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率及高危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6
/ 2

 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率及高危因素分析

郎若娟

黑龙江省伊春市大箐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 伊春153106

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率和相应高危因素。方法:对2018.01-2021.12区间收集整理我县医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选取,筛查其200例一级亲属作为研究组,同时以2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比组,分析一级亲属患病率和相应高危因素。结果研究组耐糖量降低、空腹血糖受损以及糖尿病发病率均较对比组更高(P<0.05)。研究组腰围、BMI、DBP、SBP、FBG、2hPG、HbA1c、TC、TG、LDC-C均较对比组更高,HDL-C较对比组更低(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率明显较健康体检者更高,且腰围、BMI、DBP、SBP、FBG、2hPG、HbA1c、TC、TG、LDC-C等均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需加强环境、诱发因素的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患病率;高危因素

2型糖尿病也叫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主要分型之一,约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1]。目前,医学领域对2型糖尿病病因、发病机制仍然认识不足,多项研究普遍认为和遗传因素存在密切关系,具有一定遗传倾向,若父母患有2型糖尿病时,会增加一级亲属2型糖尿病风险[2]。为此,本研究对2018.01-2021.12区间收集整理我县医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选取,分析200例一级亲属2型糖尿病患病率和相应高危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8.01-2021.12区间收集整理我县医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选收治的取,筛查其200例一级亲属作为研究组:男104例、女96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75岁,均值(54.26±10.38)岁;同时以2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比组:男102例、女98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5岁,均值(53.96±10.1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安排专门调查员对两组患者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史以及饮食因素和糖尿病家族史等,同时,对两组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以及血糖和血脂等进行测量和记录。

1.3 观察指标

1.3.1 统计计算两组糖尿病发病率:包括耐糖量降低、空腹血糖受损以及糖尿病。

1.3.2 测量记录两组各项指标水平:测量记录腰围、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水平[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C-C)]。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4.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糖尿病发病率比较

研究组耐糖量降低、空腹血糖受损以及糖尿病发病率均较对比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糖尿病发病率比较(n,%)

组别

n

耐糖量降低

空腹血糖受损

糖尿病

对比组

200

8(4.00%)

2(1.00%)

16(8.00%)

研究组

200

39(19.50%)

25(12.50%)

68(34.00%)

2

--

23.169

21.011

40.747

P

--

0.000

0.000

0.000

2.2 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腰围、BMI、DBP、SBP、FBG、2hPG、HbA1c、TC、TG、LDC-C均较对比组更高,HDL-C较对比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组别/指标

对比组(n=200)

研究组(n=200)

t

P

腰围(cm)

76.44±8.05

85.29±8.98

10.378                    

0.000

BMI(kg/m2

22.67±1.78

24.35±2.12

8.583

0.000

DBP(mmHg)

80.42±5.33

85.78±6.65

8.894

0.000

SBP(mmHg)

124.26±10.31

133.51±12.75

7.978

0.000

FBG(mmol/L)

4.41±0.95

6.06±1.32

14.348

0.000

2hPG(mmol/L)

7.30±2.05

9.38±2.58

8.927

0.000

HbA1c(%)

5.64±0.63

7.01±0.82

18.736

0.000

TC(mmol/L)

2.15±0.55

4.28±1.12

24.141

0.000

TG(mmol/L)

0.74±0.15

1.59±0.46

24.845

0.000

LDC-C(mmol/L)

2.11±0.55

2.86±0.71

11.810

0.000

HDL-C(mmol/L)

2.36±0.62

1.25±0.28

23.075

0.000

3 讨论

2型糖尿病在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关于本病的病因临床尚无确切定论,普遍认为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多基因复杂性遗传病[3]。近年来,受老龄化进程加快、生活方式改变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大幅递增趋势,且患病群体年龄趋向低龄化方向发展[4]

本次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率为34.00%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的8.00%(P<0.05)。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患糖尿病风险会大大增加,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平时需加强血糖监测,做好相应预防措施,如定时定量进餐,忌食用高油、高盐、高脂肪的食物,并限制摄入味精、酱油、调味酱、腌制品以及添加糖等,以防外在因素诱发2型糖尿病[5]。本次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腰围、BMI、血压水平、血糖水平以及血脂水平(TC、TG、LDC-C)均较健康体检者更高。提示超重或肥胖、长期不良生活方式(高糖、高脂饮食等)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等可进一步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和几率[6]

综上,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发生糖尿病的几率较高,同时,腰围、BMI、血压水平、血糖水平以及血脂水平等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发生糖尿病的主要高危因素,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需加强环境、诱发因素的预防和控制,以期最大程度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罹患糖尿病的几率。

参考文献

[1]蒋艺兰,鲍家军,朱蓓,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0(06):577-578.

[2]戴霄红,潘善军.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特点及其高危因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9,35(04):543-545.

[3]陆凤,张洁,何青芳,等.浙江省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流行现状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9(01):30-36.

[4]王燕,丁志良,闵寒,等.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筛查及高危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3):2560-2562.

[5]冯玉欣,胡宝辉,赵希兵.某市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09):1088-1090+1117.

[6]赵希兵,胡宝辉,冯玉欣.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率及高危因素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07):728-729+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