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胃痛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2
/ 2

中医对胃痛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敬正刚

南部县升钟中心卫生院   四川南充  637387

我们身边的胃痛患者不少,但是究竟胃痛起来怎么办?即便感到胃痛了简单忍耐一下就过去了,但会很大程度上危及身体健康。中医治疗胃痛我们当前也比较常见,效果如何?我们来讨论一下。

1中医治疗胃痛有哪些方法?

(1)中药疗法

主要表现为胃部剧烈疼痛,遇寒痛感会增加,遇热则会减轻,舌苔显出淡淡的苔白,脉象沉且弦。治疗药粥方:取20g生姜、10g大枣、100g粳米、15g葱白和适量红糖。去掉大枣核,然后用粳米淘洗,之后置入锅中,往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成粥,粥熟时再往里依次加红糖、姜、葱末,紧接着煮5min即可温服,服药分两次进行,每天服用一剂,可以起到温胃散寒止痛的作用。

  ①伤食胃痛

主要表现为胃痛且感到胃部胀满,按压痛感难受,胃胀且有较明显的反酸呕吐的症状,吃东西时痛感增加,舌苔厚且黏腻,脉象弦滑。治疗药粥方:取10g鸡内金、10g莱菔子、100g粳米。第一步把鸡内金和莱菔子炒黄,然后研成粉末状备用,紧接着把粳米淘洗干净以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粥,待粥煮熟时再往里加鸡内金、莱菔子末,之后再煮5min便可完成,一剂粥方分两次温服,每日一剂,可以起到消食且化解积食及止痛的作用。

  ②寒凝胃痛

主要表现为剧烈胃部疼痛,遇寒痛感增加,遇热痛感减低,患者会呕吐清水且舌苔淡白,脉象比较沉弦。可取药粥方:取20g生姜、10g大枣、100g粳米、15g葱白、适量红糖。去掉大枣核后,用粳米水淘洗然后置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成粥,待粥煮熟后依次往锅中加入姜末、葱末和红糖,之后再在锅里煮5min便可完成,药剂分两次温服,每天一剂,可以起到温胃、驱寒、止痛的作用。

③气滞胃痛

主要表现为胃胀胃痛,甚至痛感连两根肋骨,患者情绪有波动时痛感会增加,且伴有嗳气胸闷症状,食欲减退,舌苔泛出薄白,脉象属弦。治疗药粥方:方取15g玫瑰花、100g粳米、15g佛手。把玫瑰花和佛手切成细丝,然后用粳米水淘洗之后置入锅中,后再加入适量盐来调味,药方可分两次进行温服,每天一剂,可以起到疏肝理气、缓解胃痛的作用。

  ④火热胃痛

表现为胃部反酸发热疼痛,且痛感急迫,痛不能按压,顿感口渴,便干且小便短而黄,舌头泛红且舌苔发黄,脉象弦数等。治疗药粥方:方取30g蒲公英、100g粳米、15g百合和50g冰糖。第一步把蒲公英洗干净,置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经煎煮30min左右将内部残渣去掉留下粥药汁,紧接下来淘洗粳米、百合,往里倒入药汁,用文火煮,等到粥煮熟后再放入冰糖将其煮化,方分两次温服,每天服用一剂,可以起到清热止痛的作用。

⑤淤血胃痛

表现出胃部胀满疼痛,有如刀绞一般,将疼痛部位固定按压痛感难忍,长期难愈,舌苔泛有淤点和紫暗状,脉象较涩。治疗药粥方:方取20g山楂、100g粳米、10g桃仁、适量红糖。第一步给山楂去核,给桃仁去皮,后把淘洗粳米后置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煮粥,待粥煮熟后加入红糖煮化即可,方分两次温服,每天一剂,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⑥脾虚胃痛

表现为胃部有隐隐作痛感,且疼痛不间断,遇暖有所缓解且按压可缓解,腹部饥饿会痛感增加,进食时疼痛感减弱,偶有泛清水症状,便溏且薄,舌质淡白,脉象沉细。治疗药粥方:可取20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0g桂枝、100g粳米及10g干姜以及适量饴糖。第一步先把所取药材全部洗净,然后再往锅中加入适量水煎煮30mon左右之后将药汁留下来,紧接着洗净粳米后放入药汁,用文火来煮粥,粥煮熟后再适量加入饴糖,待煮片刻沸腾之后便可服用,分两次温服,每天服用一剂,可以起到健脾、暖胃、缓解疼痛的作用。

(2)按摩疗法

  ①揉内关:内关穴处于人体手腕的正中间位置,和腕部横纹约距离三个横指左右(指将三只手指合并宽度)的地方,穴位处于两根手筋中间处。使用拇指定位揉按36圈,然后再将两只手交替重复揉按,若遇到疼痛发作患者时可以增加揉按次数至200次。

②缓解胃痛点按足三里:该穴位处于膝盖周边际下方三寸(如同合并四根手指的宽度),位处胫骨与腓骨中间。用两只手拇指尖端以点按的方式按压足三里穴,一般按压频次为36次,若遇到病发疼痛患者则可以增加至200次,且施用手法可以重一些。

③揉按腹部:双手交叉,男性右手置于上方,左手置于下方;女性则相反。围绕肚脐揉按腹部并按顺时针画太极图36圈,逆时针36圈;可起到消痛止胀的作用,且能增加食欲。

2中医治疗胃痛的效果如何?

中医治疗脾胃病优势明显,特别针对一些消化道疾病患者尤其管用。研究证明,中医药还有助于改善胃功能异常等疾病。很早以前,中国传统的中医就已经展开了关于胃脘痛的研究工作,且包括现代医学在治疗脾胃疾病时(包括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胃痉挛、胃癌、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胰腺炎以及一些肝胆疾病等)主要表现出上腹部疼痛病症,均能够参考中医学的药方施以辩证治法,当然此间不少疾病均表现出急性、剧烈性疼痛,比如胃痉挛、胰腺炎、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等造成的“胃脘痛”,对此必须尽早干预治疗。

中药调理胃疾病效果也颇佳,原理是按患者出现胃痛的类型有针对性地施用辩证治疗,我们常见的临床用中成药包括香砂六君丸、香砂养胃丸、补中益气丸等。香砂养胃丸可以用于脾胃虚弱或者消化不良诱发的胃痛腹胀以及反酸水等病症问题,本身此药就具有健脾和胃、补气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因脾虚气滞导致的腹胀、嗳气、腹痛等病症。另外补中益气丸能够补中益气,主要用于治疗由脾胃气虚导致的腹部胀痛疲乏无力等。虽然中药调理胃病效果甚佳,但若能配合西药一起服用,效果会更好,注意要遵医嘱用药。

3中医治疗胃痛有哪些不良反应?

临床上发现有些患者在服用了中药之后会有胃痛的迹象,原因是什么呢?应该怎么办?中医讲求“整体调理、辩证施治”,且用药时包括“臣、君、佐、使”等几种不同的用药方法。比如,中药栀子有清三焦之火的作用,但部分患者服用此药以后会有腹痛感,或者少数患者会表现出腹泻,停药后基本就能有所缓解。假如患者因病不可停药,则可以适当地加服一些健脾止泻、理气止痛的中药,也可以服用炒栀子,就能有效消解中药副作用。另外像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患者来说,服用利尿药时担心会伤阴,因此需要加入养阴的中药,以有效缓解伤阴带来的副作用。

当然,服用中药后有腹痛感,应该第一时间反省是不是自己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或者自己本身就有某种疾病引起这种病症的,如为药物所致,需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