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浅析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杨晶

楚雄市苍岭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云南  楚雄  675004

摘要:相较于传统蔬菜栽培,设施蔬菜可以规避因自然环境、土壤条件等因素干扰造成的蔬菜生长发育过缓、质量欠佳问题,在达成蔬菜优质高产这一总目标上,具有更大优势。大力推行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可以助力乡村居民整体营收的大幅增长,同时也可以为农业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目标的达成提供便利条件。缘此,本研究将对设施蔬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举措进行深入研究,望为蔬菜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保障。

关键词:设施蔬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前言:设施蔬菜产业体系的不断发展,为我国乡村民众经济的稳步提升,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在实际设施蔬菜管理工作中,多存在环境适宜度不高、病虫害发生频率无法下降等问题,对设施蔬菜营收成效造成不良影响。缘此,就应确保种植人员掌握科学有效的种植技术,创建合理全面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为设施蔬菜整体质量的逐步强化、品质目标的达成,奠定扎实基础。

一、设施蔬菜种植技术

1.土壤、材料、品种遴选以及栽培

1.1土壤方面

在种植蔬菜时,可以按照建筑中坐北朝南原则行播种工作,切实满足蔬菜生长的光源需求。为了降低蔬菜生长出现发育过缓问题,种植人员还应选择地势开阔、土质肥沃、光照条件充沛的区域,进行播种。此外,还应及时开展土壤转化工作,通过土壤消毒、改良促使普通土地转化为有机土地,这一过程中也应及时对有机土壤进行标记[1]

1.2材料方面

在选择设施蔬菜种植的材料时,应确保所选无滴漏棚膜自身的透光率、耐老化性能出众,以此确保棚内光照充足,强化提升其保温防潮的能力。当下,多借助PVC膜、聚乙烯膜以及醋酸乙烯膜进行温室建设,但相较而言,醋酸乙烯膜自身的透光性能优于其他,且吸尘率也较低,故,应优先选择该种薄膜做温室建设材料。在搭建过程中也应严格把控梭口的高宽比,确保其在1:1.5-1.2之间,针对梭口宽度应确保其在6-10米之间[2]

1.3品种遴选方面

开展设施蔬菜种植工作时,应践行因地制宜原则,全面思索栽培的季节以及环境因素,科学遴选蔬菜品种。应确保所选品种具有优良的高产、抗病以及适应性,以此方可确保蔬菜产量以及质量。若在冬春交际之际进行栽培,还应确保种子自身有耐低温、耐弱光的特征。

1.4品种栽培方面

精确科学的定量栽培技术,可以切实提高蔬菜生长的整齐度,同时也能确保蔬菜产量。在种植工作中,种植人员应结合实际对幼苗进行分类,以种苗自身大小、长势为依据进行区域栽培,这一过程中应严格把控种植的深度以及方向。其次,在前期管理中,针对长势过盛的菜苗应给予摘叶断根工作,合理把控其长势。针对长势欠佳幼苗,应对其进行追肥,提高其生长速度。最后,应做好花果管理工作,及时祛除过早或过晚花序,确保花、果大小的统一性[3]

2.把控播种环境

2.1光源方面

光源与蔬菜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关系,缘此,在种植中就应结合蔬菜品类科学把控棚内光照,进而强化蔬菜品质以及产量。通常情况下,多借助镀锌铁丝优化大棚结构、加强棚内蔬菜布局优化、清洗棚膜强化其透光率、借助补光灯进行棚内补光灯等方式调控棚内光照条件,进而达成缩短育苗周期、强化壮苗指数的目的。

2.2通风方面

为了规避棚内高温高湿环境对蔬菜生长造成负面影响,种植人员还应拟定合理的通风规划方案,科学调控棚内湿度、温度,优化棚内空气情况。在蔬菜栽培以及后期管理中,会通过肥料施用促进种苗的生长,这会切实提升棚内有害气体的总含量。鉴于此,就应及时通风换气,强化空气流通性,第一时间将有害气体排出。排湿方面,应结合棚内问题进行有序排湿工作。当白天棚内温度≥30℃时,应及时进行防风排湿工作。若正值正午,还应加大排湿时长,以此确保棚内温度、湿度在科学范围之内。夜间情况下,应确保其温度在12-18℃之间[4]

