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对脊髓损伤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效果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对脊髓损伤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效果的研究

张子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对脊髓损伤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根据入院时间随机抽取了90例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传统组和责任组两组,前组患者均接受徒手辅助平地步行训练,后组患者均接受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将两组治疗结果中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责任组患者的步频、步幅、步速、步长、双支撑相分别为(81.95±19.60)步/min、(80.10±24.55)cm、(57.95±29.76)cm/s、(41.07±12.25)cm、(25.44±5.07)%明显高于传统组,患侧腿的支撑相、摆动相分别为(58.85±4.80)%、(41.19±4.86)%明显长于传统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责任组为93.33%明显高于传统组77.78%,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对脊髓损伤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和步行能力,改善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下肢步行机器;脊髓损伤;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

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多出现步行功能障碍,患者缺乏安全独立步行的能力,容易出现跌倒骨折、下肢静脉血栓等风险。因此,应尽早的介入患者的康复训练,改善患者步行功能障碍,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辅助脊髓损伤辅助步态训练,对于步态异常的患者有良好的训练效果,患者体力消耗小,安全性提升,在神经修复综合治疗中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将入院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的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随机抽取了90例参与本次研究,行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治疗,探讨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根据入院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中随机抽取了90例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传统组和责任组两组。传统组45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在36-66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3.20±12.30)岁,病程均值为(20.50±5.20);责任组45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在35-67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4.48±13.20)岁,病程均值为(20.33±5.24)d。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传统组给予徒手辅助平地步行训练,辅助量为保证步行不出现停滞下的最小辅助量,并随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逐渐减少。训练时间均为 20 min/次,每次训练5次,连续训练8周。责任组患者均接受AiLegs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注册证编号:京械注准20182260230;生产单位: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该机器人由由机械本体(包含腰杆、腿杆、足底、驱动装置)、设备控制器、绑带组成,患者与机器人具有更充分的互动协 调配合,能够充分的调动全身的运动,平衡和协调运动能力,提升康复运动效率。机器人可以精细化控制,提供适应不同病程不同病种的步态训练,根据不同身高患者的精准快速适配,适合不同患者的个性化运动需求,设置步速为4.3s/步,步态中髋关节角度范围为伸20°,屈29°;膝关节角度范围为伸0°,屈53°。训练时间均为 20 min/次,每周建议训练10次,上午下午各一次,传统组和责任组均接受8周的康复训练。

1.3评价标准

①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②记录步频、步幅、步速、步长、双支撑相以及患侧腿的支撑相和摆动相

1.4统计学处理

综合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软件版本为SPSS22.0,结果均符合正态分布,卡方对所有的计数资料进行计数验证,用均数±标准差表达分析结果,数据的比较检验结果用t来表示。当P>0.05时说明研究的同类数据的比较结果不明显;而当P<0.05时说明同类数据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

2结果

2.1分析比较两组的步态参数

责任组患者的步频、步幅、步速、步长、双支撑相分别为(81.95±19.60)步/min、(80.10±24.55)cm、(57.95±29.76)cm/s、(41.07±12.25)cm、(25.44±5.07)%明显高于传统组,患侧腿的支撑相、摆动相分别为(58.85±4.80)%、(41.19±4.86)%明显长于传统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如表一。

表一 两组的步态参数比较

项目

传统组

责任组

T值

P值

步频(步/min)

71.03±24.33

81.95±19.60

-3.589

0.002

步幅(cm)

62.98±22.16

80.10±24.55

-4.865

0.000

步速(cm/s)

40.44±25.80

57.95±29.76

-5.236

0.000

步长(cm)

31.02±11.48

41.07±12.25

-4.756

0.002

双支撑相(%)

31.35±8.52

25.44±5.07

3.625

0.003

患侧腿步行周期(%)-支撑相

63.45±6.47

58.85±4.80

2.435

0.028

患侧腿步行周期(%)-摆动相

36.60±6.54

41.19±4.86

-2.365

0.029

2.2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责任组为93.33%,传统组为77.78%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如表一。

表二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责任组

45

26(57.78)

16(35.56)

3(6.67)

42(93.33)

传统组

45

18(40.00)

17(37.78)

10(22.22)

35(77.78)

X2

--

--

--

--

6.521

P值

--

--

--

--

<0.05

3讨论

脊髓损伤的致病原因多样,包括多为长期物理性磨损、压迫等因素导致,例如交通事故或是高位跌落等原因,此外,脊髓血管病、脊髓肿瘤和炎症也可能导致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发病后,要及时给予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后进行功能康复训练。脊髓损伤患者常伴随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可能导致患者瘫痪,出现损伤面以下肢体截瘫,患者无法正常直立行走,极大的影响日常的生活。临床上患者出现脊髓损伤导致的步态异常后,常采用步态训练方法控制病情加重,帮助患者适应病后生活,修复神经系统,改善下肢功能。在步态训练中,首先要进行直立适应性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步行功能,适应性训练过程中注意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出现,对于肌力差的患者,可以借助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辅助训练,以自然行走步态,以真实行走方,支撑并带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规避患者摔伤的危险性,减少体力消耗,重复训练直至顺利完成步行。

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存在步行能力受限的情况,步行能力降低,主要体现在步速下降、步长缩短、步频较小等方面,临床中多采用步行训练、跑步机训练等常规康复训练。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能够对患者肢体进行肌肉力量的测试,为患者提供 50%~60% 的体重支持,通过引导力、步行速度、减重支持量等方面有着精确的控制,实现不同的训练强度,有利于提高患者步行稳定性。通过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来逐渐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适应能力提高,肢体协调性和对称性逐渐提高,改善了患者独立行走的能力,通过长期的训练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责任组患者的步频、步幅、步速、步长、双支撑相分别为(81.95±19.60)步/min、(80.10±24.55)cm、(57.95±29.76)cm/s、(41.07±12.25)cm、(25.44±5.07)%明显高于传统组(71.03±24.33)步/min、(62.98±22.16)cm、(40.44±25.80)cm/s、(31.02±11.48)cm、(31.35±8.52)%,患侧腿的支撑相、摆动相分别为(58.85±4.80)%、(41.19±4.86)%明显长于传统组(63.45±6.47)%、(36.60±6.54)%,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责任组为93.33%明显高于传统组77.78%,差异较为明显(P<0.05)。说明在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步频、步幅、步速、步长、双支撑相以及患侧腿的支撑相和摆动相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效果优于行辅助站立位下肢踏步训练,通过提高训练速度、训练时长及周期等方式有效改善的患者的步行能力,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改善了下肢功能障碍,调整训练速度以达到高效且安全的效果。

综上所述,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对脊髓损伤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效果确切,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安全系数大大提升,有效辅助神经修复治疗过程,患者训练效率提升,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大大提升,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促进了病情的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让让,孟纯阳.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21,44(06):447-451.

[2]陈登钟,苏小燕,黄祖成.下肢机器人步态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03):7-9+16.DOI:10.19787/j.issn.1008-1879.2021.03.003.

[3]程雪,张韬,白定群,彭晓华,余和平.A3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慢性期脑卒中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效果的初步研究[J].华西医学,2020,35(05):579-584.

[4]刘畅,郄淑燕,王寒明,谭建.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06):696-700.

[5]李冰,卞立,黄澎.A3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2):1142-1145.

[6]丁文娟,郑蒙蒙,梁成盼,黄澎.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0):929-93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