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康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康复的影响

吴秋芳,张佳静,覃丽莉,甘凤飞,黄艳颖,蒋秋云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康复的影响。方法:样本对象:7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样本来源:我院儿科;样本收集时间: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对上述样本进行分组,其中36例纳入常规干预组,另外36例纳入临床护理组;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依从性评分及治疗后不同阶段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接受干预前的治疗依从性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临床护理组患儿的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干预,且该组患儿的疾病复发率较低,康复预后效果较为理想,P<0.05,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选择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其对于治疗工作的依从性,同时能够改善其预后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干预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慢性支气管炎康复预后;治疗依从性

支气管肺炎通常也被称为小叶性肺炎,其属于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且在儿科临床上较为常见,3岁以下的儿童为主要好发群体【1】。引发支气管肺炎的因素主要与变态反应、刺激、感染等密切相关,病情发展后可引发支气管及气管黏膜急性反应【2】。患儿发病后通常会表现出发热、气喘、咳嗽、哮喘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同时还会出现肺部湿罗音的情况。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疗可能会引发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到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3】。除治疗干预外,还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对该类患儿进行干预。因此,本研究选择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护理干预,以此分析该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现以本文作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对象:7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样本来源:我院儿科;样本收集时间: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对上述样本进行分组,其中36例纳入常规干预组,另外36例纳入临床护理组;常规干预组中,男童与女童的比例为19:17,年龄集中在2-10岁,平均(6.32±1.45)岁;临床护理组中,男童与女童的比例为18:18,年龄集中在1-10岁,平均(6.04±1.23)岁。纳入标准:(1)患儿经临床诊断被确诊为支气管肺炎;(2)患儿不存在先天性疾病、重大疾病等。

1.2方法

常规干预组:本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如密切观察其各项临床体征,遵医嘱进行用药指导,向家长开展知识宣教活动等。

临床护理组:除常规护理外,对本组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成员共五人,由儿科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选择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所有小组成员在开展临床工作前均需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相关内容的教育培训。(2)患儿入院后,小组成员需对其实际病情进行评估,以评估结果为依据为其制定最佳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护士长需向家长详细讲解医院内的住院环境、有关支气管肺炎的相关知识以及临床护理路径的意义和重要性等,促使患儿家属明确在院期间接受各项检查和治疗的意义,获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3)患儿在院期间,对其实施的各项检查、治疗、护理等均需按照提前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实施,小组成员要注意收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护理结束后对其进行反馈,并以此为依据对临床护理方案进行修改。

1.3观察指标

以我院自主制定的治疗依从性评估量表为依据,收集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情况,该量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测评:患儿是否存在抵抗、恐惧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行为;患儿出现能够积极配合并接受医务人员对其开展的检查、治疗、护理等工作等。该评估量表为百分制,得分越高代表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越高,护理干预的效果越理想。

患儿出院后,护理小组需定期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分别于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其进行随访,主要了解患儿的疾病复发情况,复发率越低代表干预效果越好,患儿的康复情况及预后效果越理想。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不同阶段的疾病复发率

干预后,临床护理组患儿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患儿,康复预后效果较为理想,P<0.05,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详见下列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儿不同阶段的疾病复发率【n(%)】

组别

n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

复发率

临床护理组

36

0(0.00)

0(0.00)

0(0.00)

0(0.00)

常规干预组

36

0(0.00)

1(2.77)

3(8.33)

4(11.11)

X2

4.2353

P

0.0395

2.2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评分

两组患儿接受干预前的治疗依从性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临床护理组患儿的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患儿,P<0.05,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详见下列表2:

表2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评分±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临床护理组

36

55.56±3.21

75.53±4.63

常规干预组

36

54.45±3.02

69.25±3.57

t

1.5111

6.4448

P

0.1353

0.0000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其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具有综合性、整体性、跨学科性等特点【4】。该护理模式主要是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所有步骤均制定出护理工作方案,例如患者诊断、检查、治疗、预后、活动、教育等。该护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细化检查、治疗、护理等过程,有利于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患者的实际状况,方便其有计划、有预见的开展临床护理工作【5】。在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下,患者能够不断提高自我护理的意识,促使其积极参与进护理工作中,促进其康复的进程,早日恢复并出院。对支气管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帮助其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医护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进而提高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选择临床护理路径对我院收治的7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护理干预,以此分析该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根据最终的临床治疗结果可知:两组患儿接受干预前的治疗依从性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临床护理组患儿的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干预,且该组患儿的疾病复发率较低,康复预后效果较为理想,P<0.05,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

综上所述,选择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其对于治疗工作的依从性,同时能够改善其预后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干预效果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1]唐墨玉,孙玲,刘新星.临床护理路径结合优质护理应用于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1,45(24):2675-2676+2679.

[2]谭敏,高玉梅.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04):695-696.

[3]张旭.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5):123-124.

[4]项俊美.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4):66.

[5]杨欣.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效果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05):623-624.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局自筹经费科研课题(GZZC201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