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观”的三重逻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观”的三重逻辑

刘甜甜

(中国烟台市牟平区委党校, 山东 烟台, 264100)

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总结了共青团百年来取得的历史成就和宝贵经验,并对青年工作面向未来、再立新功提出殷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观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有益于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打拼出更加美好的中国。

一、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理论奠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源泉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研究和批评时,深刻洞察了青年的重要革命力量。他们对青年寄予厚望,致力于启发青年的无产阶级觉悟、共产主义理想,并将新生力量定位成“国际无产阶级大军的决定性的‘突击队’的一员”,组织青年力量加入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列宁也认为青年一代是肩负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任务和使命的,并提出“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且为青年的学习指明方向、提供方法,旨在培养具有共产主义道德的新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的论述,为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理论探索: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青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给新青年提出了六项要求。李大钊一句“国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唤醒了中国青年的觉醒救亡之路。毛泽东认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形容青年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周恩来强调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培养“又红又专”青年。邓小平提出培育“四有”新人。江泽民认为“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胡锦涛强调“人才强国战略”,提出“四个新一代”,寄予厚重希望、指明培养目标。百年党史中重要领导人的青年观,为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观的形成提供了养分、夯实了基础。

二、历史逻辑:是历史现实与自身经历的融合共生

(一)文化底蕴与时代价值的交互碰撞

习近平总书记学习领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蕴意,并在青年观中加以革故鼎新。在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期待。“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涌动、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进入新时代,全球化、信息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关系日益密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用青年之交深化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但在信息时代,各种思潮交互影响,对中国青年造成一定观念冲击。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培养中国青年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十分重要。“引导广大青年在思想洗礼、在实践锻造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二)自身成长与执政经验的互融互促

习近平总书记自小家教良好培养了卓越品格。青年时期,在梁家河的磨练使他深刻体悟农民生活的困苦,奠定了青年观的人民至上观和群众利益观基础。同时他注重读书修身,大量阅读,形成了深厚的文学积淀、马列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铸就了青年观的价值理念和政治底色。因此,在正定和宁德工作时,他初步形成了青年本体论、发展论、教育论等,号召青年“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带头人”,要求青年“立志做大事”,强调教育引导和培养青年等等。

在福建、浙江、上海等地主政时期,他开始全面思考青年问题,逐渐形成了“三全育人”等思想,勉励青年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把个人的理想融合于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锚定党的事业薪火传承、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政治定位,系统探索青年观,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时代性的新观点。他提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号召青年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观随着自身成长和执政经验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了新时代指导青年工作的重要遵循。

三、实践逻辑:是新时代青年工作的根本遵循

    (一)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定向定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的发展要结合时代主题、党的事业、民族伟业。“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指出奋斗方向和目标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他勉励中国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在中华民族发展最好时期建功立业,不负人民、不负党国、不负时代。

(二)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工作定基定则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党管青年的基本原则,指明青年培养是长期性、根本性、全局性的工程,要求全党关注、关心、关爱青年,“让广大青年真切感受到党的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解决好“总开关”问题,为青年引好路,“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观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时代性、整体性、实践性的理论,是新时代做好党的青年工作、发展青年事业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青年工作和青年发展的思想旗帜和光辉指引。“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百年接续复兴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赋予当代青年,中国青年建功正当时,荣耀新时代!

作者简介:

刘甜甜(1991年),女,山东滨州人,硕士,烟台市牟平区委员会党校,教师,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与区域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