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周玮,高建峰

江苏淮安  淮安曙光医院  223200

摘要:目的 比较对硬核白内障的治疗中应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效果以及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效果。方法 严格筛选研究对象140例,均为经本院诊断为硬核白内障的患者,且研究期间一直在本院接受治疗。将患者分成两组,分组方法为随机,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一组为超声组,采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一组为小切口组,比较效果。结果 小切口组术后1个月的视力水平、眼压与超声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但术后1个月的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超声组(p<0.05)。小切口组术后出现7.14%(5/70)的并发症,相比超声组18.57%(13/70)的发生率,小切口组明显更少(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眼压等指标,但应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患者的角膜散光度会更优异,而且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可推广。

关键词: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

引言:

白内障是因晶状体代谢出现紊乱而致其浑浊且视力下降的一种病症,有先天、后天之分,以后天性白内障较为常见,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会随之增加。白内障的治疗难以通过保守的药物治疗痊愈,大多数都需要采取手术方案,但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手术不止一种,比如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再如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等,临床上均较为常用,为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本文对两种手术方式的应用及疗效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本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间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40例,入院后经裂隙灯检查等确诊疾病,对于本次研究事项,患者知情且自愿,排除精神障碍、配合度低、合并眼部感染、眼部手术史、中途退出研究等条件。随机将患者分为数量皆为70例的两个小组,超声组男37例,女33例,单眼患病40例,双眼患病30例,年龄50~78岁,平均(63.59±2.47)岁,39例患者硬核分级为Ⅲ级,31例患者的硬核分级为Ⅳ级;小切口组男36例,女34例,单眼患病41例,双眼患病29例,年龄51~79岁,平均(64.12±2.45)岁,38例患者硬核分级为Ⅲ级,32例患者的硬核分级为Ⅳ级。比较超声组和小切口组的基本资料,未呈现明显差异(p>0.05),可研究。

1.2方法

超声组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首先对患者泪道及结膜囊进行充分的清洗,并使用适量的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然后帮助患者摆放好仰卧位,实施眼部麻醉,麻醉见效后,在11点位作3mm长的巩膜隧道切口,取适当大小的隧道刀从隧道切口刺入前房,将黏弹剂注入前房,随后进行直径约6mm的环形撕囊,再进行水分离、水分层等处理,用超声乳化技术将晶状体核吸除[1]。接下来,注吸残留的皮质,将黏弹剂注入,再将人工晶状体置入并调整好位置,将残留的黏弹剂吸除后,水密切口,最后对术眼进行包扎。

小切口组开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前实施与超声组相同的泪道清洗、体位指导及麻醉处理等,取巩膜后方12点位,作反眉状外切口,长度约7mm,再通过该切口在角膜缘内的透明角膜处作内切口,长度约1.5mm,却合适大小的隧道刀经外切口刺入前房,然后注入适量黏弹剂,进行环形撕囊,直径与超声组相同,行水分离、水分层处理后,游离晶状体至前房,将内切口扩大,置入圈套器,娩出晶状体,然后对皮质进行抽吸,再注入黏弹剂,将人工晶状体植入,调整位置,将残留的黏弹剂充分吸除,最后包扎[2]

1.3观察指标

临床指标:术后1个月检查以下指标,眼压以压平式眼压计检测,视力水平以小数记录视力表测验,角膜散光度以电脑验光仪检测。并发症:术后出现角膜水肿、虹膜粘连等症的几率。

1.4数据分析

依据研究真实情况,采集完整数据,以SPSS20.0分析,临床指标以(x±s)表示,率以(%)表示,分别是t、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临床指标:超声组术后的视力水平及眼压水平与小切口组仅有微小差异(p>0.05),但角膜散光度显著高于小切口组(p<0.05)。见表1。

表1 超声组、下切口组术后1个月临床指标对比(x±s)

组别

n

视力

眼压

角膜散光度

超声组

70

0.87±0.18

12.19±1.71

1.29±0.20

小切口组

70

0.89±0.20

12.20±1.69

0.90±0.16

t

0.82

0.69

9.13

p

>0.05

>0.05

<0.05

2.2并发症率:小切口组出现并发症7.14%(5/70),超声组共计18.57%(13/70),小切口组数据更低(p<0.05)。见表2。

表2 超声组、小切口组术后并发症率比较[n(%)]

组别

n

角膜水肿

前房出血

晶状体移位

虹膜粘连

后囊膜破裂

发生率

超声组

70

4

2

2

3

2

13(18.57)

小切口组

70

1

1

1

1

1

5(7.14)

x2

16.32

p

<0.05

3、讨论

对硬核白内障的治疗中,手术的选择至关重要。在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案中,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优势主要包括创伤小、手术快等方面,只是当晶状体核硬度过大时,就无法反射红光,手术过程中眼部组织会受到超声所致热效应等影响而被损伤,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几率。相比之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越来越成熟,由于切口较小,因此创伤性也比较小,而且该手术的内、外切口在不同的平面内,术后无须缝线,借助巩膜张力可促使切口自闭,对角膜的损伤性小,有利于角膜散光度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少[3]。研究中,小切口组与超声组在视力改善、眼压改善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但角膜散光度改善方面小切口组的效果更理想,同时小切口组并发生率较低(p<0.05)。

综上所述,硬核白内障实施手术治疗时,建议首选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疗效、安全性等方面均比较优异,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杨帆, 汪绛擎, 王文颜,等.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疗效比较[J]. 特别健康 2020年8期, 149页, 2020.

[2]李小庆. 小切口与超声乳化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对照研究[J]. 大健康, 2020(21):2.

[3]王丽香.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评价[J]. 心理月刊, 2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