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构建医药产业创新生态加速崛起全国一流的中华药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全面构建医药产业创新生态加速崛起全国一流的中华药港

 ,范文杰,李婧源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要:为加快实现“港城特色、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华药港建设愿景,进一步深化中华药港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分析中华药港建设的现状、特点和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对标上海、苏州等地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示范,提出中华药港建设的发展思路与路径建议。本文以产业创新生态理论为基础,以中华药港建设为研究对象,探索其产业规划、招商引资、科技创新、金融支撑、招才引智、产业环境等方面的引导性建议。

关键词:连云港市,中华药港,产业集聚,招商引资,产业生态

前言:建设“港城特色、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华药港,是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中华药港载体建设加速推进,运营体制加速完善,服务平台加速搭建,药港品牌加速打造,奠定了中华药港未来发展的基础。对比美国波士顿、瑞士巴塞尔以及上海、苏州、成都,中华药港的发展还面临产业结构单一、招商引资较慢、创新平台不足、人才引留困难、金融支持缺乏等困难与挑战。要加快实现中华药港崛起,建议从六个方面探索求突破。

一、进一步深化产业研究

一是完善规划布局。中华药港30平方公里 “一区两园”规划已运行10余年,亟需结合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等实际情况进行回头看,梳理制定新形势下生命健康产业布局引导方向,清理盘活相应落后产能,提高土地集约节约使用率,以规划引领医药产业升级迭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明晰产业定位。稳住现有优势板块,针对化学创新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重点板块,培养新药上市梯队做大做强。扩展中期成长板块,针对重组蛋白质药物、细胞药物、体外诊断仪器、骨科植入体及耗材,外引内培,形成新的产业板块。配套急需延伸板块,针对药物包装、制药装备、医药服务、冷链物流板块,招引生产商和服务商来区,迅速壮大产业集群。

三是制定产业名录。要梳理名册,与各类协会、商会对接,梳理出央企、民企500强以及独角兽的名单,作为招商引资的目标。要挖掘重点,在综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投资欲望等多方因素后,找出一批有意向、能投资、可落地的招商目标。要持续更新,定期更新名录,动态调整产业细分领域、更新项目库,画准“招商地图”。

二、进一步创新招商机制

一是改革招商机制。突出竞争性,拿出拼、争、抢的狠劲,在项目招引上发力,不断提升中华药港的竞争力。突出能动性,探索推进招商三人组模式,把招商工作扎扎实实做出成效。突出专业性,不断提高医药产业招商人员的专业素养,能与专家对话。

二是创新招商方式。精准靶向式招商,深入研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产业转移趋势,精准针对企业需求制定投资方案,靶向出击,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性。资本注入式招商,打造“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闭环,拓展“空间+金融”服务链,顺势导入产业项目。收购兼并式招商,采取转让股权方式,盘活区内中小企业成为大企业。同时反向投资,对外地企业直接买断控股权,整体搬到中华药港。以商引商式招商,以本土骨干企业为媒介,分析梳理为之服务和配套的公司,招引到中华药港建设新项目,降低企业成本,完善园区配套。

三是优化招商考核。项目周期考核,建立项目全周期的考核机制,对招引项目包干至达产达效,提高招商的最终成效。项目成效兑现,按照产业项目、研发平台、总部经济等分类,分别计提固定资产投资或营业额的百分比,作为对招商团队的物质奖励。政治待遇鼓励,在行政待遇上有所倾斜,进一步激发招商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

一是强化政府引导。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一企一策全力挖掘全区科技型医药企业。推动产学研深度对接,组织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高校院所开展技术对接活动。开展科技助企服务,组织企业申报省级成果转化、重大研发计划、科学技术奖等各类科技项目,帮助企业争取享受各级医药政策奖励。

二是打造公共平台。重点推动设立院士工作站1个,打造国家级医药领域创新平台1个、省级医药领域创新平台1个。至“十四五”末,重点建设具有研发、孵化、交易等综合功能的花果山医学科学中心,引领全市医药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三是推动企业创新。开展医药创新型企业三年培育计划,构建创新型企业成长后备梯队。加大医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实力度,鼓励企业加快研发。建设医药企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载体,确保大中型药企研发机构覆盖达95%以上。

四、进一步筑牢金融支撑

是建立中华药港市场化算账意识。探索设立财政资金、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产业引导基金,在基金层面推动财政资金向国资及社会资本合理让渡超额收益,解决相关矛盾、理顺投资关系,助力中华药港医药产业引导基金做大做强。

二是找准医药产业政策与中华药港的契合点。定期对医药产业项目进行评估,制定和完善合理的金融支撑方案,引入龙头企业,做好医药产业培育。特别是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上,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优化招商流程,实现金融生态的良性发展。

是组建专业招商研究服务团队。发挥好5支现有产业基金的杠杆作用,强化招引项目投资前期各项尽职调查。进一步提升尽职调查的全面性和专业性,建立专业的财务和法律的机构,组成专业的尽职调查团队专项服务于招商引资工作。

五、进一步推进招才引智

一是汇聚一批高级管理人才。扎实做好医药企业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建设服务工作,推动医药产业科学家向企业家转变。重点是吸引留住海外高端人才,除在科研方面提供起步资助帮扶措施外,生活方面也应为子女入学、医疗健康等方面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保障。

二是广纳一批高级研发人才。统筹引进“双一流”高校医药资源设立医药实验室,或共同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平台建成后,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重点培养生物药、生物技术方面人才,促进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合作,提升中华药港医药创新力。

三是储备一批高级技工人才。探索建立医药复合人才培训基地,与高校院所紧密对接,优化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方式,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变化适时调整,及时调整新兴交叉学科设置。更加突出复合型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教育培养模式、明确职业发展计划、匹配政策倾斜措施等。

六、进一步完善产业环境

一是更优更全的政策体系。除在土地供应、厂房租赁、科技、财税、人才等普惠政策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之外,不断优化中华药港高质量发展意见,对支持发展的医药相关品种、公共服务平台、产品国际化、招引龙头企业等方面进行奖励和补贴,真正让政策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二是更专更精的产业服务。强化服务的专业性,建立中华药港项目专家评审机制,制定企业入驻服务管理办法,实现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常态化。稳步推进“政产学研”合作,着力搭建药物检测、注册申报、现场核查、人才培训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服务的深度、广度和专业度。夯实产学研紧密合作,争取高校、科研院所来区设立医药研究院或分支机构,培养专业人才、促进成果转化。

三是更广更多的专业交流。不断深化与全国大健康产业园的交流对接,举办政策解读、技术交流、政企对话等沙龙活动,宣传中华药港产业政策。着力搭建生物医药领域交流合作平台,引进高层次专业化培训。深入挖掘特色、提炼经验,辐射带动中华药港产业集群发展,树起中华药港第一品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38页

[2]曹慧莉 魏国旭 2022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形势展望 《科技中国》2022年1月第1期

[3]俞静.全球城市视角下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布局规划思考

[4]苏州市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强链补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5]连云港市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6]关于印发《中华药港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7]关于推进中华药港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试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