3.合理施肥

作为设施蔬菜种植中不可缺少的步骤,施肥工作应始终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将有机肥料作为主要肥料,化肥视为辅助肥料。以科学举措完成施肥,以此提升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稳步提升,强化其保水、保肥以及保温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运用二氧化碳气体肥、微量元素叶面肥等方式,促进蔬菜种苗的健康生长。

二、防治设施蔬菜病虫害的举措

1.农业防治

实施轮作倒茬制度,在蔬菜种子播种之前,进行土地翻耕工作,切实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在开展设施蔬菜管理工作中,也应及时开展整枝打杈、疏花疏果等工作,以此强化提升蔬菜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促使其长势朝着喜人方向发展。此外,还应精心遴选蔬菜的品种,确保其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以此方可从根源上抑制其遭受病虫害的可能性。在棚内环境方面,也应做好湿度以及温度把控工作,借现代化的滴灌等方式取代以往大水漫溉的方法,确保棚内湿度符合科学标准。此外,种植人员还可以通过闷棚工作消除棚内的有害生物。操作中,应及时处理棚内杂草以及作物残体,并贴合要求进行浇灌、地膜覆盖、顶膜密封工作,闷棚中应确保时长在15天之上,且保障土壤温度在70摄氏度左右。

2.物理防治

以物理防治手段进行病虫害诱发,需要充分掌握并科学分析蔬菜病虫害问题发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大部分害虫都具备对特定频率光谱感应度过高的特性,多聚集于光谱四周。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借助特制的光谱诱杀设备进行害虫消灭工作。首先,将其妥善安置于棚内恰当位置,并借助设备自身光波进行害虫诱杀;还可以借助糖醋进行害虫诱杀,以此降低其大规模传播以及繁殖的可能性;而针对蚜虫等趋于黄色的害虫,还可以借助黄板诱杀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病虫害高发时期,种植人员可以将黄板均插在田间,确保黄板与作物上部呈20CM左右距离,以此提升害虫诱杀的概率。种植人员应密切观察黄板情况,针对已经粘满害虫的黄板应第一时间更换。

3.生物防治

首先,借助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为了切实降低棚内害虫的出现概率,种植人员应充分运用害虫天敌生物,减少害虫的实际数量。例如,针对烟粉虱,可以在棚内投放丽蚜小蜂,以此进行烟粉虱防治。针对蚜虫等害虫可以借助瓢虫进行防治。在释放利害虫天敌时,应确保数量、次数的合理。

其次,借助生物制剂,进行害虫防治。该种方式的使用最佳时期,多为病虫害发生早期阶段。如,在防治菜青虫时,可以借助苏云金杆菌等药剂进行防治。

4.化学防治

为了切实减轻病虫害问题对于蔬菜品质以及产量的危害,还应科学运用化学防治手段。种植人员应结合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实际情况,遴选具有针对性的高效低毒农药,在合适时机进行防治工作。一般情况下,多于下午、傍晚阶段用药,这一时期开展药物喷洒可以减少药物挥发,强化提升其病虫害问题改善效果。

结语:为了综合提高设施蔬菜的质量以及产量,保障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就应不断探索研究合理有效的种植举措以及病虫害防治方式,并将其融合到设施蔬菜种植以及管理之中,强化蔬菜生长日常管理的效果,促使设施蔬菜种植技术不断提升,以此为设施蔬菜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居民营收的稳步增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翠兰.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的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12):127-129.

[2]严水乔.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种子科技,2021,39(14):55-56.

[3]董军.浅析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南方农业,2021,15(11):13-14.

[4]杜高华.小议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2019(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