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策略

陈燕

云南省广南县莲城镇莲城中心学校

摘  要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小学数学教育作为教育起始阶段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不仅是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发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主要从问题的提出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提实施策略后取得的成果等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  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已经正在日益显露出来,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的过于划一呆板的象牙塔式教育,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数学教学中的求异、猜想、观察、操作无不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个性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在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坚持做好三点:一是创设情境,激励创新;二是敏锐观察,鼓励创新;三是求异思变,大胆创新。现在,我就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些举例说明。

1.创设情境,激励创新。我们也知道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这一启发性问题引导下,就能多角度地思考解答问题,有假设分析的,有举例验证的,有反问推理的。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不能用现成的知识直接回答,必须将学到的知识重新组合后,才能回答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一些教师往往为完成教学目的而设计一些简单而又呆板的数学问题,不仅孩子们觉得索然无味,我们的教师也会在长期的呆板的象牙塔式的教育模式中,逐渐磨灭我们自身的创新教育方式,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经常性地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2.敏锐观察,鼓励创新。每一个卓越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无不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而小学生与生俱来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观察的原动力。所以我们要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

(1)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目的性是指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品质。观察的目的性使观察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与选择性。其实这也是给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我们经常在很多公开课上看到老师找一段精彩绝伦的视频,让孩子们看,看完后要孩子们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个时候的学生们往往不知所云,这就是教师没有给孩子们明确的目的,让孩子们没有方向,而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华而不实的观察还是少用,让学生们了解自己观察的目的是什么,是很有必要的。

(2)观察的顺序性:现在的小学数学书上有很多的情景图,如果我们一味让学生杂乱无章的进行观察,不仅培养不了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反而会适得其反。在观察时,要教会孩子们由近到远、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的观察。

(3)观察的持续性:有志者,事竞成。每个学期的第一天,我不是忙着上新课,而是让学生们翻开目录,观察本册书与上册以及前几册的知识的异同。在学生找到了大标题的相同时,再让学生浏览书中内容,找找新的知识点。

3.求异思变,大胆创新。求异思维是是一种开拓型的创造思维形式,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结构形式、不同藕联关系去探索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斗志力。而且我们的数学课本中存在着大量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它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的训练创新思维。

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求异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求异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去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一定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开拓训练学生思维的新领域,启发他们的自觉学习,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使他们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和动手,实现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向会的方面的转化,通过他们自己的思维来掌握知识,培养肯于思考问题和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三、实施策略后取得的成果

一是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性大大提高,敢于、勇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二是学生们观察能力逐步增强,不仅表现在数学课堂上,在其他学科上也受到老师们的关注;三是学生们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加大加强,但是却又不是漫无边际的,是科学的,可能的想象;四是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日益加深,并愿意把课堂上的成果与家长分享交流。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是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必须从意识、观念、方法手段等方方面面认认真真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二是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教学方法的选用,需要重视继承,在批判的继承中严格选择,不能丢弃传统的精华;三是要不断储备知识量,如何让孩子们吃饱喝足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巧玲.数学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法探讨,2017(03)

[2]黄建国.浅论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数学教研[J].教育研究,2018(05)

[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的课堂关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9(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