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3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陈莲美

厦门市仙岳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9

【摘要】目的  探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在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民政病区住院的100名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精神病人生存质量问卷(QOL-P),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量表(SSMI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QOL-P总评分及各量表评分均高于常摸(P<0.05);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能力呈显著相关。结论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稳定期;精神分裂症;自我管理;生存质量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具有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无意识及智能障碍[1]。本病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多迁延。精神分裂症可见于各种社会文化和各个社会阶层中,临床症状多样复杂。尽管近十几年抗精神病药物不断发展,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反复发作仍然常见,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独立生活能力产生破坏性影响带来了社会功能受损、就业率低、生活处于被隔离状态[2]等一系列负性结局,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目前自我管理已在其他多种慢性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研究通过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自我管理与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试图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现状和影响因素,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自我管理能力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16年1月至5月在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民政病区住院的100名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22-65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2)病情处于稳定期,接触合作。(3)能阅读和填写问卷,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4)有自知力且自愿参加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躯体疾病者,如严重的心、肝、肾、神经系统疾病及脑气质性疾病或智能障碍者。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  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等,临床资料由研究者查阅患者电子病历填写,包括患者诊断、病程等。

(2)精神病人生存质量问卷(QOL-P)  该量表是由潘润德设计的自评量表,作为评定精神病人生存质量的评定工具。参照WHO对生存质量内涵的界定选择条目,分生理、心理、社会和症状四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定法,各等级描述词参考WHOQOL-100 采用心理测定中广泛使用的形容词[3]。以1分(没有)到5分(一直有),有些条目为反向记分,5分(极不满意)到 1 分(非常满意),各维度与总量表分分别以累积得分法计算,分数越低,生存质量越高。此量表对精神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4]

(3)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量表(SSMIS)  该量表是2012年邹海欧等[5]在挖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上研发的,共包含6个因子,33个条目,分别为:服药依从性(4个条目),药物管理(5个条目),症状管理(7个条目),维持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5个条目),利用资源及支持(6个条目),自我效能(6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5级Likert评分(0-4分),得分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好。SSMIS对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变的测评敏感,具有较好的反应度[6]

1.2.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者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称的精神科临床护理人员,并掌握调查问卷使用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征得本人同意,向其解释调查研究的目的、意义、填写方法及详细解释问卷的内容及要求。调查过程中严格按问卷的指导说明及条目进行,调查时要求精神疾病患者独立完成,对于文化程度低的不能独立完成者,由问卷调查者协助填写完成。要求受试者现场完成,调查者当场验收。本研究共发放资料100份,有效100份,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 2003及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病人一般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精神病人生存质量问卷采用精神分裂症自我管理量表及各维度分值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和person相关分析等来进行统计描述。

结果

2.1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资料

项目

例数(%)

项目

例数(%)

性别

50(50)

病程

0-10

25(25)

50(50)

11-20

37(37)

婚姻

已婚

25(25)

20年以上

38(38)

未婚

69(69)

吸烟史

10(10)

离异

6(6)

90(90)

文化

文盲

3(3)

饮酒史

2(2)

程度

小学

26(26)

100(100)

初中

56(56)

性格

内向

71(71)

高中/中专

11(11)

外向

29(29)

大专及以上

3(3)

是否

6(6)

年龄

20-30

11(11)

独生子女

94(94)

30-60

86(86)

疾病

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18(18)

60岁以上

3(3)

类型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58(58)

宗教

0(0)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24(24)

信仰

100(100)

2.2精神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自我管理得分情况

表2  患者生存质量表(QOL-P) 与自我管理量表(SSMIS)各维度得分情况

项目

数值x±S)

因子

数值(x±S)

