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实例解析——《湘乡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实例解析——《湘乡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刘凤姣   ,胡奇红  ,桂勇

广东南海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528200;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410000;湖南科迪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湖南湘潭411100

摘 要:随着城镇规模化发展,城市的“雾霾”、“内涝”、“高温”问题接踵而至,问题严峻,亟待解决。国家从上而下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其顶层设计尤为重要,本项目从市域角度出发,按照“城市大海绵”、“片区中海绵”和“地块小海绵”三位一体的建设思路,统筹谋划协调、城内城外结合,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构建“山、水、林、田、湖”互相融合的“生命共同体”,实现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及水文化的多重目标,即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水资源有保障、热岛有缓解。

关键词: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技术路线  海绵格局构建 指标分解  规划实施  

 


0  引言

雾霾、内涝、高温??从冬到夏,我们的城市在一个接一个的窘况中挣扎的精疲力竭。实际上,这些表面“病征”都是相关的,如果用机械的工程化思维一个一个单独应对,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会恶性循环。

——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生态机能的整体丧失。党的十八大的报告提出了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海绵城市”理念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实践活动。我们要依托“海绵城市”的思路,建立城市绿色海绵系统,已定型的城市向海绵城市转型,来系统应对来应对当代中国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人跟土地的关系问题、雨涝问题及快速的城镇化和协调发展问题。

1  编制背景及概况

首先,从国家层面建设需求来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海绵城市理念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已颁布;从省层面政策需求来看,湖南省推进建设“两型社会”,打造“绿色湖南”,2016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从市层面建设需求来看,湘潭注重打造“海绵城市”,正组织编制海绵城市规划,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湘潭市现状问题为导向,分别就水生态恢复、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资源利用等提出系统解决方案。

2018年11月02日,《湘乡市海绵城市(含绿地系统、防洪排涝、给水、排水)专项规划(2018-2030年)》通过了湘乡市2018年度第九次大规委会,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管理框架,为系统实施海绵城市提供了规划指引。

2  规划内容

对海绵城市建设基础条件、问题梳理、建设需求及适用的海绵技术措施类别进行整理,确定了海绵建设的总体目标,至2020年,2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建立了海绵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结合海绵生态敏感性及自然生态要素分析,并整合相关规划对生态系统空间框架的要求,划定了湘乡市山林保育区、河湖湿地保护区、城乡优先发展区和城乡限制发展区等4类生态功能区域,明确了建设指引;对全市7大片区、39个管控单元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目标进行分解,提出分类分级目标管控指引;根据建设项目的类别分为四级,分类作出建设管理的意见,根据用地类型,分别设计建设指引及对所选海绵技术在适用范围、规模确定等方面的指引;结合本地生态基础,对水污染环境治理、防洪排涝、地表水的调蓄及生态修复等进行海绵城市技术措施的系统布局;划定了海绵城市近期建设的试点区和重点建设区,对涉及“黑臭”、“内涝”、“雨污分流”治理的重点项目进行了梳理;从组织、制度、资金和技术保障以及能力建设等各方面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湘乡海绵城市技术路线8.5

图1 工作内容框架图

3  成果特色

除满足住建部印发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相关要求以外,规划结合本地特点进行了落地设计:

(1)多规合一,同步编制:将给水、排水、防洪排涝与绿地系统与海绵城市规划同步编制,提出海绵城市与市政道路、防洪排涝、绿地系统、水生态等相衔接的建议,统一进行管控和落实。

(2)纳入法定规划体系:将海绵空间格局及控制性与引导性指标指标落实到新一轮控规编制中,作为土地出让和规划许可要点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的依据,并明确与湘乡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与反馈内容;

(3)指标科学本地化:在GIS模型辅助的基础上,采用“分区、分类分解,然后进行复核和调校”的方法进行指标分解,并提出了分级分类的目标管控指引;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一套湘乡本地化目标指标体系。

(4)融入现行法定规划体系:作为海绵城市规划管控的依据性文件,支撑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图则、单元规划等相关法定规划纳入海绵内容;

(5)坚持问题导向:对接市黑臭水治理、雨污分流、积水点整治和近期市政类重点项目,形成针对问题的项目库。

4  成果展示

本项目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案例的基础上,创新提出海绵城市规划编制的三大技术:加权进行反复分解和试算的指标本地化分解技术;GIS辅助海绵空间格局分析技术;公共海绵设施布局的规划技术,增强了规划成果的可实施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本地特色,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的分析,通过现状调研对湘乡现状山水资源及水文、土壤地质及地形地貌、气象特点、下垫面情况、社会经济及人文条件、排水情况与海绵城市相关的规划等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与研究,奠定了规划方案因地制及宜问题识别与分析的基础。

