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自然村公路设计变更技术处理经验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钦州市自然村公路设计变更技术处理经验总结

黄德卫

灵山县农村公路改造建设所    广西 钦州  535400

早在2020年自治区就对全区自然村公路现状进行了一次调研,印发了调査提纲,制定统一登记表格,在县交通部门及各镇村干部的支持与配合下,按自然村的受益范围,逐个村进行调査摸底,列表登记。据调査统计:xxx县下辖17个镇2个街道、387个行政村24个社区,总面积3558.6平方公里。总人口163.5万人,十三五期间有121个贫困村(其中xxx镇xxx村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农村贫困人口77562人,贫困发生率4.75%。动态调整后,现有贫困人口76612人(含2016年、2017年脱贫人口,现有未脱贫贫困人口)。2019年底前,县里还没有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县里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改善。特别是群众最关心的高速路、村屯路、产业路建设。村屯路硬化率低,甚至很多贫困村屯级道路没通,群众出行困难,产业路没有,农产品在地里靠人力挑、条件好的,可以用摩托车拉,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农村电力不稳定、社会通信网络突飞猛进,而农村特别是贫困村还相对落后。调研中走访了村干部和群众,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农村自然村公路建设,应遵循“先近后远,先易后难,量力而行,分期分段”的原则。要加强技术指导,农村自然村公路的路面设置,要考虑山高、路弯、坡度大,建设难度大等特点,路面规划设计要适当放宽:公路建设需要的桥梁、涵洞,尽量不采用临时措施,要一步到位,建成永久性的桥梁和涵洞。公路的补助标准不要一刀切。对难度大的农村自然村公路公路,如山高、路弯、坡度大、材料运费较高、造价高的公路,补助标准、补助政策要适度倾斜,适当增加公里补助款额度。公路施工需要征地、拆迁、砍伐林木、果树等,县、镇要有统一政策原则,否则将会导致处理占地、占物的难度,增加施工阻力。

按照自治区交通运输厅2021年广西“乡村道路三项工程”—自然村(屯)道路通畅工程投资建议计划,xxx县2021年自然村公路建设项目共898个,总里程421公里,计划总投资约2亿元。

在自然村公路施工中,设计变更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是一种常见的情况,由于设计变更与工程的进度、质量和造价等关系密切,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止给施工造成不利的影响。设计变更是对施工图的完善和优化,变更后不能违反国家的强制性标准和行业规范,不能降低工程质量或者降低使用功能,还需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设计方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原图纸的意图,以及变更后可能产生的利弊,以供业主参考。业主综合考虑各方意见后决定是否开展变更设计,并确定变更设计方案。施工方按照经业主认可的变更设计文件进行施工。

现从工程管理方的角度对一般设计变更的成因及技术处理方法进行总结。

一、设计变更产生的原因

1.建设各方的利益诉求不同。工程项目的发承包模式多属于平行承包模式,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及监理方分属不同的单位,各单位相互独立又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当各方的利益诉求不能协调一致时,容易产生设计变更。

2.施工中岀现设计未预料到或者不可预料的情况。施工图设计属于公路建设工程的前期工作,限于设计周期及调查勘测资料的详细程度,设计成果不可能尽善尽美。在施工阶段通过更详尽的资料收集,设计变更还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

3.政策环境的变化。如果在交付施工图后,建设工程的政策环境发生变化,会产生针对政策改变的设计变更。例如:环境保护工作对工程建设的要求,引起施工工艺及工期的改变;由于建设资金增减,引起工程内容改变。

4.施工中的不可预见性。如果施工时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出现阻碍施工的社会行为,会引起工程变更。例如占地范围未能拆迁到位,无法在原地址继续施工。

二、对设计变更的技术处理

按照变更的成因,需要按照不同类别进行技术处理。

1.由于政策环境的变化或者需要增强公路的某方面功能,业主提出变更一部分施工方法,或者增加某些具体工程项目。例如:为响应环保要求,业主建议减少生石灰使用量,改由水泥代替;因为国家出台禁止使用黏土砖的规定而利用水泥混凝土砖代替;其他相关公路建设运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后,引起本项目建设单位及相关主管单位的重视,决定追加投资,提出加强安全防护设施的要求。对于此类变更,设计方可在业主书面确认修改后积极配合修改相关的图纸文件,完善相应设计。

2.施工单位因自身施工工艺限制或者建筑市场原材料限制等方面原因,提岀其他代替材料或者替代工艺。此种情况应核实原设计釆用标准,确保替代材料或工艺能够达到原设计的指标要求。例如:公路设计中通常会用到钢筋混凝土过路圆管涵,其管节需要按照一定的配筋率进行预制,如果项目管节用量较少,施工单位通常会采取外购预制管节的方法替代。由于建筑市场上的管节质量良莠不齐,配筋率及混凝土强度相差悬殊,在变更设计文件中必须明确外购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规格,应符合GB/T11836—2009标准中的H级及以上标准。

3.施工单位遇到一些设计中未预料或者不可预料的情况,需要进行变更处理。例如:施工中发现未载明的软弱土,需要进行特殊地基处理;征地过程中发生无法协调征拆的建筑物或耕地,需要改移路线;路槽开挖过程中出现地下泉水涌出,需要增加路基排水处理。通常此类设计变更所占比例较大,变更时要付岀较多的精力提出不同方案,并通过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进行综合比选,最后提出合适的变更方案。

4.设计方案不符合现场实际情况或者设计工程量错误。通常由于前期勘察时不细致或者设计过程不严谨。例如:设计涵洞管径过小,与山间沟壑瞬时流量差距过大,需要增大孔径或增加孔数;部分挖方路段边坡坡率按照硬质岩石采用较小的坡率,而实际边坡岩石属于破碎风化严重的软弱岩,按照设计坡率无法保持稳定;工程量统计错误,搞错数量级或者计量单位。

三、经验总结

结合xxx县农村公路的项目管理工作实践,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现一般设计变更占有极大比例。农村自然村公路等级较低,根据调查及年度计划,一般只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而设计变更是指对施工图进行的修改、完善等活动。一项工程出现设计变更,说明原设计图不能完全适应工程建设,并不是完美的作品,可以从以下方面减少变更的发生:

1.提高前期勘察设计资料的准确度。测量资料是设计的基础,应预留足够的勘察时间,采用多种勘察方式进行记录,包括GPS采集地形数据、以文字、照片、录像等多种记录的方式相互印证测量资料,力求测量资料的详细准确。

2.丰富设计人员的设计经验。设计人员力求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全面,并及时根据规范变动情况或施工现场的反馈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更新调整。设计单位可以定期组织集体学习规范或新工艺,并视情况对施工现场进行参观总结。

3.加强图纸审核力度。一个人的经验不论多丰富,总会有自身的局限性,釆用不同的人员进行复核审核,能够以不同的视角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工程量的准确性。通常负责复核审核的人员都是经验比较丰富的设计师,所以,加强图纸审核可以有效减少因图纸错误或方案不合理产生的变更。

四、结语

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首先分析了变更设计的必要性与变更设计发生的原因,然后分析了技术处理原则,最后提出了减少变更的发生的措施。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变更设计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如果不严加管理,则会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和造价等。所以,在施工中业主单位应重视变更工程的管理。设计单位要正视设计变更的出现,并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提高施工图设计水平,提高图纸的针对性。同时将各参建单位服务纳入实施全过程中,以施工阶段作为设计后期,利用更详尽的设计资料提出合理的建设方案,使设计变更成为施工图的合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