。结果显示,项目降低了原料处理难度,提高了棉浆粕生产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同发展,可为多功能纤维素生产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指导。

关键词:多功能纤维素;关键技术;烧碱蒸煮技术;黑液碱回收技术

引言:棉浆粕属于半成本,在生产精制棉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本身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成品,所以在精制棉的制造领域中,应当向棉浆粕投入足够的关注。国内在生产化纤用棉浆粕方面,虽然已经有数十年的探索实践,但总体上依旧采用传统的生产技术,和他国短绒制浆工艺有巨大差距。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局势,科技进步无疑是突破困局的首选渠道。因此,研究多功能纤维素的生产技术,找准浆粕生产方的未来前进方向,是如今应当要正视并切实投入研究的课题。

1多功能纤维素研发项目简介

在研发多功能的纤维素项目中,具体涉及到几项基本技术的研究。分别来说:

其一,精细分离技术,生产实践中主要是将棉短绒以及棉籽壳进行分离处理,降低生产原料初步处理难度,避免在制作加工中留有杂物,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消除棉绒品质决定成品质量的局限性。其二,烧碱蒸煮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面向原料成本及其变化,通过改进该项技术,控制生产期间的各项工艺参数,减少废弃液相与固相的产出量,控制生产后期的处理成本。其三,浆料洗涤与漂白技术。研发创新该道工序的生产技术,是为提高浆料本身的清洁度,并通过加强漂白效果,优化成品的白度,并控制对纤维结构的破坏力。其四,黑液碱回收技术。重点改良此项技术,主要是为加强对黑液的管控,通过加强对此的回收力度,降低污染排放,提升研发技术的可用性,贴合当前环保的经营理念。

2多功能纤维素研发技术难点分析

本项目中基本的技术路线,可分成四个部分,即前期处理、粗浆、漂白与烘干。其中,前期处理主要是利用干法清理原料内部杂物,通过高速旋风动力实现分离处理;粗浆的形成是通过螺旋压榨后进行洗涤,清理浆料中的砂;漂白环节主要分成两步,脱水漂白后进行高浓除砂;烘干处理基本上是利用气流实现,并在最后完成一次除杂作业[1]

根据研发内容与技术路线,本项目的技术难点在于:首先是把棉短绒和原料中的其他杂质进行分离处理;其次是在下调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与碱浓度参数后,依旧能保障棉浆的质量;改进漂白技术,使精制棉的白度提高,并且还要保留其基本的化学结构。

3多功能纤维素研发关键技术分析

3.1精细分离技术

对于棉短绒与其他杂质的精细分离处理中,主要用到旋风分离装置,向设备中投入足够的绝干料,内部温度参数控制在65℃上下,并施加适当的压力,让棉短绒内的棉桃与棉籽都能被有效破碎。借此提高生产原料的前期处理效果,降低后续生产工序清理杂质的负荷,由此控制浆粕成品的缺陷形成概率,并利于提升烧碱蒸煮环节中的脱脂效率。根据本项目的研究发现,杂质直径规格均不超过0.8mm,便能在保障成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蒸煮环节的温度与压力生产参数。

3.2烧碱蒸煮技术

棉浆粕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棉短绒原料进行蒸煮操作,以便有效去除杂质,提高棉浆品质,便于后续洗涤、漂白操作。鉴于此,企业从原料预处理、原料蒸煮工艺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就原料预处理而言,压力预浸透法的合理使用可获取较好效果。即在1MPa压力下利用减浓度为30g/L的碱液对原材料进行浸透处理,在此过程中原材料更加疏松、膨化,能够在低温、低压、低碱条件进行蒸煮。随着蒸煮条件改善,黑液、化学需氧量等产生量减少。与此同时,压力预浸透后蒸煮得到的材料吸湿能力提高,更容易漂洗、打浆。就原料蒸煮工艺优化而言,根据原材料成分科学设置蒸煮参数,合理使用蒸煮助剂,能够弱化质点差异,提高蒸煮质量。本项目蒸煮后半浆杂质去除率达到90%以上,半浆白度提高了5%以上。

3.3洗涤漂白技术

洗涤漂白工艺是棉浆粕生产核心工艺。传统洗涤、漂白工艺虽然能够满足精制棉白度需求,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且容易对精制棉化学结构产生影响,造成精制棉损伤,降低精制棉品质。对此,本项目对洗涤漂白工艺进行了优化,具体表现为:改进蒸煮装置内部结构,进行双篦子布汽,提高蒸煮温度均匀性,增加原材料与蒸煮助剂接触面积,加快原材料渗透速度[2]。与此同时,将蒸煮工艺与漂白工艺相结合,当双氧水漂液注入蒸煮容器后,可在(85±5)℃、0.4~0.8MPa条件下,快速漂白,实现浆料白度有效提高。与此同时,在生产线中利用新型洗涤漂白设备替代传统漂白机,蒸漂后的浆液在该设备应用下实现二次漂洗,漂后浆液通过除砂、抄浆、烘干等操作可得到高质量棉浆粕。漂后浆聚合度超过600,聚合度得到700以上,白度达到85%以上。

3.4黑液碱回收技术

以吕布兰制碱法原理为指导,构建黑液碱回收利用系统,实现棉浆蒸煮、洗涤、漂白等过程中黑液有效提取,经碱回收装置应用,实现黑液蒸发、干燥、碱回收等操作。

4项目效益分析

棉浆粕生产技术创新、优化后,棉浆粕生产获取较好综合效益:(1)经济效益:本次多功能纤维素研发项目总投资500万元,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200万元,净利润300万元。(2)社会效益:阿拉尔市中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位于新疆阿拉尔市2号工业园。棉花是新疆阿拉尔市主要种植物,种植面积高达200万亩以上,多功能纤维素(棉浆粕)研发项目的有效开展,利于当地优质棉花资源就地转化,利于当地棉花副产品种类增多与价值提升,实现了棉花加工产业链延伸与完善。与此同时,随着当地优质棉花资源的有效利用,带动了周边就业。据统计本项目新增就业岗位40个,间接拉动周边就业300余人。(3)生态效益:黑液碱回收技术应用后,

黑液含碱量降低4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低35%,碱回用率超过70%,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多功能纤维素生产废物排放量,降低了生产废物其周边环境的影响,减轻了污水处理压力。

结论:科学技术是推动多功能纤维素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多功能纤维素生产企业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技术研发,不断促进自身生产技术水平提升。通过棉浆粕生产技术研究项目分析,可知新型杂质分离技术,可有效降低原料处理难度,打破“棉绒质量是影响成品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桎梏;烧碱蒸煮技术改进,可降反应温度、压力、碱浓度等,满足生产工艺需求的同时,降低废物产生;洗涤漂白工艺优化与黑液碱回收技术创新,可降低工艺对棉纤维的损伤,促进精制棉品质提高,减少黑液排放量,获取较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参考文献

[1]董亚明,杨跃辉,张晨.新疆棉浆粕和黏胶纤维行业生产废水治理现状及对策[J].化工设计通讯,2020,46(03):166-168.

[2]倪停亭,谢海燕,韩晋科,.棉浆粕化纤企业H_2S和CS_2排放特征及影响分析[J].环境工程,2019,37(02):114-118.作者简介:姓名:李红光(1975.03--);性别:男,民族:汉,籍贯:甘肃静宁人,学历:本科;现有职称:无;研究方向:政策、经济。

杂志邮寄地址:新疆阿拉尔市二号工业园阿拉尔中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李红光收,电话:18299577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