海绵城市建设影响因素

图2 海绵城市建设影响因素

对湘乡当前的水体黑臭、内涝问题进行了空间解析,明确了问题较为突出的重点排水流域的分布。 

中心城区水环境整治图

图3 内涝、黑臭问题较重的河道分布图

解析了湘乡市需保护的生态红线区域,根据主导生态功能采用分级分类的管控措施实施保护。

生态红线区域划定与管控

图4 生态红线区域划定与管控图

(2)多规合一,同步编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体系,系统解决是城市问题

规划目标体系

图5 规划目标指标体系

(3)创新加权进行反复分解和试算的指标本地化分解技术,增强指标可实施性。

指标分解计算方法

图6  指标本地化分解技术

在本项目中,创新了加权进行反复分解和试算的指标本地化分解技术,采用“分区、分类分解,然后进行复核和调校”的方法,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解到各个管控单元。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分解复核技术路线图

图7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分解复核技术路线

(4)创新GIS辅助海绵空间格局分析技术,明晰海绵空间格局。 

在技术方法上,运行利用GIS对湘乡市山、水、林、田、湖等城市海绵基底分析,确定生态敏感范围及相应提出保护及修复措施,明晰海绵城市空间格局。 

海绵城市建设空间格局分析技术路线

图8 海绵城市建设空间格局分析技术路线

生态敏感性分析

图9 生态敏感性解析图

根据问题导向及目标导向的原则,结合海绵空间布局与特征,制定海绵功能分区。 

生态功能分区划定及引导

图10 海绵城市建设生态功能分区划定及引导

(5)研究系统化的海绵措施布局规划技术,布局公共海绵基础设施,系解决统问题。

秉承“问题导向”的原则,从水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修复、水安全保障、水资源利用等四大工程体系,提出城市水污染治理、排水防涝、雨水调蓄等相关设施的布局和河湖水系的生态修复要求,梳理形成各排水分区的蓝绿基础公共海绵设施建设要点及相应项目。 

海绵城市建设基础设施规划思路 

图11 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思路

(6)完善规划管控标准及规划管控体系 

在现行规划管理控制体系,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到 “一书两证”的控制体系,对建设用地和工程进行引导、组织、协调和管理,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全流程管控。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控流程的工作程序图

图12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控流程的工作程序图

(7)对各项规划标准的修订和编制进行建议及示例,以保障纳入规划体系。

示例一:将表1~3的示例引导性指标纳入控规,作为土地出让和规划许可要点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的依据。

修订案例示例1

修订案例示意2

示例二:根据各类新建用地的用地性质、建筑密度、绿化率等规划指标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约束性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具体确定引导性指标包括下沉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覆盖率等均纳入控规单元图则的地块控制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图则单元落实海绵城市指标示例2

图13  控规中图则单元落实海绵城市指标示例

(8)明晰实施路径,统筹项目库 

围绕问题和目标,结合湘乡市各片区海绵城市开展的基础、未来重点的发展方向,海绵城市近期建设划定了全市试点建设区2片,总计面积2.75k㎡,分别为旧城试点区和新城试点区;重点建设片区分为5片,面积共5.8k㎡。

除成片推广外,还提出对全市范围内地块源头LID改造项目、黑臭水水利及水生态修复工程、积水点改造重点项目、雨污分流重点项目、海绵及湿地公园绿地建设项目、供水老旧管网改造项目及海绵城市监测管控工程建设,加强海绵管控的实施路径。

E-13海绵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图

图14 海绵城市建设近期试点及重点区域解析

(9)完善制度机制,提升能力建设 

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和能力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实施建议,有力支撑了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海绵城市建设保障体系

图15海绵城市建设保障体系

5  结语

随着中央明确打造海绵城市的方向,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也因此确立了16个试点城市,拨出专款,转变治理观念,支持城市转型。2012年湖南省政府发布了《绿色湖南建设纲要》,提出推进建设“两型社会”,打造“绿色湖南”;湘潭市也正组织编制海绵城市规划,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依托《湘乡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颁布,从城市的‘规划、建设、管控’这几个环节,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统筹建设’来实施城市海绵的建设,必将实现人水和谐,营造生态、安全、‘海绵’湘乡。同时,海绵城市还有更多延伸空间,应将这个概念变成海绵国土,或者美丽中国的水生态基础设施。

作者简介:刘凤姣1989.07.22广东佛山硕士中级从事工作方向:绿色建筑咨询、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暖通设计建筑节能设计