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举措 家校共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创新举措 家校共育

刘芳梅

广东省信宜市第五小学,广东 茂名525300

摘要: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构建,需要总结和归纳以往家校合作教育经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提升学生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积极性,促使家长能够树立起责任意识,主动积极地与学校、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本文简要分析了家校共育新模式构建的重要性,从创新家校沟通方式、创新家长会模式、创新家访形式,探讨了新形势下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构建;创新;家校;共育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规范的管理、专业的师资、丰富的设备设施,学校教育是核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著名教育家苏霍林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为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多措并举创新家校合作模式,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一、创新家校沟通方式

与家长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家长间存在身份、文化程度、自尊心等方面的差异,作为老师,应该清楚,差异是沟通的基础,但沟通不是排斥差异,而是更好地理解差异,求同存异,在与家长个别沟通的过程中,我会考虑到以下方面:

1、考虑家长的个性多元化

   老师要察言观色,根据家长的性格、情绪运用不同的谈话方式,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

2、考虑学生家庭教育方法的差异性

对于粗暴型家长,和家长一起与学生交流思想,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悉心诱导,变粗暴管理为情绪诱导。对于溺爱型的家长,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孩子,因溺爱而隐瞒孩子的过失,变溺爱娇惯为理性关爱。

3、考虑问题的轻与重

采取任何沟通方法与沟通形式,完全取决于沟通时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对于一般性的问题,例如孩子几次没写作业,迟到等只需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甚至是放学与家长碰面时简短交流都能解决问题。

沟通始于理解和尊重,家校合作要注重引导和帮助。我经常把平时在班里看到的一些好的现象,用手机拍下来发到家长微信群中,也会把家长给我写来的一些交流心得中精彩的部分,学生的优秀作业等拍成图片,发到群中和家长分享。我还会利用微信公众号,运用好人人通的网络平台,在班级论坛中发帖讨论教育热点话题,在博客中撰写博文指导家长具体教育孩子的方法,撰写班级故事,这些都为我们的良好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每年的家长对老师评议中,家长对我的工作都是认可的,支持的。我想这些全都得益于有效的沟通。

二、创新家长会模式

传统的家长会形式创新不足,教师与家长地位不平等、缺少互动,内容过于局限等,我创新四种新型的家长会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

1、就诊式家长会

这种模式的家长会主要通过班主任、任课老师提供的具体案例或者由家长来描述实践中所遇到的疑难案例,然后大家针对所呈现的鲜活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若干解决的对策,最后筛选出最佳方案供家长实践参考。这种家长会不同于专家讲座、经验交流,预设的成份很少而即兴生成的内容特别多,可这些即兴生成的内容往往又是最有价值的,班主任在组织“教育会诊型”家长会时要针对具体情况对家长的讨论和发言进行及时地调节和点拨,既不要偏离讨论的话题,也不要使个别家长独霸“话语权”,要把“诊断”和“开处方”的权力交给与会的家长,让家长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促使每个家长都通过会诊有新的收获。

2、座谈交流式家长会

这种模式的家长会借鉴了教师常用的传统形式--经验交流和讲座来进行的,只不过在家长会上做经验交流的主角是家长。一般班主任安排一位或几位家长,讲授自己一些自己科学育儿的理念或者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全体家长的积极性,避免带上“有色眼镜”或者“偏光镜”,要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点,尽可能给每个家长创设平等交流的平台和机会,积极促成家长之间互帮互学的氛围,建议采用轮流发言制。

3、参观游览式家长会

这种家长会模式借鉴了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抓住了家庭教育成功的核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班主任要通过设计一些亲子活动,为家长和孩子搭建起亲子沟通交流的平台,用情景体验的方式让家长从中感悟出教子良方。这种家长会的成效取决于设计的活动是否能触动家长的情感。因此,在运用这种模式组织家长会时,必须特别注意:活动内容的设计和活动过程的组织实施,背景音乐、会场布置、灯光等环境的渲染,活动以参与者充分及时表达(反馈)感受都会对家长会的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4、辩论式家长会

这种家长会模式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通过访谈、论坛、辩论等形式来进行。一般情况下,班主任是主持人的角色,而参与的家长通常是要带着观点的,在认真聆听或者发表观点的时候,产生思维的碰撞。一般来说,这种形式的家长会特别讲究会场的布置,最好是开放式的讨论,主要发言人在前面半围就坐,其他与会家长坐在台下,可以随时参与台上的讨论。但要取得理想的效果,班主任的教育理论素养、现场调控能力和家长的个性观点积极表达是关键因素。

三、创新家访形式

入户家访是家访活动的主要形式,具体可以采用“一对一独访”“多对一联访”等方式。根据需要,也可通过微信、QQ、钉钉等即时通讯工具开展线上家访。家访应以寒暑假为主,结合双休日、节假日开展。一年内对每位学生入户家访一次,重点关注新生、新接班的学生、特殊情况学生等三类学生群体。当学生出现下列情况应重点开展家访:家庭出现变故,学生情绪有明显波动或者冲动,成绩有明显变化,生病或发生伤害事故,亲子、师生、生生间出现冲突等情况。

1、明确家访任务

新生家访主要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理念、家庭结构、学习习惯、亲子关系、学生在家表现及生活习惯等;同时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沟通渠道、学校活动、教育教学安排、助学措施等。常规家访主要交流家庭情况的变化,学生在校的学习习惯、心理状况、思想品德、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等,注重交流家庭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特殊家访应以解决问题和帮助学生为主要任务。

2、加强过程管理

家访前,教师需要与家长协商确定家访时间、地点与内容,临行前再次向家长确认或告知;同时做好准备工作,明确家访目的、内容、流程及注意事项。家访中,教师应尊重并平等对待每一个家庭、每一名学生,耐心平和与家长交换意见,共同探讨、协商教育对策和教育方法,促进家校共育合力形成。家访后,教师应及时整理家访档案。

3、促进常态长效

班级可通过开展“家访月”“家访周”“家访日”等形式的主题家访活动,营造全班家访的浓厚氛围,促进家访常态化,开展家访工作相关研究,探讨家访的对象、形式、内容及载体的适切性,不断完善推进家访工作的长效机制,提升教师家访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切实通过家校合作培育新时代学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学校与家庭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才能有好的教育效果。作为教育者,应不断创新改革传统的教育新模式,探索家校教育新方法,共奏家校合作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