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中职学校运动会改革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新课标背景下中职学校运动会改革实践研究

严雨松

成都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610065

摘要中职学校要积极完善以往运动会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摒弃传统运动会的单一与形式化,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创新运动会的举办形式,开设丰富、多样的体育比赛项目,激发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热情与兴致。对此,本文将围绕新课标背景下中职学校运动会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中职学校;运动会改革

一、引言

中职学校运动会的开展,不仅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更是新课标背景下人才培育的重要举措,中职学校要积极分析运动会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更新运动会的开展思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创新运动会的形式与模式,对中职学校运动会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度,促进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观念和习惯。启发学生懂得自主锻炼,培养学生定期、适时的进行体育活动的好习惯,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迎接学习路上的“艰难险阻”。

二、中职学校运动会改革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运动会是激励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锻炼的重要机会,更是培养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重要举措。中职学校对运动会进行改革,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才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以新课程标准作为改革基础,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多方面发展,以全新的运动会模式,增加学生对体育锻炼、体育项目的兴趣度和参与度,拓展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见解与认知,启发学生在运动会的参与过程中,逐渐培养自身的运动能力,推动学生运动细胞的良好发展。除此之外,中职学校运动会的改革,不仅能够促进教师对体育教学、运动项目比赛的开展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拓展教师的教学创新思路,提高运动会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在运动中收获自信,推动学生运动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三、中职学校运动会开展现状

(一)运动会开展过于形式化

运动会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校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职学校的一种传统历史“文化”,学校每年定期开展运动会,使运动会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也具有“悠久”的发展历程,正因为如此,中职学校运动会的开展模式陷入了“尴尬”的现状,长期固定、流程化的开展思路,让中职学校运动会相关负责的教师形成了比较单一、形式化的开展思路,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教师会一直沿用“古老”的运动会开展形式。而这样形式化的运动会开展模式,会让学生感到无趣,没有新奇感、新鲜度,也会让运动会的意义与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由此可见,中职学校运动会开展过于形式化,不仅会让教师始终“沉浸”在老旧的传统思路中,思维得不到一定的激发与拓展,运动会开展形式过于单调,使得学生降低对运动会的期待值,减少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与关注度,也会让运动会参加人数“堪忧”,学生没能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会中,便无法改善学生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较低的现状,也无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行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二)项目设置不够合理

中职学校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运动会作为激发学生体育潜能,推动学生形成体育爱好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让运动会拥有足够的“魅力”,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其中来,但是多数中职学校在进行运动会项目设置的过程中,对运动会的开展理念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项目比赛多以竞技性为主要目的,学生对于难度较高、熟悉度不够的体育项目产生了“胆怯”心理,望而却步,没有勇气去尝试与接触。由此可见,中职学校运动会项目设置的不合理,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尝试的勇气,错失体育锻炼的最佳机会,加剧了学生的畏难心理,对于学生拼搏精神的良好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也会影响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知与掌握,学生没有尝试,更无法体会到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运动会不够“热烈”,发挥不出其引导作用,无法利用运动会,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良好发展。

四、中职学校运动会改革措施

(一)丰富运动会的开展模式

中职学校运动会的开展模式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创新运动会的举办思路,启发教师在新标准之下,以更加丰富、多样的运动会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大运动会的宣传力度,提高高校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运动会对个人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等方面的认知,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运动会中,启发学生自觉进行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促进中职学校学生身体素质的良好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学校应当创新思维进行运动会的筹备,在运动会开展前,学校可以向全体学生征求运动会的开展模式,并以新奇的开幕仪式,增加学生对运动会的关注度与期待值。例如,学校可以丰富运动会模式,将体育文化主题活动、体育竞技比赛、体育知识竞猜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结合并进行同步的开放,让学生能够被强烈的、热情的运动氛围所影响和带动。通过丰富运动会的开展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体育项目的来源与发展历史,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知程度,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体育项目的求知欲与兴趣度,以多样的形式增加学生对运动的好奇心,启发学生自觉、积极的参与到学校运动会中。

(二)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比赛项目设置

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中职学校在组织和开展运动会时,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置运动会的比赛项目[1]。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中职学校运动会开展的过程中,要时刻谨记学生是参加运动会的主体,要以学生的能力和需求作为项目设置的基础,让学生有兴趣、有胆量去进行体育比赛的尝试,帮助学生树立起体育锻炼、竞技的自信心。对此,学校在开展运动会的时候,可以以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受学校学生欢迎、期待,且愿意尝试的体育项目,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校在进行比赛项目与规则设定的时候,要适当“放松”比赛条件,防止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可以将比赛难度以“逐级递增”的模式进行设计,让学生在比赛中能够不断的适应、调节自身的体育水平,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帮助学生树立起战胜挑战的自信心。通过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比赛项目的设置,不仅能够让中职学校运动会更加“人性”化,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与敢于面对的勇气,也能够让学生在潜能被激发的过程中,逐渐增加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运动会中收获更多的满足感和荣誉感,增加学生对运动的热情和兴致。

(三)完善运动会奖励模式

中职学校在开展运动会的过程中,要注重奖励机制的完善与改进,只有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才能够以此为“导火线”,推动学校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校运动会中,为学生克服困难提供更多的“动力”。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学校要尽量给予学生运动奖励,以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除了获得胜利的前三名之外,其他积极参与比赛的学生也要适当的馈赠一些小礼物和奖状,让学生能够在比赛中不仅收获到获胜的技巧和经验,也能够收获到掌声与赞扬,对学生予以鼓励,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全面、稳定的发展。同时,学校也可以在运动场上设置一个领奖台,让学生能够在领奖台上感受到荣誉“加持”的感觉,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胜利的“快感”,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比赛的“热衷”,提高学生对运动会的期待与向往,树立起学生对比赛的自信心。

五、结语

中职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2]。中职学校要重视对运动会进行改革,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角”地位,在运动会的开展过程中,以多样、丰富的形式吸引学生对运动会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运动会中,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度,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推动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海刚. 对中职学校运动会的实践与思考[J]. 亚太教育, 2020(9):2.

[2]胡其斌. 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