生理维度

1.92±1.23

服药依从性

3.61±2.86

心理维度

2.10±1.64

药物管理

2.37±1.59

社会维度

0.87±0.41

症状管理

1.24±0.98

症状维度

4.06±2.89

家庭社会功能

2.53±1.76

利用资源和支持               

1.71±1.69

自我效能

2.48±1.73

2.3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自我管理的相关分析 

以(QOL-P)总评分及其各维度评分与SSMIS的六个维度进行person相关分析,见表3。

表3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与自我管理相关分析

SSMIS

相关系数r

QOL-P

生理维度

心理维度

社会维度

症状维度

服药依从

0.38

0.63

0.23

0.16

-0.36

药物管理

0.28

0.13

0.35

0.32

-0.16

症状管理

0.18

0.40

0.16

0.25

-0.25

家庭社会功能

0.23

0.14

0.20

0.27

-0.19

利用资源及支持

0.36

0.16

0.28

0.17

-0.30

自我效能

0.25

0.19

0.23

0.15

-0.16

注:P <0.05

讨论

3.1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生存质量概况

世界卫生组织把生存质量定义为:个人在其所处文化和价值系统的背景下,参照自己的目标,期望和关注,自己生活状态的感受与评价。生存质量的这一定义注重个体否认主观生存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测量结果反映的是个体对现实与期望间的差别感受[7]。这种差距越大,生命质量就越差。而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自我管理状况,由于精神病的复杂及传统观念的束缚,精神病患者常常受到严重的歧视,作为被歧视与被排斥的患者在公共歧视的过程中,其外部的负性态度内在化,感到无法自我管理或相信自己与别人不同,形成自我贬低价值。这种态度是在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并最终表现为对实际自我的接纳程度。自我评价是对实际自我的认知觉察及判断、自我接纳和在情感上、态度上对实际自我的悦纳。无论自我评价还是自我接纳都受理想自我的主导和制约,但自我评价不能完全等同于自我接纳。譬如,自我评价低者可以是自我接纳的,而自我评价高者也可以是自我不接纳的。当自我不接纳时,就会在心理上出现劣等感,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因为神经症病人人格特点之一就是理想自我对实际自我的歪曲和排斥,导致对实际自我的不接纳。而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的最大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使病人对实际自我采取接纳的态度并逐渐发展和完善实际自我,最终达到人格的重建和完善。而本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较高的病耻感水平,有较多的病耻感经历。这就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低下和受歧视的普遍性。

3.2精神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自我管理的相关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精神病,病程迁延,间隙发作,需要反复住院治疗,随着病程进展患者逐渐出现精神衰退、生活质量下降。自我管理能力是个体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健康教育改善或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提高社会支持系统作用,使患者得到必要的社会支持,减少疾病复发和致残率,促进和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除了症状和不良反应维度外,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都与SSMIS各维度呈正相关(P <0.05)。有研究表明,确保患者维持合理用药是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主要机制之一。患者通过对药物的管理,掌握一些与药物相关的基本知识可以促使患者坚持服药、及时识别复发的早期信号,并相应地作出反应。缺乏对精神症状的管理能力的老年精神分裂患者,不能及时识别疾病的复发,不能及时控制症状,患者承受较大的压力、刺激或歧视等,大多数认为有无这种能力并不重要,忽略了维持社会功能能够使患者适应正常的社会活动,从而决定了患者的情感、对社会和生活的态度。一旦掌握了自我管理的技能,患者便能够和医护人员一起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进行决策,能够发挥患者现有的剩余能力,并通过自我的学习及训练,使自我具有代偿性的生活技能。因此,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小结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的年龄、婚姻状况、病程、住院次数等均会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生存质量产生影响;提示精神卫生工作应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各种干预措施使患者正确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努力消除其主观因素,同时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促进社会公众了解精神疾病,消除人们的消极刻板印象,减少歧视和偏见;通过精神卫生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开展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帮助社会、公众正确对待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寻找机会,使患者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并且融入社会生活中,共同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刘哲宁.精神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

[2]黄龙兴,王东明.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J].宜春医专学报,2001,13(2):138.

[3]方积乾,万崇华,史明丽,等.生存质量研究概况与测定量表[J].现代康复,2000,4(8):1123-1126.

[4]万崇华.常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介[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8(2):155-157.

[5]邹海欧,李峥,王红星,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1):51-56.

[6]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2-20

[7]曹新妹.实用精神科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

第一作者简介:陈莲美,出生于1987年-6月-18日,女,汉,福建漳州,仙岳医院3区,主管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精神科护理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